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寫作能力是中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性體現。本文試從作文文本的角度深入分析初中生語文作文素養構成要素。以期在理清中學生作文素養的條件下為有針對的提高中學生的作文素養提供有益的思考。
【關鍵詞】
初中生作文素養構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517(2014)02-0075-02
《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1~2作為中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作文素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寫作在中學語文中的比重以及寫作能力在學生人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都要求我們需要更加重視作文,重視作文素養的培養。
但在當下的初中語文教育中,作文教學的方法依然沿用傳統,成效不夠明顯。學生不愿意寫、更寫不出東西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轉變作文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作文素養實在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作文素養的內涵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寫作能力是構成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部分。因此當前的眾多研究一般也就把寫作能力與作文素養相等同了,也沒有研究者給出作文素養的具體涵義。但筆者認為寫作能力是一種對自己的材料、語言、情感、寫作知識等的積累進行選擇、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而作文素養可以看做是語文素養的一個下位概念,它以寫作能力為核心但又包含著諸多與作文相關的其他能力和素質。
根據與作文相關的各主要環節我們可以試將中學生的作文素養概括為:學生在觀察生活、審題立意、構思選材、成文表達、修改反思等涉及作文全過程的各種因素相互滲透和作用之中,日積月累而形成的寫作觀念、寫作習慣、寫作方法等方面的綜合性素質。
二、初中生作文素養的構成
前人在論述作文素養的構成時一般直接以中學生活動主體為對象,分析其以寫作能力為核心的作文素養。這與學生是作文素養的根本主題是一致的。但教師常面對的不是學生的作文過程,而是已經成型的作文文本,因此建立以文本為依據反映學生作文素養的構成評價體系就至關重要了。古人常說“文如其人”,從一個人的作品中,我們能夠找出反映他各種素質修養來,而作文素養自然是最容易反映且最不容易出現偏差的了。
教師是無法對每個學生的作文方法和具體的作文過程進行全面實時的指導的,我們在具體的作文課堂中是很難把握學生的寫作心理能力的。絕大多數時候,老師面對的只是學生已經成型的具體作文文本,我們也只能依據這個具體的文本來對學生的作文指出問題、進行評價,進而做出有效地指導。故而,筆者認為,針對于學生作文文本的作文素養評價體系的建立,對于語文老師有針對地指導學生的作文過程并提高作文批改質量,以及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滿意的作文成績,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筆者在教學工作中,根據初中生的階段特點,在初一年級利用作文課做了關于初中作文教學方面的課堂實驗。實驗以“你認為什么樣的作文是優秀作文”和“怎樣才能寫出優秀作文”為主題,引導學生積極發言。經總結,我們一致認為優秀的作文必須滿足形式和內容兩方面的條件(見表)。這些條件根據具體的作文實際可分為必須性要求和選擇性要求,即優秀的作文是在滿足必須性要求的條件下盡可能多的滿足選擇性要求得條件。
而對于怎樣寫出優秀精彩的作文,學生很容易就可以據第一個主題得出答案,即在作文中有意識的按照優秀作文的標準來審閱自己的構思、作文過程、以及作文的文本。(筆者曾思考這樣是否會禁錮學生寫作的自由,最后淪入程式。但考慮初中生的階段特點,“12~16歲青少年主要處于模仿和各種行為習慣的形成規范期”,因此,這種有方向性的寫作要求對于初中學生作文素養的形成與培養是非常有益的。再者,學生可以將新穎的觀點、方式融入作文的構思、主題立意、形式選擇等各個方面。故這并不背離《課標》“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的要求。)
筆者認為,透過總結的優秀作文的要求標準,我們能夠找出與之對應的寫作能力來,而這些寫作能力,恰好即是構成初中生語文作文素養的核心要素。(如表)
項目 要求優秀作文文本作文素養
必須性要求形式作文格式正確規范文本寫作基本格式常識
標點符號的使用正確規范標點符號規范常識
字數達到要求、錯別字很少漢字積累、書寫能力
字體字跡漂亮、卷面整潔
內容初級層次作文切題、符合文體要求審題及文體知識運用能力
文通字順、敘述清楚,無病句語法知識、語言表達能力
結構完整、邏輯清晰、層次分明邏輯思維、謀篇布局能力
中心明確、詳略得當立意、構思、選材及創造性思維能力
選擇性要求高級層次立意高遠或見解獨到
鳳頭、豹尾(以小見大或深化主題)
標題新穎獨特、材料真實充分創新思維、材料積累能力
適當的修辭、高級詞匯詞匯、修辭的積累運用能力
表達方式的合理運用表達方式運用能力
寫作真實、感情真摯思想、情感表達能力
語言優美、富有文采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注:a、學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在文本中一般不能反映。b、觀察和感受事物的能力可以在部分作文文本中反映為精彩的動作、細節描寫等。
作文素養中每一構成要素又是由若干能力和知識要素的組成的。例如表達方式主要由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構成,但這都是語文的常識性知識,在表中就不作反應。與寫作相關的知識、思想、情感、語言及文字在作文中融為一體,作文素養的各構成要素之間又有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復雜關系,在此,也不做繁雜的闡述。
表中的“優秀作文文本要求”與《中考作文評分標準》要求相一致,同時也符合老師批閱作文的習慣。因此,對學生而言,了解優秀規范作文的標準有利指導其在作文過程中有意識的提高作文水準,向優秀作文靠近。正如一個人如果堅持以更高的標準和尺度來要求自己的行為習慣,他的行為習慣修養必將得到不斷的提高。對語文教師而言,掌握學生作文文本后面所隱含的具體作文素養,才能有效地批改作文,具體地把握每個學生所欠缺的寫作能力,從而“因文制宜”的進行作文教學,促進學生作文素養的全面培養與提高。
誠然,很多學者會認為學生的寫作素養的培養應是一個在自我閱讀積累、寫作訓練基礎上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種能力而非對著束縛的框架去有意作文。但對于寫作基礎相對較差的初中學生而言,能有意識的在作文中融入一定的技巧,借以更好的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正是我們基層教師在當前教育環境下所期待的結果。
參考文獻
[1]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試用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代澤斌.促進學生作文素養的形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7).
[3]張向葵.青少年心理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20.
[4]朱紹禹.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22.
[5]王立昕等.初中高分作文直通車思維與作文[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
[6]呂清等.閱卷老師講評高考作文[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9:13.
[7]路海東.學校教育心理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