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上海地鐵11號線東、西延伸段的順利通車,上海已經擁有12條地鐵線。可以說,上海地鐵的覆蓋率已經接近發達城市的水平。很多人會發現,先前因為交通不便而被我們冷落的很多好玩的地方,現在大都輕松抵達。
地鐵出行真便利古鎮旅游新方式
上海最初的地鐵系統都幾乎是圍繞著市區展開的,早前隨著地鐵9號線的開通,讓位于閔行的七寶古鎮一下大熱,人氣劇增。緊接著,地鐵8號線的順利通車,也讓位于閔行浦江鎮的召稼樓進入人們的視線。隨后的地鐵11號線也把南翔古鎮炒得火熱,緊隨其后的東、西延伸段的通車也讓位于浦東的三林古鎮變得不再陌生,甚至前往昆山花橋附近的千燈古鎮游也不是問題。據編輯了解,馬上要開通的地鐵16號線,又會讓沿線的新場古鎮,煥發出新的魅力。
可以說,地鐵的開通,讓古鎮游有了新的轉變。而這種轉變,不僅僅是因為出行方式的轉變而帶來的便捷性,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旅游的心理有了新的變化。試想一下,這些古鎮先前我們都或多或少去過,加上江浙一帶的古鎮景致本來就大同小異,小橋流水人家的風景對于江浙一帶的人來說要提起興致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如果這時還需要開車,面對這個不遠不近的尷尬距離,又大部分是在高速、高架上轉悠,看到的也只是城市景觀,毫無駕駛的樂趣可言。好不容易到了古鎮,還要面對人山人海的窘境,怎么還會有游玩的心情呢?甚至面對一些較遠的古鎮,還要不停地思索晚上住在哪里,一個簡單的周邊古鎮游活脫脫地變成了兩天一晚游,未免有些得不償失。現在不同了’地鐵的開通,新的出游方式也讓我們有了新的思想轉變。不用再為了避免高峰而起個大早,我們大可以慢悠悠地起床,周末的地鐵里沒有了上班族所帶來的擁擠,帶上—本書看著看著古鎮就到了。中午抵達古鎮后,隨便轉轉,要么吃吃當地特色的小吃或者農家菜,要么在茶館或咖啡廳里喝喝下午茶,悠閑地度過一下午。晚上回家也不用趕,隨著自己的興致就行,地鐵都會隨時候著你。或許,大家對這些早已失去新鮮感的古鎮,就會像一個原本再普通不過的蘋果,換個心情和角度,咬上一口,就能成就一個改變世界通訊格局的手機品牌。
壹
新場古鎮被《色戒》喚醒的古鎮
新場古鎮位于浦東新區,上海的東面,離人民廣場將近50公里,開車過去加上堵車,起碼要兩小時。而如果搭乘地鐵8號線,很方便就能抵達離古鎮最近的沈杜公路站。從沈杜公路站的2號口出來,再轉乘蘆杜專線,不到半小時就可輕松抵達。據編輯了解,正在建設中的地鐵16號線離新場古鎮會更近,屆時大家乘坐地鐵抵達新場古鎮將會更加便捷。
其實,編輯之所以知道新場古鎮,是因為著名導演李安所導演的電影作品《色戒》,有很多場景都取景于此,也是電影中唯一的一個拍攝實景保留地。編輯的一個朋友正是古鎮中人,他的房間曾經出租給影迷了。但即便這樣,編輯始終不敢把它提上日程,覺得仗著如此著名的電影,這里用不了多久便會成為下一個烏鎮或者西塘。雖然打著“來過便不曾離開”的口號,但其實更是一種“來了便很想離開”的節奏。但是,實地走上這一遭后,新場古鎮可以說是給了我一種“驚艷”的感覺。新場古鎮就像是一朵并不起眼的花,卻芬芳四溢地盛開在上海之南。
古味正濃
新場古鎮不“新”
進入古鎮,穿鎮而過的狹窄小河,伴著冬日午后的微風靜靜地流淌著。窄窄的街巷兩邊,是一棟棟原始的民居,窗檐上古老的木雕,延伸著老街的古色悠長。編輯覺得,新場古鎮是比較適合喜歡安靜、對老上海風情還有一絲留念的朋友的。因為相比于其他如七寶古鎮繁華的商業氛圍,新場古鎮這邊明顯淡了許多。但又不死氣沉沉,這里該有的吃的、玩的、用的基本都有。商鋪更像是自家的作坊,偶有叫賣聲,并不是集市上的那種吵鬧聲,也為整個古鎮平添了一份“生活著”的味道。
悠哉下午茶時光中找尋麗江的影子
