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導彈防御系統、宇宙空間監視系統和太空防御系統一樣,導彈襲擊預警系統也屬于戰略防御范疇。目前,導彈襲擊預警系統隸屬于空天防御部隊,具有以下結構單位:導彈防御師(在防空和導彈防御司令部編成內)、導彈襲擊預警總中心和宇宙情況偵察總中心(在太空司令部編成內)。
俄羅斯導彈襲擊預警系統由以下部分組成:第一梯隊(太空)用于探測地球任何地點彈道導彈發射情況的衛星群;第二梯隊(地面),由地面遠程探測雷達站(探測距離可達6000千米)網絡組成,包括莫斯科導彈防御雷達站。
太空梯隊
預警系統位于太空軌道上的衛星不間斷地對地面進行監測,借助于低靈敏度紅外矩陣,根據發出的射流來判定每一枚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并立即將相關情報傳輸給導彈襲擊預警系統指揮所。
目前在公開文獻資料中沒有關于俄羅斯導彈襲擊預警系統衛星群組成情況的可靠數據。到2007年10月23日為止,俄羅斯導彈襲擊預警系統軌道衛星群由3顆衛星組成。在同步軌道上有一顆US-KMO型衛星(“宇宙”-2379號衛星于2001年8月24日被送入軌道),高橢圓軌道上有兩顆US-KS型衛星(“宇宙”-2422號衛星于2006 年7月21日被送入軌道,“宇宙”-2430號衛星于2007年10月23日被送入軌道)。2008年6月27日“宇宙”-2440號衛星發射升空,2012年3月30日,該系列的又一顆衛星“宇宙”-2479號被送入軌道。
俄羅斯導彈襲擊預警系統衛星被認為已經相當過時,不能完全符合現實要求。早在2005年,俄軍隊高層就曾經毫不客氣地批評過這種型號的衛星,以及整個導彈襲擊預警系統。當時負責軍備的俄羅斯航天兵副司令奧列格·格羅莫夫在聯邦委員會發言時聲稱:“依靠發射已經嚴重過時的71K H6和73D6型衛星,我們甚至不能在軌道上恢復導彈襲擊預警系統衛星所需的最低編成。”
地面梯隊
目前,俄羅斯聯邦裝備有一系列導彈襲擊預警系統站,由位于索爾涅奇諾戈爾斯克的指揮部控制。還有兩個指揮所,一個位于卡盧加州的羅戈沃鎮附近,另一個位于胡米湖沿岸的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附近。在這里,安裝于電磁波可穿透的圓頂之內的300噸天線不間斷地跟蹤著高橢圓軌道和同步軌道上的軍用衛星群。
俄羅斯境內部署有3座雷達站:位于奧列涅戈爾斯克市的“第聶伯河-道加瓦河”雷達站、位于米舍廖夫卡的“第聶伯河-德涅斯特河”-M雷達站、位于伯朝拉的“達里亞爾”雷達站。在烏克蘭的塞瓦斯托波爾和穆卡切沃留下了兩座“第聶伯河”雷達站,但由于其租金昂貴并且在技術上已經過時,俄聯邦已經放棄使用。由于阿塞拜疆方面企圖訛詐俄方并將租金增加了數倍,俄聯邦決定放棄使用位于阿境內的“加巴拉”雷達站。俄羅斯的這一決定在阿塞拜疆引起震動,對于這個國家的預算來說,雷達站租金可不是小數額。保障雷達站運行的相關工作是許多當地居民惟一的收入來源。
白俄羅斯的態度則截然相反,將“伏爾加河”雷達站無償提供給俄羅斯使用25年。此外,在塔吉克斯坦的“窗口”樞紐(“努列克”系統的一部分)也在使用。
20世紀90年代導彈襲擊預警系統得到有力補充,1989年在莫斯科附近的普希金諾建造并列裝了“頓河”-2N雷達站,替換了“多瑙河”雷達站。
