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要確立正確的評價取向,注重主體性人格的張揚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使學生在體驗成功、感受進步中得到激勵,讓每一位學生獲得自信。要把評價作為學生感受成功、煩惱和挫折的主要參照物,要充分的認識到積極的評價會有效的改變學生自我認知的傾向性、自主行為的調控力,促進學生完美人格的形成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以及綜合素質的增強。
【關鍵詞】
綜合實踐綜合素質學習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517(2014)02-0036-05
一、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要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1.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應立足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充分體現肯定性、激勵性,使語言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鼓勵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施展才華,努力創新。對學生發表的不同意見,甚至是錯誤的答案,在采取寬容態度的前提下,可以延遲評價,引導學生自己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在恰如其分地給予學生公正評價的同時,要注意鼓勵性語言的應用,不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要拒絕指正性、否定性評價。值得注意的是要掌握好表揚性語言的度,防止教師過度的激勵性評價造成學生的自我感覺良好,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產生低估,使激勵性評價在學生的心中貶值,使學生不能正確的面對挫折,造成情感上的偏差,不利于學生的發展進步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評價要充分地掌握學生的心理發育特點,正確把握學生自尊心形成的獨效性,適當的應用對比性評價。在給予優秀學生高度評價的同時,激勵其他學生要向優秀學生看齊的意識,以榜樣的作用影響學生的一言一行。另外可以借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本身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如在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時,要求學生對英雄人物、英雄事跡進行評價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進行學生間互評。從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入手,挖掘學生潛力,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2.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要體現個性化和差異性特點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注重“以人為本”的思想。激發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通過評價促進活動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并能給其他課程產生積極的影響。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中一定要充分的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由于每個人的天賦、興趣、愛好、性格、品質都不盡相同,所以一定要善于挖掘每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能用固定的尺度和框框去評價學生,不能要求學生都十全十美,那只能培養出平庸的“人才”。綜合實踐活動一定要注意評價的差異性,這樣才能深刻地體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了每位學生發展”的基本精神。
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8226;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為學生個體的個性化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差異性評價提供了有利的理論支持。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有言語、數理智力這兩種智力以外,還有其他幾種智力,即:空間關系智力、節奏智力、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觀察智力和存在智力。所以對學生某一方面的單一評價是不客觀的。正如傳統的考試、測驗也許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較好的預測性,但對學生在學校以外的潛力和表現沒有什么預測作用。在綜合實踐活動評價中對待每名學生的評價都應采用相對適應的方法,旨在承認差異,相信每個學生獨特的智慧和潛能。在評價過程中正確識別學生的發展差異,是評價能否促進學生素質提高的關鍵所在。
3.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應突出發展性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價值在于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及情感的和諧發展,評價的方式應以學生的發展與評價目標。評價的效果要能產生情感的互動,評價的內容要兒童化、理想化,應努力的體現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現今的評價方法很多,按評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按評價的參照標準可以分為絕對評價、相對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法,還有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等方法。但無論何種評價方法都必須重視一般能力與思維能力的考核,尤其是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考核及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
綜合實踐活動要使學生在活動中求樂趣,在樂趣中見真知,所以要強調形成性評價。評價要揭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以評價的手段調節和完善實踐活動,正確指導學生學習的方向;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科學的知識和人文價值結果,實現情感、態度的重塑提升。
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的最終結果,要實現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指出問題、分析問題、總結績效的目標,使學生本身建立起“自我剖析系統”。
