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晨報》在8月10日披露了數天前發(fā)生在巴倫支海的一場美俄海空大斗法。當時,俄羅斯北方艦隊的反潛力量在巴倫支海海域發(fā)現(xiàn)了一艘不明國籍潛艇,根據反潛平臺的數據推測,這艘來歷不明的潛艇屬于美國海軍,而且是先進的“弗吉尼亞”攻擊型核潛艇。面對這位不速之客,北方艦隊自然不敢怠慢,向潛艇隱藏的海域派出了反潛攻擊艦群和伊爾-38反潛偵察機全力“圍剿”,整個驅逐過程持續(xù)了大約27分鐘,最后“弗吉尼亞”被迫離開巴倫支海海域。俄羅斯北方艦隊前司令維亞切斯拉夫·波波夫表示,美軍的核潛艇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俄羅斯近岸海域的偵察活動,過去一段時間有所收斂,但現(xiàn)在美軍的核潛艇加強了在俄羅斯海岸附近跟蹤俄軍水面艦艇和潛艇的力度。
美軍目前裝備的攻擊型核潛艇中“弗吉尼亞”級處于領先地位,是美軍近幾年全力建造的攻擊型核潛艇,計劃用該級核潛艇取代“海狼”級,2004年10月,“弗吉尼亞”級首艇“弗吉尼亞”號(SSN-774)服役,配備艇員130名,加入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到目前為止,建造并服役的“弗吉尼亞”級已經有10艘,其中Block I型4艘,Block II型6艘,最新的Block III型“北達科塔”號在2013年9月下水,最終該級核潛艇建造數量將達到30艘,美軍預計在2020年全部完成“弗吉尼亞”的建造,屆時美國海軍潛艇全核艦隊中將有30艘“弗吉尼亞”級、3艘“海狼”級以及大約15至20艘的改進型“洛杉磯”級,組成全部的攻擊型核潛艇部隊。
與“ 海狼”級相比,“弗吉尼亞”級突出了近岸攻擊能力,艇長114米,寬10米,吃水接近10米,水下排水量在7800噸左右,比“海狼”級的9150噸要小一些,水下航速34節(jié)左右,最大潛深450米,全艇為單殼體結構,S9G反應堆,單軸推進,支持力70天左右。事實上“海狼”級擁有更強的深海作戰(zhàn)能力,下潛深度達到610米,水下航速35 節(jié),在美國海軍核潛艇部隊中屬于航速最高的,適合在深海獵殺蘇聯(lián)核潛艇,但隨著蘇聯(lián)核潛艇威懾力的消失,美軍也沒有必要建造側重深海作戰(zhàn)能力的攻擊型核潛艇,因此替代“海狼”級就成了大勢所趨。“弗吉尼亞”級突出多軍種的協(xié)同作戰(zhàn),不僅延續(xù)了“海狼”級的深海攻擊能力,同時也獲得了近岸海域的特種作戰(zhàn)能力,是一種典型的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
“弗吉尼亞”級首艇服役到現(xiàn)在剛好10年,這個時間點對于一艘核潛艇而言應該進入最佳狀態(tài),各系統(tǒng)和人員之間的磨合已經完成,可以發(fā)揮出該艇的最大效能,作為美軍在21世紀的中流砥柱,30艘“弗吉尼亞”級的作戰(zhàn)任務是艱巨的,需要長時間在敵近岸海域活動,其武器配備也主打近岸牌。艇上攜帶38件武器,其中包括26具MK- 48型線導魚雷,12枚射程達到2500公里的戰(zhàn)斧式巡航導彈。由于“弗吉尼亞”級需要在敵近岸海域活動,因此反潛對抗措施采用了內置與外置混搭的誘餌發(fā)射管,配合舷側基陣、拖曳式聲吶、艇首主被動聲吶實現(xiàn)對周圍環(huán)境信息的收集和掌握,及時對危險做出反應。
逐漸進入最佳狀態(tài)期的“弗吉尼亞”級需要經歷更多的實戰(zhàn)檢驗,而試金石就是俄近岸海域。從俄方公開的信息也可以看出,“弗吉尼亞”級肯定沒少光顧過俄羅斯近岸海域,俄海軍一出家門口就可以察覺到,一回生二回熟,三四回較量過后就可能猜個大概,俄方直接指出這艘在巴倫支海執(zhí)行任務的就是“弗吉尼亞”級,這說明該級艇的某個特征有可能被俄反潛力量所掌握,“弗吉尼亞”級入役的時間集中在近10年,這段時間俄海軍大型反潛艦作戰(zhàn)能力處于下滑期,岸基反潛機中隊處于更新?lián)Q代階段,老舊的伊爾-38無法應對日益發(fā)展的美軍核潛艇,新的反潛機也入役不久,憑借俄海軍北方艦隊的實力,發(fā)現(xiàn)并驅逐“弗吉尼亞”級確實需要花大力氣。