編輯覺得,不妨在冬日的午后到這里走走,沒有接踵摩肩的人群,也沒有心煩的叫賣聲。時而踱步在舊時的青石板路上,時而品嘗南匯當地的特色小吃。編輯比較推薦這里的王記海棠糕和草頭塌餅。王記海棠糕位于古鎮的洪福橋邊,傳統的店面里依舊是黑色大理石的臺面,彌漫著海棠糕的紅豆香味。老板很熱情,但對于海棠糕的做法卻是堅持他的“慢工出細活”。老板告訴編輯,糕的上表面是必須經過鐵盤的再次烘烤,這樣才能保證在軟糯的口感中品嘗到一絲脆甜的味道。饑餓的時候來一個,軟糯和香脆中是香甜的豆沙餡心,真是甜在口中暖在心中。而草頭塌餅商鋪則位于新場大街蔣記臭豆腐的對面,塌餅與南瓜餅相似,外皮酥香,草頭的餡兒依舊保持綠色的清香味。當然,這里出售很多的生活用品依然是傳承了古老的手工工藝,同行的攝影師甚至在這里淘到了老奶奶手工制作的竹籃。
走累了,就坐下來品品茶喝喝咖啡吧,給自己一個暖暖的冬日午后。同樣區別于南翔古鎮,這里或許是受到了《色戒》的影響,無論是茶館還是咖啡廳,都處處透露出慵懶和浪漫的感覺,編輯似乎在這里聞到了麗江的味兒。編輯推薦這里的托斯卡納意大利餐廳和清風人家茶館。托斯卡納意大利餐廳斑駁的木質門外,新年的裝飾齊裝上陣。雖有西式的意大利面和披薩作為其招牌菜,但據餐廳的老板介紹這里的灣仔碼頭水餃銷量也是極高的。編輯覺得,在這里享受一個冬日午后,是再適合不過了。這里每天的下午都會放映經典的老電影,伴著下午茶,輕松愜意。托斯卡納意大利餐廳的旁邊便是清風茶館。老式的對開門里面,擺放滿具有明清風格的桌子和板凳,就和整個新場古鎮給人的感覺一樣,寧靜中有帶著一絲古色古香。編輯覺得,這家茶館是比較適合一家老小或者與親朋好友一起來的。大家一起其樂融融地,喝著熱乎乎的茶,嗑著瓜子,聽著似乎早已遠離我們的說書,讓冬日午后的暖陽就這么懶洋洋地灑在自己和身邊親朋好友的身上,實在是一種享受。
貳
南翔古鎮
可能是離上海最近的“繁華”古鎮
南翔古鎮位于嘉定區,上海以西,離人民廣場將近30公里,開車過去加上堵車,起碼要一個多小時。而如果搭乘地鐵11號線,很方便就能抵達離古鎮最近的南翔站。從南翔站的2號口出來,再轉乘南翔五路,四站路就可輕松抵達,打車也是一個起步價的路程。可以說,南翔古鎮是離上海最近的“繁華”古鎮了。
編輯在新場古鎮時,就無意中聽見兩位老阿姨在談論,說新場古鎮—點意思都沒有,很冷靜,也沒什么東西可買,還不如南翔古鎮。是的,論繁華的商業氛圍,南翔古鎮當然勝過新場古鎮。所以編輯覺得,南翔古鎮適合喜歡熱鬧的一類人群。到這里吃吃南翔小籠,走走逛逛,買買東西,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節假日,古鎮中濃厚的節慶氛圍還是很濃的。
繁華的南翔古鎮古鎮也“城市化”
若干年前的南翔古鎮,其實和現在的新場古鎮差不多,古韻很濃。甚至因為有江南四大古典園林之一的古猗園、建于清順治年間的天恩橋、千年古剎云翔寺(今留云禪寺)和五代磚塔這“四大金剛”護法,其古韻甚至超過了新場古鎮。
而通了地鐵后的南翔古鎮,也已經朝著“城市化”的進程進發,就仿佛南翔小籠走向世界的節奏一樣。從地鐵站一路過來,高樓林立的商品房,偶有幾個大型的購物商場。即便是到了古鎮附近,也可能會因為附近的85℃和巴貝拉而讓你有所疑惑。如果你在若干年前來過南翔古鎮,又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人,不妨到現在再來感受下這繁華中的古韻,說不定也會給你一些驚喜哦。首當其中的,便是這里的美食。
用吃的節奏玩轉南翔古鎮
很多人知道南翔古鎮,是因為著名的小吃南翔小籠。古鎮的規模其實并不大,但絕對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古色古香的小橋流水人家,就好像嵌入城區里的一幅風景畫一樣。穿梭其中,如在時尚與古韻中游走一般,讓您恍惚卻又樂此不疲。
