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面對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失業和經濟萎靡等問題,很多國家把促進創業提升至戰略高度,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促進孵化器發展,為創業提供指導,簡化審批程序和時間,加大創業移民。
一、把促進創業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2008年以來,美國、歐盟等把創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出臺了專門計劃,多方位支持創業。
美國于2011年啟動了“創業美國”計劃,提出把創業精神樹立為美國的核心價值觀和競爭優勢的源泉,增加對全國高增長初創企業的資本供應,擴大創業教育和指導,加強聯邦資助的研發成果的商業化,消除高增長新企業的發展障礙,擴大大公司和初創企業間的合作。通過這些舉措,美國聯邦政府旨在擴大高增長新企業的數量和規模,以帶來經濟增長、創新和高質量工作崗位。此后,許多州紛紛出臺了針對初創企業的立法、計劃或政策。
歐盟于2013年啟動了“2020創業行動計劃”,希望以此造就新一代創業者,振興歐洲經濟。創業行動計劃擬采取的舉措包括:通過創建歐洲小額貸款市場、簡化稅制、推動私人投資等手段,幫助中小企業融資;利用現有歐盟企業基金資助企業轉讓;幫助有誠信的破產企業二次創業;在培訓、研發、創新產品商業化等方面支持創業者,并降低新企業的社會負擔;資助中小企業采用數字信息技術;簡化政府管理程序。歐委會還建立了一個精英企業家平臺—領袖俱樂部,以分享Angry Birds 、Skype等企業的成功故事和挫折經歷,激勵年輕人創新創業。
德國政府繼續執行長期以來一直成功實施的區域創業計劃,改善德國大學的創業環境,促進大學自身改革,在大學內部培養企業文化,使大學更加向社會開放,提高大學創辦企業的數量,保證增加新的工作崗位。英國2011年出臺了“創業英國”計劃,50家知名企業承諾投入數百萬英鎊支持新創企業。
二、為創業者解決資金難題
籌集資金是創業者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很多國家通過設立引導基金、扶持風險投資等做法來幫助創業者融資。
政府出資成立專項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科技的做法被很多國家證明是卓有成效的,包括芬蘭國家研發基金、英國企業資本基金、澳大利亞創新投資基金、新西蘭風險投資基金、以色列YOZMA基金、瑞典ALMI基金等。近年來,很多國家政府出資設立了創業基金。例如,加拿大2013年啟動了“創業投資行動計劃”,投入4億加元定向支持初創企業,該資金交由投資基金管理。愛爾蘭政府于2011年啟動總額為1000萬歐元的“初創基金”,重點投向互聯網、游戲、云計算、醫學科技、金融服務等領域。德國于2011年啟動第二期高技術創業基金,總額為2.91億歐元,直接投向高技術初創企業,加速其成長。2013年,新西蘭經濟發展部為新西蘭風險投資基金再次提供6000萬新元擔保,以支持更多私人投資進入風險投資基金。
韓國政府于2013年5月宣布,為激勵創業和風險投資公司的發展,將通過融資、投資、擔保等方式提供26萬億韓元(約合230億美元)。與此同時,在個人創業投資者的所得稅減免比例上,計劃將由現在投資資金的30%提升到40-50%,且正在探討所得稅減免上線提高到所得額的50%的方案。韓國政府還提出,將使眾籌制度化。美國則于2012年已將股權型眾籌寫入《促進初創企業融資法》。
此外,一些國家為初創企業提供貸款,以緩解其貸款難的問題。2013年初,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加大“初創貸款”計劃的執行力度,未來3年貸款額將增加至1.1億英鎊。
三、加大高校和科研機構研究成果向初創企業的轉移
一些國家還積極采取舉措,加大高校和科研機構科研成果向初創企業的轉移。2011年5月,美國能源部宣布從5月2日至12月15日,對初創企業,其所屬的17個國家實驗室的專利使用預付費從過去的每項1萬至5萬美元不等降低到每項1000美元,實驗室對企業的技術股份和提成比率另行談判確定,但等到企業產生效益后再支付。與此同時,能源部還大大簡化了轉讓申請手續。該舉措得到眾多創業人士的積極響應,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已有不少專利高新技術開始走向市場。2011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技術轉移辦公室制定了初創企業評估許可協議和初創企業商業許可協議。通過協議,成立時間少于5年、雇員少于50人的初創企業將可以獲得國立衛生研究院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所屬研究所取得的早期生物醫藥發明的使用許可。
