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重慶市江津區對晚熟柑橘‘清見’開展了施肥試驗。結果表明,施用有機肥的,對果實的產量有重要影響;高效專用肥的肥效較優;施用微量元素肥,可提高作物產量。同施肥量條件下,全年分4次施肥比2次施肥更加合理。施用鉀肥,對果實產量有重要影響,但其施用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對產量的提高影響有限。
關鍵詞 柑橘;清見;肥料試驗
中圖分類號:S143;S66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2-019-03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40913.1510.063.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4/9/13 15:08:34
柑橘是重慶市江津區傳統優勢經濟作物,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江津區晚熟柑橘發展初具規模,2007年已發展晚熟柑橘幼齡果園2093 hm2,計劃在“十一五”期間發展6667 hm2。由于廣大農民標準化生產技術水平低,濫施化肥現象普遍而嚴重,造成果品產量低、質量差、合格率不高,同時農業生態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為研究不同養分組合對晚熟柑橘產量、品質的影響,總結出晚熟柑橘最佳施肥量、施肥時期、施肥方法及營養元素之間的比例等,為柑橘的標準化生產提供科學施肥依據。江津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西南大學的技術支持下,針對晚熟柑橘開展了施肥試驗。
1材料與方法
西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為試驗科技支撐單位,負責試驗的設計、指導、相關數據的測定、總結等相關工作。江津區農技推廣中心以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為依托,負責試驗的指揮、協調、指導、總結等相關工作。石門鎮農業服務中心為試驗的實施單位,負責試驗的組織、實施、觀察、記載、資料整理等相關工作。種植單位負責提供試驗地,與試驗實施單位緊密配合,并按試驗實施人員的要求操作、管理。
1.1試驗地點
江津區石門鎮德祥種養殖場柑橘園,處于石門鎮133.33 hm2柑橘示范園區中心。示范園面積33.33 hm2,業主蘇福祥。光照條件良好,氣候溫和,常年平均氣溫18.5℃,日照970 h,≥10積溫4105~5984℃,年降雨量966.9 mm,無霜期341 d。園區設有人行便道、排水渠、灌溉水池等,基礎設施完善。
1.2供試土壤
土壤類型為沙溪廟組紫泥土,土層深厚,風化低,發育淺,礦質養分多,膠體品質好,保水保肥。沙溪廟組母質發育的灰棕紫泥,土壤呈酸性,pH=4.5~4.8;堿解氮含量140~350 mg/kg,平均為230 mg/kg;速效磷8~78 mg/kg(50%的土壤含量為8~10),平均47 mg/kg;速效鉀含量80~450 mg/kg(50%的土壤在120 mg/kg左右),平均200 mg/kg。
1.3供試品種及其現狀
清見晚熟甜橙,果實3月中旬成熟。行距4.00 m,株距2.25 m,74株/667 m2。樹齡4年,2003年種植,2007年開始掛果。
1.4供試肥料及其養分含量
尿素(N=46.00%),磷酸一銨(N=11.00%,P2O5=44.00%),硫酸鉀(K2O=50.00%),硼砂(B=12%),ZnSO4(Zn=39.2%),緩釋肥(N=14.00%,P=7.00%,K=9.00%,有機質=20%)。
1.5試驗方法
2006年11月根據地形地塊,初步劃分試驗小區,共設6個小區,以10株成年樹作為1個施肥小區,各小區樹齡樹勢等情況基本一致。于同年11月進行了全園改土,從柑橘滴水線以下挖寬,挖深70 cm逐層回填煤炭灰、垃圾、菜籽餅等有機肥,用于改良土壤結構,疏松土壤。2007年根據項目實施1年的情況來看,認為10株數量太少,且小區劃分存在問題,后擴大小區范圍,增設處理7、處理8,根據地形以21~30株為一小區。2009年在原試驗基礎上增設處理9、處理10,原小區設置不變。2010年后小區設置一直沿用至今。
全年分4次施肥:(1)萌芽肥(2月下至3月上旬),40%氮肥、40%磷肥、40%鉀肥和全部的中微量元素肥;(2)穩果肥(4月中下旬第一次生理落果后),采用葉面施肥,0.3%尿素+0.3%磷酸二氫鉀,15 d噴1次,連續2~3次;(3)壯果肥(7月中至8月上旬),30%氮肥、40%磷肥、30%鉀肥;(4)基肥(10月下旬)30%氮肥、20%磷肥、30%鉀肥。
施肥時沿樹冠滴水線溝施覆土。
1.6試驗設計
1.6.1 試驗處理
試驗共設10個處理,3次重復。各處理以N、P、K比例為主體(N肥以單株施入0.3 kg計算),增設一定的加B、Zn處理(667 m2施用硼砂0.5 kg、ZnSO4 2 kg),具體設計見表1。為了比較緩釋肥與常規施肥、配方肥對柑橘的效益差異,特增設了緩釋肥對比(以N肥含量相同為基準,緩釋肥2.1 kg/株)。
1.6.2 小區施肥方法
2結果與分析
2.1產量結果
從試驗產量結果來看,隨著樹齡的增長,各年度產量呈遞增趨勢,主要原因在于果樹由低齡初結果樹變成了成年結果樹。2011年試驗收獲的產量最高,可能原因在于:(1)天氣。2010年果樹開花時天氣晴朗,授粉情況較好,花基本無損失。(2)田間管理較好。果實全部套袋,且在關鍵時期及時防治病蟲害,防治效果好。
各處理間產量,處理9>處理5>處理4>處理3>處理10>處理8>處理6>處理2>處理1>處理7,說明高效專用肥的肥效較優。其原因在于:(1)高效專用肥中有機質含量高,有機質具有改善土壤條件、增加土壤通透性等多種益處。(2)處理9所處的位置緊鄰人行便道,可能受邊際效應影響。(3)微量元素肥的優越性。其他處理中以處理5產量相對較高,說明施B和Zn對果樹產量的增長有一定作用。(4)施肥時期、次數。同等施肥量條件下,處理5產量明顯高于處理6,說明全年分4次施肥要比2次施肥更加合理。(5)處理3與處理8相比,行間種植有機肥,如豆科類作物壓青,對作物產量有一定的提高。
2.2影響產量的其他可能因素
(1)測產植株的選擇。由于無法做到全部采摘后稱鮮重(存在全部采摘后存放及銷售的問題,一般鮮采的果在銷售上占很大優勢),所以現場測產時通過目測,選取代表性植株測實產,然后推算出667 m2產量。所測出的產量與實際值存在偏差。
(2)從全園來看,各樹的掛果數不一致,同一個處理中,有的樹的掛果數可達50個以上,而部分樹的掛果數很少,只有十幾個,對于產量的影響很大。
3結論
施用有機肥,對晚熟柑橘‘清見’的產量有重要影響。高效專用肥的肥效較優。
施用微量元素肥,可提高作物產量。
施用鉀肥,對‘清見’產量有重要影響,但當施用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對產量的提高影響有限。
(責任編輯: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