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頭伊朗核問題談判的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和伊朗外長扎里夫于7月19日凌晨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共同宣布,原定7月20日結束的伊朗與世界六大國關于伊朗核問題的談判將延期4個月。分析人士認為,這是談判各方的現(xiàn)實之舉,更是美國和伊朗的共同愿望。
阿什頓和扎里夫在當天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發(fā)表的聲明說,雖然談判取得一定進展,但在達成全面解決伊核問題協(xié)議的一些核心議題上仍然存在顯著分歧,這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努力來化解。因此,各方決定將“共同行動計劃”的實施期限延長至11月24日,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將繼續(xù)履行實施該協(xié)議,而各方將在未來幾周內再次為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xié)議進行談判。
阻礙談判收官的主要因素
持續(xù)了10余年的伊朗核談判于2013年下半年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3年11月24日,伊朗同伊核問題六國達成了一項“共同行動計劃”。根據(jù)“計劃”,在2014年1月20日~7月20日的半年中,伊朗暫停部分敏感的核活動,而西方國家則相應減輕對伊朗的制裁。各方約定,在這期間就達成一項全面解決伊核問題的協(xié)議展開外交努力。伊核談判從而進入了深水區(qū)。
2014年1~7月,伊核談判緊鑼密鼓,進行了6輪艱苦談判。在前五輪談判中,伊朗和六國在三個方面分歧較大:一是離心機的數(shù)量和類型,二是鈾濃縮的豐度,三是如何處理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原定結束談判的第六輪,從7月2日一直進行到18日。談判雖然取得了不小進展,但在一些核心議題上,各方依然存在嚴重分歧,致使談判不能圓滿收官。據(jù)報道,目前最大的分歧依然是伊朗應該保留多大程度的鈾濃縮能力問題。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7月8日表示,為滿足核能發(fā)展需要,伊朗在2~5年內需要19萬臺濃縮鈾離心機(伊朗現(xiàn)有各種離心機1.9萬臺)。而美國等西方國家認為,為了確保在未來的幾年內伊朗不致發(fā)展核武器,德黑蘭擁有的離心機只能在4000~10000臺。顯然,雙方的看法相去甚遠。在最近的幾輪談判中,美歐和伊朗代表為彌合分歧進行了長時間磋商,美伊外長克里和扎里夫還就此進行了長時間雙邊會談,但均未能達成共識。西方一直逼伊朗讓步,但伊朗代表不敢在這個核心問題上越過最高領袖劃定的“紅線”。哈梅內伊曾強調,伊朗談判代表不會被允許為達成協(xié)議而損害本國的正當核權利。
其實,現(xiàn)階段伊核談判未能達成最終協(xié)議的具體議題固然很多,但根本還是雙方互信缺失的問題。美國等西方國家認為伊朗有可能通過鈾濃縮生產出高濃鈾,并用于發(fā)展核武器;伊朗則堅持其鈾濃縮僅限于民用范疇,不會發(fā)展核武器,其和平發(fā)展核技術的權利應受到尊重。舉世公認,伊核危機的核心問題,就是美伊關系問題。雖然伊朗新總統(tǒng)魯哈尼2013年8月上臺以來不斷向外界釋放同美國緩和關系的跡象,并在2013年的聯(lián)合國大會期間實現(xiàn)了與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的歷史性握手,但長達35年的美伊積怨不可能在短期內化解。美國領導層,尤其是美國國會,總是懷疑伊朗是在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下研制核武器。濃縮鈾可以用于發(fā)電、科研,而高度濃縮鈾可以用作制造核武器。從伊朗方面來說,10多年來頂住國際制裁的壓力發(fā)展起來的核計劃得來不易,絕不能輕易放棄。當然,伊朗欲說服西方國家相信其核計劃只用于和平目的,從而解除對其制裁,顯然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美伊各自國內反對派的從中作梗也是影響全面協(xié)議達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國反對核談的勢力對伊朗一直存有成見,認為伊朗不可信,要想讓伊朗讓步,惟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加大制裁力度,直至其徹底放棄核計劃。而伊朗的強硬派則認為,想解除制裁等于與虎謀皮。他們還指責伊朗談判代表賣國,雙方的反對派不斷為核談制造麻煩。