四、通過扶持孵化器等方式指導初創企業發展
企業從創辦到成功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經驗,經過專業指導的企業的市場存活率顯著高于平均水平。當前,很多國家通過扶持孵化器發展等方式,指導初創企業發展。
加拿大高技術初創企業迅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要歸功于孵化器。當前,加拿大有100個企業孵化器,創業者可以在創業初期得到各方面的培訓。2013年,溫哥華市政府提出建立“溫哥華技術中心”,為科技型初創企業提供孵化和企業發展服務。
奧地利大學生創業企業不但在數量上超出了歐洲和國際水平,在質量上也有很大優勢,這要歸功于幫助大學畢業生創業的“學術商業中心”(AplusB-Zentren)。在學術商業中心工作網絡中,大概有150名專業人士積極為初創企業提供從公司成立到資金市場運作方面的服務。鑒于這種做法的有效性,奧地利交通、創新和技術部已經批準向5家學術商業中心提供1300萬歐元資金。歐盟新生企業五年后的存活率是50%,而通過奧地利創業孵化器孵化的企業的存活率提升到了80%。
在英國,為支持初創企業,皇家工程院推出創業導師計劃,70位英國頂尖技術型企業家和產業專家每月至少花一天時間志愿對初創的和成長中的中小企業進行輔導。創業導師計劃可以將目前英國最出色的創業經驗和智慧傳遞給下一代領導者。
五、重視創業移民
創業蘊含著巨大的收益,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風險。只有那些不畏風險,勇于嘗試新鮮事物的人才更容易成功,而移民正好具備了這些特質。被稱為“創業國度”的以色列,其成功的重要經驗之一就是國家下大力氣吸納移民。當今,很多國家開始重視這一做法,大力吸納創業移民。
2012年,英國啟動了畢業生創業簽證,以留住高技術畢業人才在英國創業。畢業生創業簽證只需要擁有創新性的創業計劃,而不需要創業資金投入,目前總共有2000個名額。
2013年1月, 奧巴馬發表講話提出將設立“創業簽證”,對于創業成功,為美國創造就業崗位并有利于經濟增長的可以永久居留美國。考夫曼基金會發布的《解放創業者,解放創新者:創業簽證帶來的就業影響分析》報告顯示,創業簽證能夠解放美國大批移民的創業潛能,未來10年可能幫助增加50-160萬份就業。
2013年4月,加拿大聯邦政府推出“創業簽證計劃”,要求移民申請者要在加拿大設立有創意、能帶來就業崗位的新公司,產品應具有全球競爭力。未來5年,加拿大每年最多批準2750名此類移民。申請該移民計劃首先要獲得加拿大風險投資基金協會或全加天使投資基金組織其中一個組織的支持。加拿大創業簽證的手續簡單,申請者最快6個月就可以成為加拿大永久居民。
韓國在“2013外國人政策實施計劃”中新設創業簽證制度和外國人專用技術創業項目,支持有實力的外國人在韓國創業。創業簽證將發放給希望在韓
國創業的擁有先進技術的外國人,外國人專用技術創業項目將引導外國人單獨或聯合創業,給予不超過創業經費70%(5000萬韓元以內)的支持。
六、支持企業海外創業
韓國還把目光放到了國際上,支持本國有潛力的項目到風險投資充裕、創業環境好的地方創業。2013年5月,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在美國硅谷設立了“創業支援中心”。未來創造科學部每年在國內選出30個以上的可行性創意,在國內經過前期培訓后,入駐硅谷創業支援中心。該中心將為入駐企業提供辦公場地、技術指導、宣傳經營、海外資本等一站式產業化服務。目前,韓國在美國、中國和日本設有“信息技術支援
中心”。未來創造科學部中長期規劃在海外成立10個支援中心,強化中心扶持力度。
此外,很多國家還通過簡化程序為創業提供便利等舉措支持創業。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很多國家的創業環境比以往有較大改善。從創業所需的審批流程來看,新加坡的流程數量從2004年的7個減少到2013年的3個,韓國從10個減少到5個,日本從11個減少到8個,印度從12個減少到11個;從創業審批時間來看,新加坡從2004年的11天減少到3天,韓國從17天減少到7天,日本從31天減少到23天,印度從89天減少到27天。
(作者:程如煙: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究員,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科技戰略與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