石立帥
(河南大學 經濟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0)
目前國內的不少學者針對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問題展開了研究,形成了一批富有見地的研究成果。在既有的研究成果中,大部分將研究的焦點放在探索發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面臨的主要問題、潛在風險、發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意義、以及對外貿經濟的影響。下面將分四部分對相關文獻進行綜述。
第一,研究發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存在的主要問題。陳紅泉(2011)[1](P59-63)認為當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存在著業務量總體規模偏小,占我國外貿總額比重偏低,而且存在進出口結構,境外地區結構和企業機構等方面的失衡問題。張大龍(2011)[2](55-59)認為人民幣匯率制度建設不完善、優勢客戶慣性和境外非居民對人民幣認可度不足、相關的監管政策不完善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存在的主要障礙。李婧(2011)[3](13-19)指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進一步擴展仍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貿易企業的計價能力低、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水平有限、境外人民幣匯率波動大、制度和技術供給約束已經境外人民幣存量不足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加大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擴展的難度,對業務量的增長產生巨大阻礙作用。
第二,研究發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存在的潛在風險。余撼超(2012)[4]研究了資本賬戶開放進程中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微觀風險,并指出在資本賬戶開放的背景下,短期資本的快進快出會產生匯率波動,進而對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的企業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對于商業銀行而言,資本賬戶開放以及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的開展使商業銀行持有的外幣資產增加,銀行本身將面臨巨大的匯率風險、管理風險。楊叢(2011)[5](P170-171)認為發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會增加人民幣政策調控風險,并增加人民幣境外債務債權管理的難度。
第三,研究發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意義。趙越(2010)[6](P69-72)指出在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可以使外貿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鎖定收入、降低成本;可以使銀行拓展業務范圍和實現銀行也收入結構多元化。程磊(2009)[7](P20-22)通過研究港澳與內地間貿易結算情況,得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可為內地外貿企業有效規避匯率風險、節約結算成本,在長期內也將為人民幣國際化做出貢獻。
第四,研究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對外貿經濟的影響。中國人民銀行綿陽市中心支行課題組(2011)[8](P37-39)通過運用誤差修正模型,運用時間序列和面板數據實證分析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與外貿經濟間的關系,并得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對外貿經濟又重要的促進作用,與出口貿易相比,對進口貿易的促進作用更為顯著。王瓊(2013)[9](P32-33)通過研究跨境貿易結算對上海外貿發展的實證分析,得出從長期和短期來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對上海外貿的發展都有正向的促進作用
由上述文獻綜述可以得出,目前國內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這一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發展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對結算參與微觀主體意義,以及對外貿經濟的推動作用幾個方面,基本停留在微觀研究層面,而對宏觀層面的研究不足。針對這一研究的不足,本文試圖通過統計分析的方法,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與我國對外貿易、匯率、外匯儲備、貨幣供給等宏觀經濟變量之間所存在的內在聯系進行實證分析,探索宏觀經濟變量的波動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波動的影響,并給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我國人民幣貿易結算起步較晚,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2009年7月,人民銀行等六部委聯合下發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對跨境人民幣結算試點的業務范圍、運作方式、試點企業的選擇、結算渠道選擇等問題作出了具體規定,首批確定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五市為結算試點城市?!犊缇迟Q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的頒布標志著人民幣貿易結算發展的開端。

