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重慶市墊江縣開展了水稻配方施肥及肥料利用率試驗,初步結果表明,配方施肥平均每667 m2比常規施肥增產稻谷69.7 kg,增產率為12.6%;無論是氮肥還是磷肥或鉀肥,配方施肥處理的肥料利用率都高于常規施肥處理。
關鍵詞 水稻;配方施肥;常規施肥;產量;肥料利用率;重慶市墊江縣
中圖分類號:S51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04-048-04
知網出版網址: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320.1333.018.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3-20 13:33:00
2013年,重慶市墊江縣開展了水稻肥料利用率試驗,通過對水稻配方施肥和常規施肥進行對比試驗研究,初步摸索水稻作物在配方施肥和常規肥下氮肥、磷肥和鉀肥的利用率,以及配方施肥在墊江縣水稻上的應用效果,為進一步優化墊江縣測土配方施肥各項技術指標提供強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供試土壤
此次水稻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試驗點土壤覆蓋了全縣耕地五大主要土壤類型:紅棕紫泥大泥田、灰棕紫泥夾沙泥田、灰棕紫泥潮沙泥田、灰棕紫泥大眼泥田、棕紫泥大泥田。各試驗點土壤基本情況詳見表1。
1.2試驗設計
1.2.1 處理及小區面積
每個試驗點設9個處理,即①配方施肥處理、②配方缺氮處理、③配方缺磷處理、④配方缺鉀處理、⑤常規施肥處理、⑥常規缺氮處理、⑦常規缺磷處理、⑧常規缺鉀處理、⑨不施任何肥料的空白處理。
缺素處理、空白處理面積分別不少于20 m2,配方施肥、常規施肥處理分別不少于200 m2。試驗處理間設置小田梗,并用薄膜阻隔防止串水串肥。不施肥處理設在田塊進水口,配方施肥區和常規施肥區水都從不施肥處理區進。
1.2.2 配方及施肥
根據土壤化驗分析結果和鄉鎮農戶施肥調查情況,確定配方施肥處理區的肥料配方,結合墊江縣測土配方施肥水稻施肥指標體系,制訂具體的施肥方案,配方施肥為18∶12∶10的復合肥,各配方處理區均以目標產量550 kg/667 m2進行施肥。常規施肥以前三年農民平均施肥量計算而得。
常規施肥:667 m2施純氮11.2 kg、五氧化二磷3.7 kg、氧化鉀2.5 kg。
配方施肥:667 m2施純氮8.5 kg、五氧化二磷5.5 kg、氧化鉀4.5 kg,即667 m2施配方肥46 kg。
常規施肥和配方施肥缺素處理取消相應的肥料種類,用尿素、過磷酸鈣、氯化鉀按比例配施。
1.2.3 田間管理
各處理除肥料使用量及施用方法不同外,其他田間管理完全一樣,試驗水稻品種為Q優10,示范觀察點各處理都采用移栽方式,每個試驗的移栽規格一致。
2結果與分析
2.1配方施肥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2.1.1 配方施肥對水稻有顯著的增產效果
配方施肥處理區與常規施肥處理區相比,平均667 m2增產稻谷69.7 kg,增產率為12.6%,增產稻谷以肖××(紅棕紫泥大泥田)126.2 kg/667 m2最為顯著,增產率為22.4%,以徐××(灰棕紫泥大眼泥田)20 kg/667 m2為最低,增產率為3.2%,增產范圍為3.2%~23.9%;配方施肥區與空白處理區相比,667 m2增產稻谷以肖××(紅棕紫泥大泥田)475 kg/667 m2最為顯著,增產率為220.3%,以劉××(灰棕紫泥夾沙泥田)259.4 kg/667 m2為最低,增產率為107.0%,增產范圍為107.0%~220.3%;常規施肥區與空白處理區相比,667 m2增產稻谷以肖××(紅棕紫泥大泥田)348.8kg/667 m2最為顯著,增產率為161.8%,以劉××(灰棕紫泥夾沙泥田)185.1 kg/667 m2為最低,增產率為67.0%,增產范圍為67.0%~161.8%。
2.1.2 施肥貢獻率配方施肥比常規施肥明顯