“弗吉尼亞”級之所以能跑到俄海岸附近活動,其必然有著自己的優(yōu)勢,其中一個優(yōu)勢是支持特種作戰(zhàn),艇體上開設了一個專門對接無人深潛器的接口,艇載特種作戰(zhàn)運載器可容納9名全副武裝的作戰(zhàn)人員,以及其所需要的裝備,這套系統(tǒng)已經在美軍核潛艇上進行過測試,被命名為“先進蛙人運輸系統(tǒng)”。艇內還專門為特種作戰(zhàn)人員設計了隔艙,其運作方式為向隔艙內注水,待海水完全淹沒隔艙后就可以打開通海通道,進入艇外,反之進入隔艙時也需要排干艙室內的海水才能與艇內連接,這個設計與艇尾的“先進蛙人運輸系統(tǒng)”不同,位于指揮臺圍殼的后方,如果潛艇遇到緊急事故,這里也是艇員逃生的出口。配備蛙人運輸系統(tǒng)的“弗吉尼亞”級在抵近俄海岸時可在實戰(zhàn)背景下檢驗裝備與人員的作戰(zhàn)能力,甚至為可能的滲透任務摸清情況。
“弗吉尼亞”級的第二個優(yōu)勢是配備先進的聲吶探測系統(tǒng),艇艏裝備了美軍制式的球首聲吶,艇尾還有拖曳式聲吶,這樣的配備似乎是目前攻擊型核潛艇的基本套裝,但“弗吉尼亞”級還搭載了聲學傳感器系統(tǒng),分別安裝在艇體兩側,可對艇體下方的環(huán)境進行探測,另外在指揮臺圍殼前端也安裝了高頻聲吶陣,組成了全方位聲吶探測系統(tǒng)。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艇體兩側的6個反潛戰(zhàn)聲吶陣面采用了先進的光纖和激光技術,可以把敵方潛艇的聲紋信息記錄下來,并以能夠識別和跟蹤的圖標呈現(xiàn),同時完成對目標的定位和分類,這一技術可在深海鎖定位于潛艇周圍的敵方潛艇,支持快速交戰(zhàn),在近岸海域也能夠實現(xiàn)對潛艇周圍的態(tài)勢感知。舷側輕質寬孔徑陣列的主要研制結構為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電子系統(tǒng)分部,“弗吉尼亞”級BlockI I型6艘中部分安裝了該陣列,后續(xù)的Block III型安裝了舷側陣,對于Block I和部分Block II型的改裝工作目前早已完成。
既然“弗吉尼亞”級是為了近岸環(huán)境而生,其聲吶系統(tǒng)在淺水環(huán)境中的表現(xiàn)極佳,此前有一則關于“弗吉尼亞”級通過淺水區(qū)域時利用球首基陣聲吶掃出近岸海底地形的消息,說明其聲吶基陣可以幫助“弗吉尼亞”級潛入陌生海域活動。事實上,球艏基陣聲吶并不是耗資巨大、嬌貴的先進裝置,美國海軍為了控制建造成本,也使用了民用技術改進聲吶系統(tǒng),比如ARCI聲吶處理系統(tǒng)主要以民用技術為主,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后可以大幅度提升探測能力,而且成本也能適當控制。除了配置合理的先進聲吶,“弗吉尼亞”級在俄羅斯海岸附近活動還有一個小技巧,該艇在潛望鏡深度可通過指揮臺圍殼上配置的AN/BVS-1光電伸縮桿對海面環(huán)境進行探測,頂部安裝了攝像系統(tǒng),也可以將海面情況以圖像的形式反饋到指揮人員的大屏幕顯示器上,同時指揮臺圍殼內還布置了光電偵察桅、衛(wèi)星通訊桅、多波束天線等,集成度非常高,如果執(zhí)行特種作戰(zhàn)任務,還有專門支持特種作戰(zhàn)的伸縮桅,這些都是“弗吉尼亞”級在俄羅斯近岸游弋的貼身法寶。
潛射無人偵察機
無人機在近些年的局部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出極強的作戰(zhàn)能力,已經發(fā)展到可攜帶空對地精確制導武器攻擊目標,海軍艦艇上大規(guī)模裝備了無人機,可完成對艦周監(jiān)視、目標偵察、情報收集、甚至是攻擊水面目標的任務。核潛艇由于其平臺限制以及作戰(zhàn)任務側重于深海,配備無人機就顯得畫蛇添足,但隨著美軍由海向陸戰(zhàn)略的實施,核潛艇在抵近敵方海岸時也需要獲得空中支援,于是潛射無人機開始浮出水面。在研制“弗吉尼亞”級的同時,美軍也開始預研潛射無人機,定位為提供一定限度的預警、偵察和中繼通信支持,早期的潛射無人機主要制造商為洛·馬和諾·格公司,他們試圖通過核潛艇的533毫米發(fā)射管發(fā)射無人機,1996年時美國海軍就從潛望鏡深度完成了一次無人機的發(fā)射,該平臺還可以執(zhí)行對地攻擊任務,這顯然是一次開門紅。