在作為導彈防御雷達站使用的同時,“頓河”-2 N在導彈襲擊預警系統也得到積極使用。雷達站是規范的平截頭棱錐體,其4個側面上分布著用于跟蹤目標和反導導彈的圓形相控陣天線(直徑16米)和將導引指令傳給反導導彈的方形相控陣天線(10.4×10.4米)。在反擊彈道導彈打擊之時,雷達站能夠不依賴于外部情況獨立執行戰斗任務,在和平時期則以小輻射功率模式運轉來探測太空中的目標。
導彈襲擊預警系統的地面組元包括一些監視宇宙空間的雷達站。“達里亞爾”探測雷達站—導彈襲擊預警系統的地平線上探測雷達站,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制,1984年交付使用。新一代“沃羅涅日”型雷達站將替代“達里亞爾”型雷達站,這種新型雷達站用一年半時
間就可以建造起來,而之前則需要5~10年。
俄羅斯最新的“沃羅涅日”系列雷達站能夠探測彈道目標、航天器和氣動目標,包含使用米波和分米波段的型號。這種雷達站的基礎設施是相控陣天線、供全體人員使用的可快速搭建的模塊化結構、幾個配有無線電電子設備的方艙,這可以確保在使用過程中以較低的費用快速地對雷達站進行現代化改造。“沃羅涅日”雷達站的列裝不僅切實拓展了太空導彈防御能力,還可確保將導彈襲擊預警系統的地面組元集中在俄聯邦境內。
“沃羅涅日”雷達站的高成品度和模塊化建造原則使得無需再為其建造多層建筑物,在12~18個月之內就可以建造起來(前一代雷達站需要經過5~9年才能投入運行)。
集裝箱式雷達站的所有硬件自生產廠家運送到隨后的裝配地點,安裝在事先澆注混凝土的平臺上。在安裝“沃羅涅日”雷達站時使用23~30件技術設備(“達里亞爾”雷達站為4000件),耗電量為0.7兆瓦(“第聶伯河”為2兆瓦,“達里亞爾”為50兆瓦),而維護人員不超過15人。
為了掩護在導彈襲擊方面具有潛在危險性的地區,俄羅斯計劃使12座這種類型的雷達站執行戰斗值勤任務。新雷達站將在米波段和分米波段運行,這將拓展俄導彈襲擊預警系統的能力。俄聯邦國防部打
算在《國家軍備計劃》框架內,在2020年之前全部換掉蘇聯的導彈發
射遠程探測雷達站。
當初計劃建造3艘測量船,但只有2艘列入海軍編制:“涅杰林元帥”號測量船和“克雷洛夫元帥”號測量船(根據1914.1號修訂方案建造)。第3艘“比柳佐夫元帥”號測量船在船臺上被拆毀。兩艘測量船得到有效使用,既用于保障洲際彈道導彈試驗,又用來跟蹤太空目標。“涅杰林元帥”號測量船于1998年退出海軍編制并被拆解。“克雷洛夫元帥”號測量船目前仍在海軍編制之內執行測量任務,其基地為堪察加的維柳琴斯克港。
隨著能夠完成執行多種任務的軍用衛星出現,對此類衛星探測和監視系統的需求也隨之出現。
為了識別外國衛星,以及為太空防御武器系統保障精確的軌道參數數據,這種復雜系統都是必需的。“窗口”和“樹冠”系統即用于上述目的。
“窗口”系統是完全自動化光學跟蹤站。光學望遠鏡掃探夜空,而計算機系統對結果進行分析,根據速度、亮度和軌跡分析和比較對星體進行篩選,然后進行計算,跟蹤和記錄衛星軌道參數。“窗口”系統可以探測和跟蹤地球軌道上2000~4 0000千米高空的衛星。它與雷達系統一起增強了對宇宙空間的探測能力。“德涅斯特”型雷達站不能跟蹤位于高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衛星。
“窗口”系統于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研制。1971年底,“窗口”系統中使用的光學系統樣機在位于亞美尼亞的天文臺進行了試驗。
初步設計工作于1976年結束。1980年開始在塔吉克斯坦努列克市附近的霍賈爾基村地區建造“窗口”系統。1992年中期,電子系統和部分光學傳感器的安裝工程結束。遺憾的是,塔吉克斯坦國內動蕩迫使這一工作中止,直到1994年才得以恢復。系統于1999年底通過了運轉試驗,2002年7月開始作戰值勤。
