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介紹重慶市秀山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的具體做法、取得的主要成效,并提出制定農技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加大農技專業人才引進、加快年輕農技人才培養等建議。
關鍵詞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創新;重慶市秀山縣
中圖分類號:F303.2;F326.22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4-071-03
知網出版網址: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320.1334.020.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3-20 13:34:00
著眼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以滿足廣大農民的科技需求為出發點,以服務農民的成效為檢驗標準,至2009年以來,重慶市秀山縣積極依托全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支撐,積極探索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實踐、創新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體系建設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夯實,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為秀山縣主要農產品有效保供,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為此,總結了秀山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創新的具體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效,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議。
1概況
秀山縣地處武陵山腹地,是渝東南門戶,素有“小成都”之美稱,現有耕地面積6.4萬hm2,全年平均氣溫16.5 ℃,無霜期290 d,日照時數1236 h,年均降雨量1330 mm,糧油(水稻、油菜)、蔬菜、水果、金銀花、茶葉是秀山縣五大舉旗產業。
秀山縣現有3個縣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核定編制87人,實有人數85人,推廣研究員2人,副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28人;有3個街道社會服務中心、24個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核定編制267人,實有182人,中級職稱12人。
2秀山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的主要做法
2.1加強領導和機構建設
成立了以政府縣長任組長,縣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縣政府辦、縣農委、縣財政、縣人力社保、縣審計、縣監察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秀山縣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工作,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2明確職責,分工負責
3個縣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直屬縣農委管理,負責3個街道社會服務中心和24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指導工作,3個街道社會服務中心和24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的人、權、物隸屬當地人民政府領導管理。
2.3認真組織貫徹實施
按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要求制定相關文件、實施方案、考核辦法,認真組織實施,做到工作有條不紊,上下鏈接不斷,做到事前有方案、事中有記載、事后有總結。
2.4聘請專家服務產業發展
每年聘請10名資歷深、實踐經驗豐富的縣級專家,發放聘書,簽訂專家指導協議書,專家實地現場指導20次以上,為秀山縣五大主導產業提供技術支撐。
2.5建立科技示范基地
根據秀山縣產業發展情況,每年規范建設一定規模的科技試驗示范基地。
2.6創辦農民田間學校
根據當地產業發展情況和農民的需求,積極創辦農民田間學校。
2.7完善技術服務模式
采取以“專家聯系到產業”、“農技人員包村聯戶”為主要形式的工作機制和“專家+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建立健全縣、鄉、村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區基地網絡模式。
2.8組織參加知識更新培訓
每年選派100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參與國家、市級、縣級組織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
2.9確認科技入戶指導員
每年確認100名科技入戶指導員,其中縣級部門33人,占33%,街道、鄉鎮67人,占67%。
2.10綜合考核服務質量
科技入戶指導員實行“一人一檔、一交一簽”的考核方式,所有材料要求交紙質件和電子件,本人簽字裝檔備查,對技術指導員進行18項120分制量化考核,綜合考核實行末位5名淘汰輪聘制。
2.11培育科技示范戶
每年遴選培育1000戶科技示范戶,分布在全縣200個左右的行政村,涉及糧油、蔬菜、水果、金銀花、茶葉等產業。
2.12加強政策宣傳與報道
充分利用中國農技推廣網、重慶農業農村信息網、秀山農業農村信息網等網站,以及重慶日報農村版、秀山報等報刊,廣泛宣傳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工作情況、主要成效、先進事跡和先進人物等。
3秀山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3.1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基本形成
通過明確職能、理順體制、優化布局、加強隊伍、充實一線、創新機制等一系列措施,運行高效、服務到位、支撐有力、農民滿意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基本形成,農業技術推廣的主導作用不斷增強,農業科技服務效能不斷提高。
3.2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初步形成
以“技術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推廣模式初步形成,實行全程式技術服務,進行“面對面、手把手”培訓指導,推廣技術覆蓋面不斷擴大,效果逐漸明顯,基層農技人員田間技術服務指導頻率增多、履職性不斷加強,科技指導員每年到田間平均技術指導達60次以上,服務對象滿意度測平逐年提高,2013年測平達到82.82%。
3.3農技推廣人員業務素質提高
根據不同需求,采取異地研修、集中辦班和現場培訓的方式,加強農技推廣業務知識的更新,人才基礎不斷夯實。先后有500余人次參與了培訓,受訓人員的業務素質不斷提高,知識層面不斷拓展。
3.4基地建設和技術示范效果好
規范建設了清溪萬畝優質糧油示范基地、岑溪高端獼猴桃示范基地、鐘靈金銀花示范基地等38個,規模達1474.5 hm2,32個新品種、55項次新技術得到了試驗示范,為秀山縣大面積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提供了科學數據。
3.5農民田間學校作用明顯
高標準規范建設岑溪鄉和平村獼猴桃、清溪場鎮糧油、洪安貴恩茶葉等農民田間學校9所,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得到了創新,參與農民田間學校學員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產業經營成本普遍降低,種植成本比未參訓學員下降了12.8%;種田水平、產品數量及質量得到提升,學員種植戶比未參訓學員收入增加10.5%以上,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生態、經濟效益。
3.6農業技術推廣效果明顯
按照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2年以上,由本人自愿申請、所在單位推薦、項目主管部門審核確認,累計確認了500名次科技指導員,與5000戶次科技示范戶簽定了技術服務協議書,每年每戶實地技術服務指導6次以上,累計入戶技術服務指導31500余次,以推廣規范化(增窩增苗)栽培、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質提升、病蟲專業防治、綠色防控等農業增效實用技術累計85項次,技術到位率達98.5 %,主推糧油品種‘渝香203’、‘T優111’、‘Y兩優1號’、‘油研10號’等新品種32個次,特經作物主要推廣福鼎大葉茶、‘紅陽獼猴桃等5個,良種覆蓋率99.8%,舉辦集中培訓1000期,咨詢人數達7.2萬人次,發放技術宣傳資料30.5萬余份。
3.7科技示范戶綜合素質提高
按照示范戶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種養水平較高、樂于助人、交通便利、種植面積0.13 hm2以上、家庭勞力2人以上、有聯系電話、積極性較高、輻射能力強等9大條件中,從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重點戶中培訓科技示范戶,累計培訓科技示范戶5000戶,通過培育,科技示范戶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逐年提高,每年節本增效達10%以上,輻射帶動周邊10萬余農戶產業發展,輻射規模5.05萬余hm2,節本增效達5%以上。
3.8宣傳報道開展及時充分
科技指導員積極編制年度工作方案、分戶指導方案、信息報道,共撰寫了500篇年度指導工作方案,5000篇分戶指導方案,采編信息報道3950余篇,其中國家級網站、刊物發表85篇,市級級網站、刊物發表423篇,縣級網站刊物發表200余篇。
3.9上級部門充分支持與肯定
秀山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工作,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無間斷地列入了重慶市34個項目實施區縣之一,特別是近兩年以來,秀山縣在項目實施中的新做法、取得的效果多次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好評和兄弟區縣的借鑒。
4秀山縣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的建議
4.1制定農技人才引進優惠政策
貧困邊遠地區人才引進、留住難,建議相關部門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人才進入,安心服務。
4.2加大農技專業人才引進
街道、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非專業知識人員較多,建議相關部門人才引進中側重本專業人才引進。
4.3加快年輕農技人才培養
秀山縣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年齡結構嚴重老齡化,建議相關部門加快年輕人的引進、培養,保障秀山縣農業技術推廣后繼有人。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