把空白處理的產量歸結為土壤對產量的貢獻,施肥處理減去空白處理的產量就為肥料對產量的貢獻。可以算出,配方施肥處理區土壤貢獻率平均為44.0%,施肥貢獻率平均為56.0%,常規施肥處理區土壤貢獻率平均為49.5%,施肥貢獻率平均為50.5%。配方施肥處理區土壤貢獻率范圍為31.2%~49.2%,以陳××(灰棕紫泥潮泥田)49.2%為最高,以肖××(紅棕紫泥大泥田)31.2%為最低;常規施肥處理區土壤貢獻率范圍為38.2%~59.9%,以劉××59.5%(灰棕紫泥夾沙泥田)為最高,以肖××(紅棕紫泥大泥田)38.2%為最低(表2)。
2.2配方施肥對水稻經濟性狀的影響
從經濟性狀考查分析(表3)可知,雖然有的田塊個別經濟性狀常規施肥處理略高于配方施肥處理,但配方施肥處理的株高、穗長、有效穗、結實率、千粒重的平均數都高于常規處理,說明配方施肥區普遍比常規施肥區經濟性狀有所提高。但配方施肥和常規施肥處理的結實率和千粒重卻低于空白處理,可能是空白處理有效穗低、群體通透性好的緣故。
2.3配方施肥的經濟效益分析
2.3.1 肥料投入對比結果分析
匯總5個水稻試驗點配方施肥和常規施肥全肥區的肥料投入情況,列于表4。從表4可知,每667 m2肥料投入成本配方施肥區為82.3元,常規施肥區為76.7元,配方施肥比常規施肥平均增加肥料投入5.6元。配方施肥區氮、磷、鉀比例為1.00∶0.65∶0.53,常規施肥區為1.00∶0.33∶0.22。農民常規施肥存在重氮輕鉀現象,每667 m2氮用量比配方施肥多用純氮2.7 kg,而鉀肥用量比配方施肥少用2.0 kg,配方施肥區通過增施鉀肥,協調三要素比例,基本達到了全縣“控氮、增磷鉀”的宏觀調控目標。
2.3.2 施肥的經濟效益分析
配方施肥不僅對產量有明顯的增產效果,而且經濟效益也十分顯著(表4)。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墊江縣中低產田面積比較大,農民有偏施氮肥習慣,配方施肥屬增肥增產增效型。從表4分析可見,配方施肥平均每667 m2產值1368.0元,比常規肥增加153.3元,扣除增加施肥的成本5.6元,配方施肥比常規施肥平均每667 m2純增收147.7元。
(2)配方施肥每667 m2投入肥料成本82.3元,比空白處理增純收入683.8元,而常規施肥每667 m2投入肥料成本76.7元,比空白處理增加純收入536.2元。
2.4肥料利用效率
用全肥區處理作物地上部分吸收的養分量減去缺素區處理作物地上部分吸收的養分量,再除以全肥區的施肥量作為肥料利用率。通過計算,在配方施肥處理中,氮肥利用率在38.9%~44.7%,平均為42.4%,磷肥利用率在19.6%~24.5%,平均為21.0%,鉀肥利用率在29.0%~46.6%,平均為39.4%;在常規施肥處理中,氮肥利用率在24.5%~40.2%,平均為33.3%,磷肥利用率在10.6%~18.3%,平均為15.9%,鉀肥利用率在26.8%~40.4%,平均為33.1%;無論是氮肥還是磷肥或鉀肥,配方施肥處理的肥料利用率都高于常規施肥處理(表5)。
3小結
(1)配方施肥協調了氮磷鉀比例。氮磷鉀比例從農民常規施肥1.00∶0.33∶0.22調整為1.00∶0.65∶0.53,基本達到了全縣“穩氮、控磷、增鉀”的宏觀調控目標。
(2)配方施肥對水稻增產、增收效果明顯。配方施肥平均每667 m2比常規施肥增產稻谷20.3~126.2 kg,增產率為3.2%~23.9%;配方施肥比常規施肥平均每667 m2凈增產69.7 kg,增產率為12.6%。增產的主要原因是配方施肥協調了土壤養分比例,大大提高了水稻經濟性狀。
(3)肥料貢獻率配方施肥大于常規施肥。配方施肥處理區土壤貢獻率平均為44.0%,肥料貢獻率為66.0%,常規施肥處理區土壤貢獻率平均為49.5%,肥料貢獻率為50.5%。
(4)在配方施肥處理中,氮肥利用率平均為42.4%,磷肥利用率平均為21.0%,鉀肥利用率平均為39.4%;在常規施肥處理中,氮肥利用率平均為33.3%,磷肥利用率平均為15.9%,鉀肥利用率平均為33.1%;無論是氮肥還是磷肥或鉀肥,配方施肥處理的肥料利用率都高于常規施肥處理。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