無論何種評價都以學生發展為目的,所以發展性評價在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體系中至關重要。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發展性學習評價強調在學生發展過程中對學生發展全過程的不斷關注,應該淡化學生發展過程終止時對學生發展的結果進行評價。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評價目標不僅關注學生的現在,它也體現了學生未來發展的方向和正確道德取向的形成。發展性評價的前提條件是要熟悉和了解學生,要讀懂學生,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學生,用孩子的價值觀去衡量學生,要蹲下來觀察學生,要把語言說到孩子的心靈深處去。綜合實踐活動的發展性評價要拓寬到對學生的情感和日常行為評價的領域,對學生的品德、興趣、動機、意識、精神、態度、價值觀、行為習慣等要準確把握、正確引導、科學指正。
二、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實踐創新
培養具有實踐精神、創新思維的新型人才,是每一位教者的目標。敏銳的抓住學生創造思維和創造發明的萌芽,鼓勵他們積極投入于實踐創新的生活中去,是每一位教者的著眼點。綜合實踐活動正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是教者實現目標的有效途徑。而積極的、友好的、客觀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可以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在活動中大膽實踐,勇敢創新,對學生的生活和實踐創新起到了指導作用。
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要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實踐創新,應堅持“以人為本”,強調人的差異性,重視每個人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突出“評價的鼓勵性”,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關注“評價的過程性”,關注學生活動的過程和活動中的態度,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是否有創新表現,而不要僅僅重視最后的學習成果。
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要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實踐創新,具體應從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檔案袋評價、設計工具評價幾方面入手。
1.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操作如何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實踐創新
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的被評價者,也是評價者,他們又是在不斷發展、不斷變化的,他們活潑、天真、有思想,有著獨特的看法和見解。他們在自評、互評或對小組進行的評價中,充分表達著自己的情感,體現著自己的價值觀。恰當地使用這些評價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第一,學生自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對于自己的作品、自己的成果、自己在整個活動中的表現,有著自己的觀點,或欣賞,或失落,或信心十足,或有點不如意,這些都會以自評的形式表現出來。一句簡短的話語,一句鞭策性的語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每個人的自評不相同,一個人不同時刻、不同活動的自評也不相同,這也是一種創新的表現。
學生自評時,應側重對活動過程中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評價,重視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實踐體驗和情感撞擊,使學生在評價中,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從而改造自我 、完善自我。是自評中的一句肯定性的話語、一句激勵性的言語,為自己樹立了再次實踐的勇氣,指導學生再實踐,再創新。
第二,學生互評。在豐富多彩的綜合時間過程中,學生興趣濃厚,積極參與,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還會不斷接受各種新的刺激,遇到新的問題,通過不斷地變換思維方式和思維角度,從而解決了問題。在次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是積極的、主動的、而友好的、客觀的學生互評正是對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肯定,使學生體驗到了參與實踐的喜悅,為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創新突破提供了動力。學生互評時,要積極地挖掘別人 身上的閃光點,認識到別人身上的優點和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行如實的、友善的評價:“你真棒!你的觀察能力可真強!”“你設計服裝真新潮,色彩鮮明,我很喜歡。”“××最棒,他做事執著,有耐力。”“××同學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但地方口音太重,今后要注意改正。”要讓學生積極評價,樂于評價,樂于抒發自己的情感。這樣,可在評價中獲得了情感上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樂于挑戰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能綜合所學知識,主動地探索、發現、體驗,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從而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第三,學生對小組的評價。在綜合實踐過程中,學生對以小組形式為學習群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解決所遇到的問題,這一過程是一個互學、互教、互幫的過程。因此小組同學有沒有凝聚力、有沒有實踐能力、有沒有創新精神,成了學生對小組評價的著眼點。此外,還應指導學生的態度、動腦筋的程度、合作性、知識性、技能性幾方面對小組同學進行整體評價。強調綜合性的評價,提倡全面的評價,使學生為自己所在小集體的成功感到喜悅、為小集體的不足進行反思,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這樣的評價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實踐學習,為以后的實踐積累了經驗。對于學生的情感來說,這也是一次情感溝通的升華,可有效地指導了今后的實踐創新。
2.要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實踐創新,教師評價應強調“兩個側重”
第一,側重觀察,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著力于學生的情感、意志、態度的激發,著力于促進學生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而整個實踐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能力都是在動態地變化和發展著,而教師就應該隨著這種動態變化適時地進行評價,這種適時的評價對整個活動過程的影響很大。在積極情感的帶動下,學生能夠愉快地、積極地、有創意地去完成以下的綜合實踐活動。因此,教師的評價應是及時的,關注性極強的評價。這就是要求教師要側重觀察,注意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注意發現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注意發現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注意捕捉學生的創新舉措,注意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注意及時糾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和他們一起品位成長的快樂。