古鎮中一條“貨真價實”的老街兩邊滿是各種小商鋪,販賣各種當地小食和小紀念品等。其中,當以南翔小籠為重。很多人都會推薦離五代磚塔不遠的長興樓,老字號的店鋪,經常也是門庭若市,但似乎總給人一種“店大欺客”的感覺,味道算不上是最好的,服務態度也只能算是一般般。編輯倒是推薦離長興樓不遠的日月潭小吃鋪,理由有二。一是臺灣老板親自坐鎮,這里可以吃到最為地道的臺灣小吃。蚵仔米線里的蚵仔很清甜,一口下去鮮美目很有嚼勁,搭配他家自制的醬料,編輯一下子就全吃完了。還有牛肉面,鮮濃的湯頭搭配入口即化的牛肉,其味道絲毫不亞于臺灣的“新明牛肉面”。其二是這里的南翔小籠的味道也不錯。走進店鋪,你就看見一個巨大的藍色獎牌,上面赫然寫著“2013年南翔老街‘舌尖上的南翔’美食系列活動之小籠PK賽冠軍”。沒嘗之前,編輯還有些質疑這個“遠道的和尚”能都“念好經”,直到同行攝影師這位地道的南翔人都贊不絕口后,這才打消編輯的疑慮,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如果搭配他家自制的醬料,酸辣使你食欲大增的同時卻依舊無法抵擋小籠的湯鮮餡美,可以說是南翔小籠難得的另一種風味。當然,老街另一個的老街湯團也非嘗不可。這里的湯圓全是手工現包的,不同的形狀代表不同的口味,有鮮肉味兒的、芝麻味兒的、芋泥味兒的,還有花生味兒的等等等等,兩元一個。上菜的速度也很快,基本點完坐下,一碗熱乎乎的湯圓就已經放在你面前了。但編輯建議別吃太多,一個口味來一個即可。
編輯補充
說起召稼樓古鎮上最有名的小吃,當屬青桔—碗面。雖經常看到排著長隊的食客,但依然“高傲”地每天限量供應過時不候,為的就是保證牛肉面湯汁的原汁原味。推薦這里的牛肉面,牛肉確嫩滑不塞牙,湯料口感偏甜比較適合上海人的口味。
叁
召稼樓
“長發及腰”寵幸正當時
召稼樓位于上海的閔行東面的浦江鎮附近,離人民廣場將近30公里,開車過去加上堵車,起碼要一個多小時。而如果搭乘地鐵8號線,很方便就能抵達離古鎮最近的沈杜公路站。召稼樓離沈杜公路站僅有不到5公里的路程,打個車不到10分鐘便可以到達召稼樓了。
相比于南翔古鎮和新場古鎮,召稼樓擁有更為寬闊的水鄉河道。碼頭眾多,且沿河的景觀也是相當有看頭。所以編輯覺得,召稼樓是比較適合親子游的。周末帶著孩子來這里,坐在游船上看看兩岸的風景,或者在集市買買東西,吃個午飯,都是不錯的選擇。
專業的旅游規劃公司打造更為符合現代人的旅游訴求
前面提到召稼樓擁有碼頭多、河道寬闊以及兩岸景觀搭配合理等特點,似乎這個古鎮有些近乎于完美。其實,召稼樓是經過同濟大學規劃設計院的專業團隊歷時兩個年頭打造而成的。小河把古鎮分為南、北二街,北岸為原仿新建,南岸是完全新建。所以,召稼樓其實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古鎮,喜歡懷舊的人可能會對此嗤之以鼻。不過,也不代表其就失去了任何的優勢和競爭力。經過專業的旅游規劃團隊的精心打造,無論是這里的布局還是配套設施,抑或是屬于古鎮的景觀,都更加符合我們現代人對旅游的訴求。
周末親子游的新去處
召稼樓經過全新的打造后,于2010年建成開放。編輯的朋-友在去年也曾到訪過,只不過編輯當時覺得這是一個經過“人為”打造的古鎮,是否能夠順應當今的旅游市場還有待時間的考驗,所以編輯覺得應該放一放,用適當的時間“養一養”這樣的古鎮。待到古鎮“長發及腰”時,再來“寵幸”也不遲。
現在的召稼樓,已是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家閨秀”了,商業氛圍沒有七寶和烏鎮那樣濃得過頭,卻又熱鬧適中地基本滿足游客的需求。可以說,召稼樓正是到了“待嫁”的年齡。所以,趁著古鎮還沒到“年老恨嫁”的階段,趕快帶著孩子和家人,選一個周末到此走上一走吧。古鎮上“禮耕堂”灰瓦墻門里的庭院深深,墻門一道疊著一道,確有幾分深宅大院的氣派。堂內有五進大院,數不清廳堂樓宇遍布其中。和孩子們坐在河道的游船上,碼頭眾多方便大家想上就上,也可隨時停下來。看著兩岸的騎馬墻、荷花墻和白墻黑瓦在視線中慢慢移動,古代上海郊區主要的房屋形態在此都可—覽無余。
編后
相信對于走過幾個古鎮的朋友來說,似乎早已對古鎮有了一個定義,認為其不過就是一個購物逛街的地方。其實我們大可放寬心態,沒有必要去排斥這些。隨著各個古鎮周邊地鐵的開通,在我們出行時間成本不斷減少的同時,也大大地提高了我們出行的便捷性。所以對于我們那些曾經去過,或者—直未提上日程的古鎮,不妨趁著這個“東風”去走上一遭。或許,你會有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