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深圳市寶安區綜合公園管理實踐為例,在簡述綜合公園概況和分析游客投訴內容的基礎上,提出在園容衛生、綠化養護、公園治安、隊伍建設、配套設施和游客投訴受理制度等方面進行綜合公園的管理。
關鍵詞 游客投訴;公園管理;深圳市寶安區
中圖分類號:TU986.5;F29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4-028-04
知網出版網址: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320.1334.019.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3-20 13:34:00
公園是城市生態系統和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良好的園林環境、較完善的設施,具有改善生態、美化城市、游覽觀賞、休憩娛樂和防災避險的功能,對公眾開放的場所[1]。綜合公園是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核心部分[2]。深圳市寶安區綜合公園,既美化了區域環境,又豐富市民的業余生活,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為當地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做出了卓越貢獻,其中大型的如鳳凰山森林公園(圖1)。
1寶安區綜合公園概況
依照《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 85-2002)相關標準,截至2013年底,深圳市寶安區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綜合公園共有15座(表1)。綜合公園總建設面積(以公園建設規模的紅線占地面積計算)約為3361.86 hm2,其中占地面積最大的是鳳凰山森林公園,面積為2750 hm2;占地面積最小的濠江公園為3.55 hm2。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特區一體化的實施,寶安區公園管理也邁開改革的步伐,實行管養分開,變“以費養人”為“以費養事”的管理新機制。目前,寶安區綜合公園的管理模式為區公園管理處管理和各街道辦管理2種,各綜合公園又按專業化原則實施社會化管理,把綠化管養、衛生保潔和安保服務發外承包。
調查統計顯示,寶安區綜合公園游客入園的主要目的是休閑娛樂,周末尤為突出,正常工作日占30.4%,周末占64.4%;其次為體育鍛煉(正常工作日占35.2%,周末占18.6%)和景點游覽(正常工作日占25.2%,周末占18.2%)。但是,隨著游園人數的增加,游客投訴量也在增加。
2游客投訴內容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寶安區綜合公園受理的游客投訴或建議共計302件。這些投訴中,清掃保潔方面的投訴量最大,共有58件,占全部投訴的19.2%;綠化管養方面投訴49件,占16.2%;游客不良行為投訴47件,占15.6%;公園規劃設計投訴40件,占13.2%;設施維護方面39件,占12.9%;公園服務方面32件,占10.6%;其他方面37件,占12.3%。
2.1清掃保潔
環境衛生的優劣關乎著公園的整體形象,也關乎著公園管理者的工作業績。然而在所受理的游客投訴中,清掃保潔方面所占比重排第一位,可見問題的嚴重性。投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垃圾打掃不及時,特別是人流聚集區域垃圾清運不及時及由此產生臭味等。作為開放的公共場所,各綜合公園特別是鳳凰山森林公園、寶安公園每天入園的游客給環境衛生帶來了挑戰,尤其是元旦節、春節、“五一”勞動節、中秋節、“十一”國慶節等節假日,游客亂扔食品垃圾、隨地吐痰等現象隨處可見。游客的隨意性及保潔人員數量的有限性,造成了公園衛生環境管理的難度。
2.2綠化管養
綠化管養作為公園日常工作任務中的主要內容,也是游客投訴的主要方面。投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花木修剪不及時及由此產生安全隱患,草坪養護不夠標準及由此產生黃土裸露,植物養護不到位及由此產生生長不良等諸多問題。公園內一些棕櫚科植物干枯枝條及抗風能力不強喬木在臺風來臨時,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由于到公園游玩的市民較多,游園時往往又不按照園內鋪砌的道路行走,而是任意在綠地中穿行、圍坐、玩耍這樣周而復始地踩踏,使得綠色植物慢慢地枯萎、死亡,地毯般的綠地漸漸就變成了局部區域黃土裸露;管理人員未能做到及時施肥和澆水、防治病蟲害和拔除雜草,同樣導致植物生長不良,影響景觀效果,遭到投訴。