此外,還有一個地區(qū)國家的制約問題。對于伊朗核計劃持反對態(tài)度的美國地區(qū)盟友,最突出的是以色列。伊朗和以色列可謂一對死敵。以色列近年來一直要對伊朗核設施發(fā)動軍事襲擊,就像1980年轟炸伊拉克核反應堆那樣。因此,伊朗前總統(tǒng)艾哈邁迪·內賈德曾多次揚言,要把以色列從世界地圖上抹掉。2013年伊核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美伊關系出現(xiàn)緩和跡象后,以色列深感焦躁和不安:一是擔心自己失去地區(qū)核優(yōu)勢,二是擔心不斷取得軍事優(yōu)勢的伊朗會對其先發(fā)制人。還有一個對伊朗核計劃始終存有戒心的地區(qū)大國,便是沙特。伊朗核計劃顯然已經走在了沙特前面,借美國和以色列之手瓦解伊朗的核優(yōu)勢,自然也是沙特夢寐以求的。因此,沙特等海灣國家也不愿看到伊朗通過談判保留核能力,故對伊核談判的進展常有貶低。
美伊均不樂見核談破裂
依照美國和西方國家過去的表態(tài),伊核談判截至7月20日如不能達成全面協(xié)議,西方國家將恢復和加重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而伊朗方面也多次表示,如果此輪談判無果而終,伊朗將立即恢復暫停的鈾濃縮活動。然而,隨著伊核談判的即將結束,美伊雙方誰都不愿說出“破裂”和“失敗”的字眼。談判延期決定宣布后,美國方面還做出了較為積極的表態(tài)。白宮發(fā)言人歐內斯特說,達成全面協(xié)議“前景可期”。
美伊之所以不愿談判破裂,其實是有各自的考慮。首先,從華盛頓方面來說,謀求世界霸權的美國要管的事情太多。引起美俄博弈升級的烏克蘭事件、已經持續(xù)3年多至今看不到盡頭的敘利亞危機、正在不斷升級的以巴新沖突、伊斯蘭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建國后的伊拉克亂局以及美軍即將撤出的阿富汗局勢發(fā)展,都在嚴重制約著美國戰(zhàn)略重心東移的步伐,奧巴馬不能讓惟一感到欣慰的伊核談判成為泡影,他要把阻止伊朗擁核作為自己乏善可陳的8年任期的政績。況且,美國未來在推動一些中東難題的解決中,尤其是敘利亞和伊拉克問題,還需仰仗伊朗幫忙。為了拉住伊朗繼續(xù)核談,美國還許諾伊朗在未來的4個月中額外得到28億美元的解凍資金。當然,作為回報,伊朗必須稀釋25公斤20%豐度的濃縮鈾。
其次,從德黑蘭方面看,伊朗雖然不能逾越最高領袖劃定的“紅線”,但魯哈尼總統(tǒng)更感憂慮的是西方制裁造成的國家嚴重經濟困難。他決心爭取打破西方制裁,恢復經濟發(fā)展,改善民生。伊朗首席核談代表阿拉格希早已放話,此輪為期6個月的伊核談判如不能達成最終協(xié)議,伊朗愿意考慮將核談再延長半年。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伊核談判延長時限,是談判各方的一致意愿,因為談判總比對抗好。但是,它更表達了美國和伊朗的共同愿望。
延時談判將“熱烤”美伊雙方
隨著“共同行動計劃”的延時,處于深水區(qū)的伊核談判進入了攻堅階段。“加時賽”能否取得圓滿成果,將是對美伊雙方的嚴峻考驗。
延長時限,無疑給伊核談判和伊核問題的全面解決保留了一線希望。一方面,今年8月,魯哈尼政府執(zhí)政滿一年,民眾期待著當初因力主同西方改善關系而得到選民支持的魯哈尼采取新舉措,促使伊核談判取得重要進展,從而向民眾有所交代;另一方面,今年11月,美國將迎來國會中期選舉,推進伊核談判無疑會成為奧巴馬政府的重要政績。面對國內對其執(zhí)政能力的質疑,奧巴馬或許會調整對伊政策。
毋庸置疑,延時談判即將涉及到的問題都是前6輪談判未能解決的議題,可以想見談判將更加艱難,背水一戰(zhàn)的談判各方,尤其是作為主角的美伊雙方,必須調整談判思路,適時做出讓步,才能達到伊核談判圓滿收官的目的。
分析人士認為,為期4個月的延時談判,對美伊雙方都至關重要。成功,大家皆大歡喜;失敗,魯哈尼上任以來因西方制裁部分松綁而出現(xiàn)的經濟起色將化為烏有,奧巴馬在推動伊核談判和緩和美伊關系的努力也將付諸東流。其結果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劉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