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幼兒教師的職業性格標志著職業道德的發展水平,對幼兒認知發展、性格形成、人格健全、情感態度等具有重要影響,更深刻影響我們幼教質量的提升和幼教事業的發展。幼兒教師職業性格的“應然”和“實然”之間存在很大差異,筆者認為通過強化職業意識、訓練職業行為、調適職業性格可以促進幼兒教師職業性格的優化。
【關鍵詞】
職業性格實然塑造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517(2014)02-0104-02
著名教育家然烏申斯基曾說過,“教師的個性對年輕心靈的影響所形成的那種教育力量,是靠教科書、靠道德說教、靠獎懲制度都無法取代的,只有個性方能影響個性的發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養成性格。”幼兒教師職業性格和職業道德的培養直接關系到我國學前教育的質量。
一、幼兒教師職業性格及意義
美國職業指導專家霍蘭提出人格類型——職業匹配理論,認為人的性格特征會影響職業選擇。反過來,性格的社會性指出人長期地從事某種特定的職業,社會要求他反復地扮演某種角色,進行和自己職業相應的活動,從而他會相應地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這種從事某一職業,形成這種職業某些共同的態度體系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相結合的穩定的心理活動特點就是職業性格。
幼兒教師職業性格內涵包括兩大方面,一是思想意識層面,主要有職業理想、職業追求、職業精神、教育意識、教育態度、教育理念,認知結構體現啟蒙精神;二是外在情感層面,主要有表情、語言、情感、情趣,行為規范體現兒童精神。幼兒教師職業性格在其個性結構中居于核心地位,不僅與教學工作成效、教學質量高低密切相關,而且與教師職業道德密切相關,對幼兒認知發展、性格形成、人格健全、情感態度等具有重要影響。
二、當前幼兒教師職業性格特征
1.“應然”的幼兒教師職業性格
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幼兒教師應當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和幼兒交往。幼兒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和責任心的養育者,一個充滿耐心的指引者,一個知識、才藝和道德的傳授者,一個了解幼兒心理的專家以及一個教育活動實踐的反思者。研究指出一個優秀幼兒教師應具有這樣的職業性格:在人格特質方面要富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寬容性、合作性、彈性、幽默性格、樂觀、創造力、觀察力、理解力等;熱愛教育、熱愛幼兒、勤于進取、善于思考;性格活潑開朗、意志堅忍不拔、情緒積極穩定;心胸開闊、謙虛謹慎、踏實穩重,善于接受新事物,良好的儀表美。
2.“實然”的幼兒教師職業性格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除了教師自身的性格對職業性格塑造有影響外,還有一些因素影響教師的職業性格。包括教師工作的環境、管理的制度、教師的待遇、班級人數、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師的社會地位等。在這些因素的長期影響下幼兒教師形成了不同的職業性格特點,歸納起來幼兒教師“實然”的職業性格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自尊與自卑相交織的性格特征。教師作為專業教育工作者,承擔著培養合格社會成員,延續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責。幼兒教師作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備受尊敬,倍感自豪。研究亦發現,當前幼兒教師大量的付出與不成正比的低收入、難以保障的社會權利、處于底層狀態。這使幼兒教師對自我和職業形成不恰當的評價,形成自卑的心理,許多幼兒教師出現轉行的念想,師資不斷流失嚴重影響師資隊伍的質量與穩定。自卑的職業心態會體形在教育態度與行為上,進而影響教育質量。
第二,熱情開朗與抑郁焦慮相交叉的性格特征。幼兒具有活潑、好動、熱情、開朗的特征,作為幼兒教師,要了解幼兒的心理,走入幼兒的內心世界,必須具有熱情、活潑、耐心、愛心、大方、寬容、幽默的職業性格。同時,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處于學習習慣和規則的重要時期,認知處于迅速發展階段,對老師教育水平和良好性格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幼兒園師資比例不均衡,老師任務繁重,紀律、安全、教學、科研、家長工作等就像一把把雙刃劍給教師極大的壓力。許多幼兒教師感到力不從心,出現抑郁、緊張、焦慮的情緒狀態,有些幼兒教師性格變得更加暴躁不安。這不僅嚴重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同時還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的性格及教學效果。