2.3游客不良行為
寶安區總人口達550多萬,進入公園的游客除了附近的居民外,還有大批的外來務工人員,游客中有部分人員文明意識較差。有些老年人喜歡在公園里拉線圈地,泡茶聊天玩棋牌、在草坪上集體活動;有些年青人在草地上踢球、在主園路玩滑輪等;亂擺賣、行竊、行騙等現象、事件屢禁不止;公園內諸如電纜線、不銹鋼圍欄、垃圾箱、石凳、路燈等常有被盜或遭破壞;盡管市、區相關公園管理條例或辦法規定,汽車、電動自行車和自行車等車輛未經允許是不能進入公園的,但違規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不良行為是游客投訴的重點。
2.4公園規劃設計
在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必須依靠市民的直接參與和管理,才能培育市民的歸屬感、認同感和現代感,才能有效地整合與發揮都市自身的各種資源[3]。寶安區綜合公園中有9座已經具有5年及以上的建成開放時間,當初的規劃設計有很多方面離現在游客的需求有較大差距。收集到的游客投訴主要集中在道路規劃不合理、公園文化品位不高、排水系統不完善造成水土流失、供游人休息設施和駐足點不足、植物配置層次不夠豐富、植物種類選擇不當且單一、避雨遮陽場所較少、指引標識系統不美觀且不完善等問題。
2.5設施維護
作為綜合性公園,園內設施設備配套相對完善、種類較多,加之部分游客的故意破壞,使得日常維護工作量大。兒童游樂設施、健身器材、景觀燈、草坪燈、垃圾桶內膽、公廁水龍頭、腳踏閥、音響、電纜線等多屬易損設施,讓設施設備維護工作更繁重。所以各綜合公園常常受理關于設施設備維護不及時、待維護時間過長、缺少相關安全提示和說明等相關投訴。
2.6公園服務
游客既是公園的朋友,又是公園的服務對象,公園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游客的支持和配合。尊重、體諒并禮貌對待游客,是公園服務的基本方針。據不完全統計,在綜合公園的游客投訴中,有10.6%的游客認為公園的服務不好,工作人員的一些言語和行為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特別是基層管理人員、一線工作人員尤其是外包服務公司員工。
3加強公園管理的幾點建議
3.1加強園內衛生、綠化管理
園容衛生管理是公園管理的重要方面,是公園面貌形象的展現,是公園服務的重要窗口崗位。為保持園內道路和公共場所整潔,應加強園內保潔工作。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每天至少清掃1遍,清掃后保潔員應隨即進行巡回不間斷清掃,隨臟隨掃,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和對公眾游玩的影響,要做到無垃圾雜物堆積、無積水積泥、無痰跡煙蒂、無果皮紙屑、無土石雜草等,保持路面干凈;果皮箱內垃圾無積壓、外圍清(擦)洗每天不少于1次,保證無污跡;公廁要按一類公廁保潔標準進行保潔,做到干凈、整潔、無臭味。需要強調的是,節假日務必增派保潔人員進行突擊清掃和加強巡邏。
公園綠化管理應當按照高水平、高質量的要求進行,主要游覽區特別是入口應當達到特級養護標準,其他地區應當達到一級養護標準。及時做好現有植物的灌水排澇、施肥、防治病蟲害、修剪及補換種工作,保證植物生長健壯、形態優美,使造園植物達到景觀設計效果,保證黃土不露天。
3.2加強公園治安管理
公園是一個小社會,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因此,管理工作必須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1)在加強公園自身安保力量的同時,應將公園納入社區網絡化管理體系之中,依托轄區派出所、城管執法隊的力量維護好治安工作,給廣大游客創造更加安全、放心、文明的游園環境。(2)要細化內部治安管理工作,做到分片管理、按需設崗、定人定崗,加大巡邏值守力度,防患于未然。(3)要大力宣傳“文明入園、做文明市民”,在公園入口及醒目位置以溫馨的語言、別致的造型設置宣傳欄和警示牌,讓游客在這個文化和自然融合的環境中,自覺愛護花草樹木和設施設備,保護環境,做到安全游園、文明游園,潛移默化地接受文明教育[4]。(4)要加大巡邏監督力度。通過巡邏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及時勸阻,必要時,可以申請有關執法部門對其進行處罰。也可定期在園內人氣旺盛地段曝光一些不文明行為,讓大家唾棄,使不文明者覺得已然激起了公憤,不敢再次違規。