圖1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情況
2010年6月,央行擴大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范圍后,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增長迅猛,2010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總額5036.4億元,同比增長140倍。2011年達到2.08萬億元,同比增長3.1倍[10](P15-16)。到2012年累計達到2.94萬億元,較2011年增長41.3%[11](P14-16)。根據人民銀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12月,全年累計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4.63萬億[12](P15-16)。與境內發生人民幣貿易結算的境外企業所在國和地區達到220個,業務范圍涵蓋98%的國家和地區。
由于我國開展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時間較晚,相關的政策法規未落實,結算體系不完善,進出口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比例較小,結算規模不大。此外,進口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總額遠遠大于出口,存在人民幣貿易結算收支不平衡的問題。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2010年全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29727.6億美元,其中出口15779.3億美元,進口13948.3億美元。2010年,全年人民幣貿易結算總額為5036億元,以當年人民幣對美元年平均價計算約為780.7億美元??梢娺M出口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總額占總貿易額的比例不足3%,凸顯出人民幣在我國貿易結算貨幣選擇中的弱勢地位。
基于上文分析,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主要由進口結算和出口結算組成,對外貿易規模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具體而言,總體貿易規模的變動反應國內外宏觀經濟態勢,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做為進出口貿易結算的一部分,受到外貿環境的直接影響。外貿條件改善,進出口貿易總額上升,會帶動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量的增長。反之,貿易條件惡化,貿易總額下降,將會阻礙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
調控貨幣供給量是央行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中提到的貨幣供給指國內經濟中流通的貨幣與準貨幣即M2的總量。貨幣供給量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的影響主要通過利率和匯率這一傳導機制進行。其運行原理在于,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環境下,貨幣供給量增加,人民幣利率下調,國內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供給增加,在外幣供給不變的情況下,人民幣對外幣匯率下降。利率走低與人民幣貶值將有利于外貿出口、對外貿易總額上升,帶動出口環節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增長。反之,緊縮性的貨幣政策環境下,貨幣供給減少,匯率和利率雙上升,對外貿易條件惡化,出口減少,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相應減少。
國際貿易理論中,匯率的變動會影響到一國進出口情況。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主要通過以下傳導機制:匯率上升——本幣升值——本國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下降、進口產品變得相對便宜——出口減少、進口增加。匯率下降——本幣貶值——本國產品出口競爭力上升——、進口產品變得相對昂貴——出口增加、進口減少。這是一般的理論,在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因此人民幣匯率上升,將有利于提高進口環節人民幣結算的吸引力,推動人民幣由境內向境外輸送,因而匯率上升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具有正向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早期,海外人民幣存量不足,影響出口環節人民幣結算發展的條件下,這種推動作用更加明顯。
一國外匯儲備的變動會影響到該國幣值的穩定,外匯儲備增多,表明一國所占有的海外財富總量的上升,隨著外匯儲備的積累,該國經濟增長潛力不斷提高,國外市場對該國經濟發展產生樂觀預期,在國際外匯市場上,該國貨幣需求將上升,匯率隨著上升。歸根結底,外匯儲備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影響仍是通過匯率杠桿實現。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推知:外匯儲備增加,本幣匯率上升將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的增長。在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初期的環境下,外匯儲備上升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的增長也是能夠起到正向推動作用的。
本文研究方向在于探討宏觀經濟變量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的影響。根據傳統經濟理論和已有研究成果,本文選取了進出口額、匯率、外匯儲備、以及貨幣和準貨幣(M2)做為主要控制變量,考察區間為2010年1月-2013年12月。建立以下實證模型:CTRS=a0+a1TRADE+a2ER+a3CR+a4M
其中,CTRS表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單位為億人民幣。TRADE表示進出口額,單位為億美元,利用相應每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平均價折算成以人民幣計價,單位為億元人民幣。ER表示一美元折合人民幣(月期末數)。CR表示外匯儲備,單位為億美元,利用相應每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平均價折算成以人民幣計價,單位為億元人民幣。M表示貨幣與準貨幣(M2),單位為億元人民幣。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CTRS)數據選取自央行每季度發布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時間區間為2010-2013年,為月度數據。進出口額(TRADE)數據選自《對外貿易統計年鑒》,2010-2013年每月數據。匯率(ER)采集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各月期末值,數據選取自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貨幣統計概覽》。外匯儲備(CR)采集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各月期末值,數據選自外匯管理局發布外匯儲備統計數據。貨幣與準貨幣(M)采集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貨幣統計概覽》。
1.單位根檢驗
為獲得平穩的時間序列,消除數據可能存在的逆方差問題,對模型中的總量數據: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進出口總額、M2、外匯儲備分別取自然對數,以LC、LT、LM、LCR表示。采用增廣狄克—富勒(ADF)檢驗模型使用EVIWS6.0軟件來檢驗變量序列的平穩性,結果見下表:

各單位量的單位根檢測結果
如上表檢驗結果可知,上述變量在10%的顯著水平上都是非平穩的,經過一階差分后,在1%的顯著水平上都是平穩的,即都存在一個單位根,各變量都服從I(1)(一階單整)過程。
2.協整檢驗
對方程:

做協整檢驗,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

回歸結果(LC做為被解釋變量)

回歸結果顯示R2值為0.82746,較為理想,方程擬合度較好;DW值為1.274516,查DW值表,知該模型基本不存在自相關問題。
接下來采用EG二步法對LT、LCR、LM、ER分別與LC進行最小二乘法回歸估計。接著對殘差e1、e2、e3、e4進行平穩性檢驗,結果如下:

殘差序列平穩性檢驗結果
由上表數據可知,在1%的顯著水平下殘差e1e2e4都為平穩序列,在5%的顯著水平下殘差e3是平穩序列。也就是說e1、e2、e3、e4都是平穩序列。說明方程不存在偽回歸問題。而原時間序列LT是平穩序列,LCR、LM、ER均是一階平整序列,因此它們與LC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
3.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協整檢驗的結果顯示:LC與LT、LCR、LM、ER之間存在著穩定的協整關系,滿足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的條件。檢驗結果如下表:

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滯后期為2)
在滯后期為2的時候,匯率、貨幣和準貨幣(M2)均是引起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變動的格蘭杰原因,但反命題不成立。同時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是引起進出口總額與外匯儲備的格蘭杰原因,但反命題不成立。
對方程(2)進行回歸分析得到:

下表顯示對方程(4)的回歸結果

回歸結果
表2可以看出,各項變量系數所對應的t值、擬合優度R2值、F統計量都比較理想,DW值顯示可近似看作不存在一階自相關性。
由回歸方程我們可以得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每上升1%,引起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增長2.05%;M2每增長1%,引起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增長1.08%。外匯儲備每增長1%,引起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增長11.19%.對外貿易額每增長1%,引起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增長2.05%。
本文通過構建統計模型,采用協整檢驗、格林蘭因果檢驗、回歸分析的方法實證分析了宏觀經濟變量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的影響。研究表明,宏觀經濟變量中的對外貿易總額、匯率、貨幣供給量、外匯儲備的波動在長期和短期內都會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產生正向的影響,它們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格林蘭因果檢驗結果顯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變動將會影響到我國對外貿易額與外匯儲備。依據經濟學基本原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的增長會帶動我國對外貿易額和外匯儲備的雙增長。值得注意的是,匯率的上升與貨幣供給的增加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量增長的正向推動作用,這表明貨幣政策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優化外貿進出口結構,增強國內出口企業產品競爭力,提高外貿結算議價能力。
2.加快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逐步完善人民幣外匯形成機制,盡快實現國內外匯市場與國外市場的對接。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短期內在防止資本大進大出的前提下,允許人民幣相對于世界主要貨幣小幅升值。
3.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盡快建立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利率制度??刂茋鴥蓉泿殴┙o增長,抑制通脹,適度提高利率,增強人民幣海外吸引力。
4.加強對外匯儲備管理,合理分流外匯儲備。人民幣國際化與跨境人民幣支付的發展所引起的貨幣替代將不可避免的增加我國外匯儲備,設計合理管理制度以應對外匯儲備的增加以及其所帶來的外匯占款問題??蛇m當的放寬企業強制換匯制,提高外貿企業持匯比例。
[1]陳紅泉.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意義、問題與對策[J].深圳大學學報,2011(1).
[2]張大龍.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展研究[J].金融會計,2011(1).
[3]李婧.從跨境貿易人民幣計算看人民幣國際化戰略[J].國際金融,2011(2).
[4]余撼超.資本賬戶開放進程中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微觀風險分析[D].吉林大學,2012.
[5]楊叢.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風險與防范[J].管理世界,2010(10).
[6]趙越.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運行機制的思考[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0(2).
[7]程磊.香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面面觀[J].特區經濟,2009(12).
[8]中國人民銀行綿陽市中心支行課題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對外貿經濟增長的貢獻[J].2010(9).
[9]王瓊.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對外貿發展的影響——基于上海的實證分析[D].中國證券期貨,2013(7).
[10]中國人民銀行.2011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R].2012.2.
[11]中國人民銀行.2012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R].2013.2.
[12]中國人民銀行.2013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R].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