“窗口”系統的主體由罩有大型伸縮式圓頂的10臺天文望遠鏡組成。天文望遠鏡分屬兩個站,配有全套探測設備。每個站都擁有自己的控制中心。還存在第11個圓頂,其尺寸較小,但公開文獻中沒有揭示它的作用,其內部可能安裝有某種測量設備,用于在系統激活之前對大氣條件進行評估。
蘇聯本來計劃在境內不同地點和諸如古巴這樣的友好國家建造4套“窗口”系統,但事實上只在努列克實現了這一想法。蘇聯還曾經制定過在烏克蘭和俄羅斯東部建造“窗口”-S輔助系統的計劃,但只有俄羅斯東部的系統開工建設。據猜測該站應該位于濱海邊疆區境內。
“窗口”-S是一種高空光學觀測系統,用于監視30000~40000千米高度上的情況,可確保發現和監視分布在廣闊空間內的地球同步衛星。“窗口”-S系統于20世紀80年代初開工建設,目前尚不清楚該系統是否已經完工或達到戰備狀態。
“樹冠”系統由遠程探測雷達和光學跟蹤系統組成,用來識別和跟蹤衛星,能夠按照類型對衛星進行分類。“樹冠”系統由3個主要部分組成:配備有相控陣天線、用于識別目標的分米波段雷達站;配備拋物面天線、用于目標分類的厘米波段雷達站;將光學天文望遠鏡與激光系統結合在一起的光學系統。
“樹冠”系統能夠發現40000千米高度上的軌道目標。該系統于1974 年開工建造,蘇聯當局認為當時的空間跟蹤系統無法準確判定所跟蹤衛星的類型。
厘米波段雷達系統用于精確定位和引導光學-激光系統。激光系統為光學系統提供照射,使光學系統在夜間或者晴朗天氣中截獲被跟蹤衛星的圖像。“樹冠”系統部署地點選在了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地區,這里氣象因素適宜,大氣塵染率很低。
“樹冠”設施于1979年在俄羅斯西南部的斯托羅熱瓦亞鎮旁邊開工建設。設施最初計劃與天文臺一起部署在澤連丘克斯卡亞鎮,但蘇聯當局擔心在如此近的距離內會產生相互干擾,遂決定將“樹冠”系統建在斯托羅熱瓦亞鎮地區。這一地區的“樹冠”系統永久性構筑物建設于1984年結束,但工廠試驗和國家試驗一直拖到了1992年。
蘇聯解體以前,在“ 樹冠”系統編成內曾經計劃動用裝載79M6“接觸”導彈的米格-31D截擊機,這種導彈配有動能彈頭,用于摧毀軌道上的敵方衛星。在蘇聯解體之后,3架米格-31D截擊機歸哈薩克斯坦所有。
國家交接試驗于19 94年1月之前結束。由于財政困難,系統直到1999年11月才交付試運行。至2003年,光學-激光系統相關工程由于財政困難仍沒有全部完成,但2007年俄當局宣稱“樹冠”系統已經開始進行戰斗值勤。
蘇聯時期最初計劃建造3套“樹冠”系統。第2套系統應當部署在塔吉克斯坦境內的“窗口”系統旁邊,第3套系統在遠東地區納霍德卡附近。由于蘇聯解體,第2和第3套系統工程中斷,后來納霍德卡地區的工程得以恢復,這套系統以簡化方式建造。納霍德卡地區的系統有時會被稱為“樹冠”-N,只是一座分米波段相控陣雷達站。塔吉克斯坦境內的“樹”系統建設沒有恢復。
導彈襲擊預警系統雷達站、“窗口”和“樹冠”系統可使俄羅斯對宇宙空間進行實時監視,及時發現和擊退可能的威脅,在可能遭到侵犯之時實施及時、足夠的回擊。這些系統用于完成各種軍事和民事任務,包括搜集有關“ 太空垃圾”的信息,計算正在活動的航天器安全軌道。“窗口”和“樹冠”太空監測系統的運行在國家安全領域和宇宙空間國際開發中具有重要作用。
編譯自《軍事觀察》網
責任編輯:何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