3.3加強工作人員隊伍建設
公園的管理離不開工作人員的辛勒勞動和默默奉獻,沒有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就不會有管理方式的進步、管理水平的提高。(1)管理人員必須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強化政策水平,認真領會、貫徹和落實上級部門的各項政策,管理工作才不致迷失方向,才能在新形勢下不斷完善和提高。(2)要努力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更好地展示精神風貌。要求工作人員恪守職責、禮貌待客、熱情服務,工作時必須穿工作服、佩戴工作證,著裝干凈、整潔,不披頭散發;在受理游客投訴時,應注重溝通技巧,把握投訴人心理,化解某些投訴人對公園管理工作的誤解和不良情緒。(3)要加強提升工作人員專業素質。采取如定時定員進行集中學習和培訓的措施,努力為工作人員創造實踐機會,學習、積累和總結工作經驗,不斷深化園林知識和技能。
3.4完善公園配套設施
作為綜合公園,園內現有設施較多,如水景、路燈、植物造型燈、景觀燈,還有各種建筑與獨特的休息亭等,無論大型設施或園林小品都別具一格。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務必保證其安全、完好、整潔,色彩、外形與園容相協調。配套設施務必由專業維修班組進行維護、檢修,一經發現問題必需在2 d內維修完畢。因配套設施的使用年限限制、當初規劃設計不合理或不完善等因素,管理單位應當每隔3~5 a進行1次完善公園配套設施工程項目,進行集中修整、完善和提升。
3.5完善游客投訴受理制度
為減少公園游客投訴數量,降低投訴對公園的不良影響,提升公園公共產品質量,在制定游客游園須知及公園管理條例的基礎上,應當進一步完善游客投訴受理制度。(1)責任到人。明確每位工作人員包括外包單位員工都有責任和義務處理游客投訴,落實個體在處理游客投訴過程中的角色和具體工作,要求及時處理、登記并上報相關情況,同時做好檢查、反饋工作。(2)完善游客投訴設施。明確公園受理投訴地點和各服務站點,并在這些點設置標牌公布投訴電話和設立意見本、投訴信箱,同時完善游客投訴接待登記簿(表2)。(3)拓寬收集投訴渠道。為保證游客投訴渠道暢通,務必開通多種投訴途徑,主要包括門衛室直接投訴、撥打電話投訴、信件投訴、向工作人員(包括管理人員、保安、綠化養護工、清掃保潔人員等)口頭投訴等,也含上級部門、新聞單位轉來有關意見、建議(圖2)。
4結語
公園管理者務必高度重視游客的投訴內容或建議,其中多數意見十分中肯和專業,很有水平,對公園管理很有幫助。在公園日常管理特別是受理游客投訴過程中,務必強化以游客為中心的管理理念,推進從公園管理者到公眾服務者身份的轉換,把實現游客愿望、滿足游客需求、維護游客利益作為公園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方便讓給游客,把困難留給自己,想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解決游客提出的問題,采納游客反映的合理意見,不斷改進服務,使公園綠地真正惠及市民百姓,讓游客朋友滿意。把公園建設好、管理好,為市民群眾提供休息、游覽、鍛煉、交往、舉辦健康有益集體活動的場所,是改善民計民生、提高城市品位和全民文明素質的大事、實事[5]。
參考文獻
[1]北京市公園條例.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2]李麗萍.城市人居環境[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3]王志東,劉寶軍.關于城市規劃中公眾參與的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7):219.
[4]林晶,李岳.淺議公園的建設與管理[J].現代園林,2006,(10):33-34.
[5]張會茹.開放式公園管理初探[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9,(2):98-100.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