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項調查顯示,人每天要做70個選擇。看過電影《天生購物狂》的朋友們一定對那個患有選擇恐懼癥的醫生記憶深刻吧。所謂醫者不能自醫,他能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但遇到自己的事情,卻又無能為力。選擇恐懼癥,也稱作選擇困難癥。選擇恐懼,蘊含著一種不自信和逃避責任的心理,缺乏自立意識,害怕失敗和后悔。有選擇恐懼癥的人面對選擇時會異常艱難,無法正常做出自己滿意的選擇,在幾個選擇中必須做出決定的時候很恐慌,驚慌失措,甚至汗流浹背,最后還是無法選擇,導致對于選擇產生某程度上的恐懼。
選擇恐懼癥,你中槍了嗎?
1不能確定自己內心最重要的需求,無法獲得心理平衡
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所以即使有再多的選擇,也等同于沒有選擇一樣。因為這些看似多樣的選擇,對自己來說都毫無意義,怎樣選擇都無法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因為根本不知道自己需求的是什么。
2害怕承擔選擇的后果
習慣性后悔也是導致選擇困難的原因之一,每做一次選擇,都可能成功或失敗,但倘若結果不如人意,就陷入自責與后悔中,長此以往,勢必影響今后每一次做選擇時的心理狀態。
3可供選擇的東西過于豐富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讓兩組顧客分別品嘗6款和24款果醬,結果前者有30%買了果醬,后者僅有3%決定購買。所以,選擇過于豐富也干擾了人們做決定。
選擇并不難,關鍵看自己只選一種
當你面臨選擇困難時,可以嘗試著讓自己只選擇其中一項,不論對錯,也不去考慮過多,堅定這一選擇。當選擇完成后,告訴自己不要后悔,也不要去做什么對比,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最好的選擇。切記不要三心二意,我們大多數的痛苦糾結都來源于猶豫不決,只能選一條路走的時候,卻時刻惦記著另一條路的風景,這樣只能讓自己哪一條路都走不好。
此外,敢于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是成熟的標志。堅信自己的選擇,也是一種正面的心理暗示,可以通過不斷重復這樣的心理暗示,逐漸走出選擇障礙的陰影。
對比優劣
在選擇的過程中,當你感到比較困難而不知如何抉擇的時候,可以給自己列一個對比表,一邊列出做這個選擇的十項優點,在另一邊列出不做這個選擇的十項缺點,兩相對照,可以幫助自己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選擇的結果,從而幫助自己做決定。
悅納自己
對自己不滿或過于苛刻,都可能導致選擇恐懼癥的發生。因為對自己不滿,所以自己做的任何選擇都可能引發不滿情緒。有時候結果并不糟糕,卻依然自責。其實,沒有完全正確的選擇,任何選擇也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對錯,當下看似錯誤的選擇,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帶給你意外的收獲。一時的得失并不重要,學會釋懷,重拾自信,悅納自己,才是正確的選擇。
另一方面,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過于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過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從而迷失自己,害怕選擇失誤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污點,從而害怕抉擇。所以,要學會接受自己的現況,不要去管別人怎么看,人們越害怕出錯,就越會感到手足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