第二,側重語言的藝術性,激勵學生創造、發展、創新。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過程,也是教師與學生感情溝通、碰撞的過程。這種評價可能是一個燦爛的微笑,一陣熱烈的掌聲,一個親切的動作,一句中肯善意的批評……但,這是肯定,是點拔,是啟發,是鼓勵……他激勵著學生的創造、發展、創新、可見教師在整個評價過程中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啊!其中,教師語言的藝術性作用更是尤為重要。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公正的、公平的、美妙的、坦誠的、富有激勵性的,如春風化雨一般細致入微,如動聽的琴聲一般扣人心弦。這樣的語言,可提高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點燃學生的自信之火,使他們積極地投身到綜合實踐活動中去,并能將自身的潛能發揮出來,促進了學生在原有水平的提高,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
3.要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實踐創新,應建立在持久的、朋友式的家長評價
馬斯洛的“人的動機理論”中指出:人的物質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就會特別關注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除來自于學校、社會外,還來自于家庭,學生更需要來自家庭的關愛。因此,家長評價是指導學生生活實踐和實踐創新的重要因素。這種評價應是持久的,因為長期的觀察可以使家長清楚地了解孩子,根據孩子的個性進行評價,可對孩子進行鼓勵、指導和幫助。這種評價形式應是朋友式評價,因為孩子們更喜歡與家長進行朋友式的交流,提倡互相關心、平等互愛和坦誠溝通,不喜歡封建的“家長式的管理”。有了親情做基礎,再用友情去澆灌、去溝通,這樣的家庭才是最融洽的,這樣的教育才是最有“親和力”的,這樣的評價也才是最有指導性的。
4.設計工具評價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實踐創新
評價工具可以是教師設計的,也可以是學生設計的。都是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我們倡導以檔案袋的方式進行評價,要求學生將自己活動過程中的各種材料不間斷地放入自己的檔案袋。如:活動成果的展示材料、應用資料的展示材料、自我反思的展示材料等,以此來展現活動的全過程。一段時間,拿出來,看一看,看到自己成長的足跡,這對以后的發展也是一個激勵,一個促進。從而使自己更加熱愛學習,熱愛探索,熱愛實踐,熱愛創新,愿為自己的檔案袋中裝入更加璀璨的一頁。這實現了檔案袋評價的指導性。但我們更提倡學生獨立動手設計評價工具。因為設計工具本身就是動手實踐,設計的“與眾不同”之處正是在實踐中創新的一種表現,評價中所使用的激勵性語言對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實踐創新起到了促進、指導作用。
三、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激勵學生創新學習和創新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方式多種多樣,但無論何種方式的評價都是以促進綜合實踐活動持續健康的發展,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激勵學生的創新學習和創新實踐為目的的。
1.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和創新情感
綜合實踐活動是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的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一種新的嘗試和實踐,無論是活動主題的提出,活動目標的確立,乃至整個活動的過程都旨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獨立創新的意識及開放性的思維,而教師起到組織、引導,指導和評估的作用。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似乎學生在“動”而實際上從活動的設計,每個過程的進行都是老師在“導”,如何引導、指導、評估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和創新情感,教師在整個實踐活動中應是心中有數的。
學“方法”重“體驗”。轉變落后的評價理念,不再以單純的考試形式來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不再過多地看重學生所獲得的知識的多少和成果的優劣,而應特別關注學生的參與態度,關注學生參與的過程和方法,關注學生相互間的交流和合作,使評價過程成為學生實踐和反思的過程。
2.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要滿足學生積極創新和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
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采用的是教育性學生評價模式,既以促進學生發現自我,發展自我為目的,以個體的健康發展與成長為評價標準的學生評價,強化了學生評價的教育功能,側重于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第一,在驗收“成果”時要融入欣賞。綜合實踐活動成果的展示是多種多樣的,有“文本展示、實物展示”,諸如:圖文并茂的展板,多媒體演示,網頁以及小創造、小制作等物品。而當我們驗收實踐活動的成果時遠不止這些,當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主題,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同時隨著問題的解決和興趣的滿足,孩子會產生出新的問題,新的價值觀和新的對結果的設計。我們要學會欣賞,善于欣賞,在評價孩子的實踐活動成果時,要更新觀念,要以敏銳的目光,捕捉孩子作品中所滲透的個性化的哪怕是非常微弱的星光。
學校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時要注重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滿足學生創新心理需要,如“實際操作”、“制作科技作品”、“開展小發明”、“科學調查”、“組織考察”、“撰寫科學論文”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創新實踐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我們又以某一具體的細小實驗,“一個小作品”或“一個簡短的小報告”中觀察、發現、比較、評估、欣賞,在肯定中去欣賞,在評估中提出建議,創新意識往往隨著實踐的過程產生突破舊的習慣思維障礙,找出新的、更有效的解決途徑和方法。只有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創新意識才能得到充分體現,學生在創新實踐活動過程中主動地動手、動口、動眼、動腦,促進了學生手腦并用,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而在驗收成果時融入欣賞,滿足了學生的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
第二,在評價中注意引導反思。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學生通過生生、師生間的互動、互評,創新和自我實現的心理得到了滿足,這充分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研究的自主性,使學生探究未知事物的興趣和積極性大大增強。學生在展示“實踐成果”時,會對自己的所得進行分析、概括、歸納、精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自評和互評,使學生對實踐活動進一步總結和反思,我們在評價時積極鼓勵,肯定成果的同時要善于引導反思。根據學生認知發展的需要引導他們從實踐活動的設計、主題的選擇、活動過程、活動所得和評價中進行反思,通過反思,學生自由表達思想,表露感情,表述觀點,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創造的樂趣,樹立不怕挫折,克服困難的意志力。