第三,創新進取與固步自封相矛盾的性格特征。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幼教理論不斷更新進步,幼兒教師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開拓進取。教學面對的是具有生命的、活生生的、個性各異的幼兒,幼兒教師要充分發揮教育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要表現出一定的創造性和藝術性,要具有創新開拓的精神。同時我們發現,許多幼兒教師由于教學內容、方式、方法、過程、管理和工作環境的穩定,重復的教學實踐容易形成思維定式,加上幼兒教師外出學習和進修的機會較少,接受的新知識和新理念不夠,久而久之,出現呆板、固步自封的性格特征。
第四,堅強奉獻與迷茫被動相并存的性格特征。教育是需要真誠和愛的事業,許多幼兒教師出于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幼兒的愛堅守著幼兒教育這塊陣地,她們在大量平凡而瑣碎的工作中忠于職守,任勞任怨,在平凡的崗位上執著的追求,在奉獻中感受快樂和幸福。同時,繁瑣的工作、沉重的工作壓力、較低的工資待遇和過低的社會地位使許多幼兒教師感到煩躁和疲倦,在工作中形成被動、消極的心態。幼兒教師學習進修的機會少、職稱晉升尤為困難、相關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面對未卜的發展前景,許多幼兒教師出現迷茫的心態,在工作中表現出迷茫被動的性格特征。
三、幼兒教師良好職業性格的塑造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瀾曾說過,“教師,是一種使人類和自身都變得更加美好的職業,是一種使每個從事并愿意盡力做好這份工作的人,不斷去學習、充實和發展自身的職業,是一種不僅具有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價值,而且具有內在尊嚴與歡樂的職業。”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幼兒教師職業意識強化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在師資培養過程中,要堅定教育理念,樹立教師職業的神圣感和堅定的信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熱愛幼兒教育,愛護兒童,尊重兒童,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和兒童觀,塑造堅強的意志品質及為幼教事業奮斗的信念。同時,明確角色定位。了解社會對幼兒教師這個角色的期望,確定角色意識。認識到我國幼兒教育現狀,幼兒教師任務的艱巨性,幼教亦是一項富有挑戰性意義的職業——學會“苦中作樂”。
2.幼兒教師職業行為訓練
一是引導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場景,在與幼兒的接觸中,感受體驗教育中,在孩子們的企盼與希冀的目光下,純真的依賴感情中,去感受作為教師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自然成為一種教育力量。二是通過角色行為訓練獲得幼兒教師角色行為,培養教師良好規范的行為姿態,陶冶教師的氣質風度。三是教師情感—愛的塑造。要通過感情材料去熏陶和感染,如國內外優秀教育家、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的影視作品、小說及傳記等,浸染教師的職業本色,激發內在向善、向美的追求,確立了教師的榮辱觀。
3.幼兒教師職業性格調適
幼兒教師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學會自我性格分析和反思,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加強自我性格修養,盡量避免和規避不良職業性格。引導年輕教師克服一些消極的性格特征,如對職業不自信、對幼兒粗暴、對工作消極、對較低的社會地位灰心、苦悶,以及處理問題簡單、急躁等性格缺陷;引導年長教師克服職業性格中的固步自封、停滯不前、抑郁焦慮、被動拘謹等與時代不相符的職業性格缺陷,,幫助她們不斷更新教育理論和兒童觀,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培養開放、創新、進取的性格特點。
4.幼兒教師職業性格關懷
性格塑造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除了以上措施外,筆者認為還應從大的環境和政策著手關懷幼兒教師,如改善幼兒教師的生存條件,提高幼兒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障幼兒教師各項合法權益,提供更多的專業成長的學習機會,注重教師精神關懷,重視精神激勵——職稱評定。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能讓教師感受到關懷、信任和尊重,物質條件和精神世界的滿足使她們心情舒暢、工作愉快,自我價值得以提升和實現,即幼兒教師職業關懷促進幼兒教師職業性格的改變。
參考文獻
[1]張東郊,馬健生.幼兒教師職業性格及其培養[J].學前教育研究,1995(4):43~44.
[2]楊多,段晉昆.教師性格的效能、特征與塑造[J].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9):102~104.
[3]楊科正.試論教師職業性格的二重性[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2):107~110.
[4]陳煜琳,朱輝.提高師范生對教師角色的意識水平促進職業性格的形成[J].遼寧師專學報,2001(2):64~65.
[5]楊翠.幼兒眼中的“好老師”——幼兒視角的教師素質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