“弗吉尼亞”級的魚雷發(fā)射管具備發(fā)射潛射無人機的能力,一旦抵近俄羅斯海岸,潛射無人機可以為潛艇提供目標偵察和通訊支持。通常情況下,核潛艇在執(zhí)行任務不對外發(fā)射信號,只接受信號,發(fā)射信號極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并遭到攻擊,潛射無人機可以完成通信任務,放飛后情報信息可以由無人機與衛(wèi)星聯(lián)系,確保“弗吉尼亞”級的行動隱蔽性。目前美國海軍測試過的無人機還沒有形成有效的戰(zhàn)斗力,“鸕鶿”潛射無人機體積較大,通過彈道導彈發(fā)射筒發(fā)射,長度為5.8米,質量4噸左右,航程可以達到900公里以上,滯空時間3 個小時,發(fā)射無人機時仍然需要核潛艇上浮至潛望鏡深度,不利于核潛艇隱蔽。與“鸕鶿”不一樣的是“弗吉尼亞”級上使用的無人機系統(tǒng)放置在桅桿中,當然整個體積也相對“鸕鶿”小得多,這種無人機被命名為“海上哨兵”,為一次性使用的無人機系統(tǒng),桅桿內可搭載4架。小型無人機放飛后執(zhí)行的任務相對簡單,完成目標偵察和通信后就不再回收,這就降低了“弗吉尼亞”級被發(fā)現(xiàn)的風險。近年來,美軍比較側重于發(fā)展小型無人機,2013年12月5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開發(fā)的X FC無人機在洛杉磯級“普羅維登斯”號核潛艇上進行了測試,運載無人機的發(fā)射筒由“戰(zhàn)斧式”巡航導彈發(fā)射筒攜帶,這就降低了以后無人機列裝的難度,幾乎所有的巡航導彈核潛艇都可以使用這款無人機,飛行速度每小時55公里,續(xù)航能力為6個小時。
俄反潛力量仍處恢復期
“弗吉尼亞”級在服役10年中綜合作戰(zhàn)能力已經處于最佳狀態(tài),從光電桅桿、全向聲吶到蛙人運輸艇、無人機,這些法寶可護駕“弗吉尼亞”級潛入俄羅斯近岸海域活動,但是隨著俄羅斯反潛力量換代,實力已經有所提升。2012年,伊留申航空公司與俄羅斯國防部簽訂1.5億美元合同,將5架伊爾-38反潛機升級為新標準伊爾-38N型反潛機,另有28架伊爾-38反潛機計劃于2020年升級為伊爾-38N標準。2014年夏季,第一批生產的伊爾-38N型反潛機移交俄羅斯海軍,一架伊爾-38N反潛機的搜索范圍是原來的4倍,安裝新的飛行導航組件和“諾維拉”搜索與跟蹤系統(tǒng),集成了雷達、水聲、磁力探測儀、偵察、導航等系統(tǒng),一次可跟蹤32個水面和水下目標,理論上可對900米潛深的核潛艇進行搜索,航程在7200公里左右,巡航速度為600公里/小時。北方艦隊雖然沒有建造新型大型反潛艦,仍然有4艘“無畏”級反潛艦、第830反潛直升機中隊支撐和裝備圖-142的第73獨立航空中隊,反潛能力可圈可點。
有趣的是俄羅斯驅逐了不明潛艇后認定這就是美軍的“弗吉尼亞”級,其中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弗吉尼亞”級經常出入俄羅斯海岸附近,在貼近實戰(zhàn)背景下測試蛙人運輸和無人機偵察,增加了被發(fā)現(xiàn)的概率,導致俄海軍掌握了“弗吉尼亞”級的聲紋信號或者行動特征,畢竟“洛杉磯”級和“俄亥俄”級已經與俄羅斯交手過多次,大家都心里有數,而“弗吉尼亞”級作為美海軍核潛艇部隊的新貴,對俄羅斯海軍而言是全新的對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身份的特殊性;第二個原因是目前正在俄羅斯避難的前美國情報人員斯諾登泄密,但這個說法并沒有得到證實。事實上,以俄羅斯北方艦隊的反潛力量鎖定美軍最先進的“弗吉尼亞”級仍然存在較大的難度,由于近岸海域水聲背景復雜,且“弗吉尼亞”級的靜音效果也屬于頂級水平,如果不是自身出問題,北方艦隊的反潛網可能無法發(fā)現(xiàn)并驅逐“弗吉尼亞”級。且海洋的背景噪聲可以作為“弗吉尼亞”級的掩護,北方艦隊發(fā)現(xiàn)“弗吉尼亞”級的難度就更大了。如果俄羅斯完全掌握了“弗吉尼亞”級的信號,那么這對美國海軍而言是個大災難,“弗吉尼亞”級是美軍應對危險海域的“殺手锏”,是對抗“區(qū)域拒止”的關鍵力量,如此重要的核潛艇若被俄羅斯摸清特征,那么后果是相當嚴重的。
責任編輯:劉靖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