教師在評價中也應及時反思,即要以一個欣賞者的心態關注每一個學生,又要以不同標準去衡量每一個學生,既激勵創新動機和情感,又要防止學生自我陶醉和盲目樂觀。教師在評價中及時引導學生的反思,使學生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又從未來社會需要發展出發,評價學生不求全責備,簡單套用標準,而是尊重學生個性,重視發展學生的天賦和特長。
四、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如何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改進和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進步
1.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要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改進
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發展。淡化原有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關注課程發展中的需要,突出活動評價的激勵與調控的功能,激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在動力。促進其不斷進步,實現自身價值。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要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改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憑借反饋反思,挖掘新的課程資源。評價是課程的有機構成,它不再是外在于教學與學習的環節,它與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融為一體,三者是同時發生和發展的。課程展開的過程實際上是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的過程。在每一次活動領域結束后,通過討論會等形式引導學生反思在實踐中的得失,教師則反思自己的指導策略,并依據反饋信息,恰當地規劃未來的活動。學生與教師在不斷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中可能會產生新的主題與挖掘新的資源,而且學生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這些難以預設的問題,將會形成更多的探索的空間,這樣無疑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領域與時空更加廣闊,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與生成性,從而使綜合實踐活動更富有成效。
第二,全方位評價,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目的是:要改變長期以來的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偏重于機械記憶、淺層理解和簡單應用的學習方式。改變學校教育始終圍繞考試轉、只以分數定成敗的局面,是對傳統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重大挑戰。同樣的學生在同樣的環境下上課,前一節的教師還在為學生不舉手發言而發愁,而這節綜合實踐活動課學生卻爭先恐后地研究討論,各抒己見。只所以有這樣的現象是因為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能夠充分給學生創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評價也不過于看重學生所獲得的知識的多少及作品的優劣,而是強調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關注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關注動手實踐的能力,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教師提供一個專題讓學生研究,專題涉及的知識廣泛,學生圍繞專題搜索信息、提出問題,并通過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專題性的研究和團隊式的成果匯報對學生具有很大的挑戰性,他們會積極地尋找所需要的資料,并對其進行加工、整理,歸納。我們應該充分的認識到人是具有巨大潛能的,只要條件適宜,這種潛力就會釋放出來。這時加上自評、互評、檔案袋評價及教師的、家長的、社會上的評價,使學生有效的發現和發展潛能,自然使教學實效顯著。
2.綜合實踐活動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強調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把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意識作為重要目標,而在多元化的評價下,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參與學習的熱情特別高漲。綜合實踐活動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綜合性評價拓寬學生的視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表達和交流,它能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感受、去觀察、去思考,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學生參加活動的態度可以通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許多外顯行為表現出來。而綜合性的評價從學生是否認真參加每一次活動、是否努力完成所承擔的任務、是否主動提出設想,從學生的合作態度和行為表現進行評價,重視對學生活動的評價。只要學生在活動的過程總,對自然、對社會、對自己形成了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經驗,就給予積極的評價。評價著力于學生的內在情感、意志、態度的激發,而這些更激勵學生將生活世界中的個人、社會、自然等要素彼此交融,匯織成一張網,體現了個人、社會、自然的有機聯系和內在整合,涉足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融合。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促進他們的發展。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評價體系,必須激發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與積極性,通過評價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改進和學生全面發展,并促進其他課程不斷完善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光富,李森,金玉梅.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實施研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11-01.
[2]張華.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全球教育展望,200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