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是兒童良好道德品質及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因為幼兒思維很形象,所以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應從點滴的養成教育抓起,將品德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并注重家園配合,潛移默化,因勢利導,以此促進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
幼兒思維道德品質行為習慣一、前言
樹立兒童道德觀的最佳時期就是幼兒期,所以在這個時期,家長和教師們一定要重視起來,提高孩子們的道德品質及辨別是非的能力,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兒童個性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幼兒品德形成的過程中,情感是動力,行為是關鍵,習慣是歸宿。如果將情感品德教育從細微處著手,滲透到日常生活活動之中,并注意家園配合,因勢利導,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發揮整合活動的功能,促進幼兒道德品質的養成
1.利用游戲萌發幼兒情感,滲透品德教育
魯迅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游戲可以讓兒童全身心投入,樂在其中,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寓教于樂,幼兒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角色游戲中滲透品德教育,完成德育任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1)在音樂游戲活動中滲透品德教育
音樂游戲是一種有規則的游戲,在該年齡段中,快樂活潑的音樂活動也能體現品德教育。如在上次春游活動過程中,我班經過操場邊的小樹林時,周××小朋友摘了一片樹葉扔在了地上,這一舉動被小朋友看在眼里,好多孩子跑過來給我“告狀”,見此情景,我認為這是一個開展愛的教育的好機會。我靈機一動,很動情地唱起了《小樹葉》這首歌,并隨機改了一下歌詞:“春天來到啦,小樹葉長出來啦,小樹葉卻離開了媽媽,飄呀飄向哪里,心里可害怕?”我邊唱邊做動作,表現出離開“媽媽”后很難過的表情。我唱著唱著孩子們也跟著唱起來,有的孩子眼睛里還閃著淚花。于是我說:“孩子們,你們看,小樹葉離開了小樹媽媽多傷心呢,我們怎么辦呢?”有的孩子說:“以后再也不能摘小樹葉了。”有的孩子說:“咱們把小樹葉送到樹媽媽那里吧”。這時,只見周××小朋友一句話也沒說,撿起那片小樹葉向小樹走去……再如音樂游戲《好娃娃》《李小多分果果》、歌曲《我的好媽媽》,幼兒在演唱、表演這一系列活動中,能形象地體驗到勞動的辛苦,從而培養了幼兒尊重長輩、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格。
(2)在生活游戲活動中進行品德教育
角色游戲是社會性的,它來源于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印象。在角色游戲中,幼兒的學習性很強,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折射出人與人之間的社會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在一次下午的生活游戲活動中,我們設計了“我為娃娃過生日”的角色游戲,孩子們最喜歡的莫過于玩“娃娃家”了。游戲一開始,孩子們經過自己協商各自扮演“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角色,不一會就進入情境之中。只見扮演“奶奶”的彤彤系上小圍裙在廚房里刷鍋、洗碗、掌勺地忙活起來,還大聲地喊道:“‘老頭子’,還不過來幫忙。”扮演“爺爺”的小佳成趕緊跑過來說:“來啦!來啦!我來幫你洗菜、切菜吧!”“爸爸”“媽媽”也沒閑著,幫著布娃娃整理床鋪、穿上漂亮的裙子、梳理頭發,“媽媽”還小聲對“爸爸”說:“今天是寶寶的生日,我們給他打扮的漂亮些。”等他們準備好了飯菜后,老師也以朋友的身份給寶寶送生日蛋糕加入了游戲,敲門說道:“我們來給娃娃過生日了,你們怎樣招待客人呀?”這時“爺爺”急忙跑過來說:“老師好,老師好,歡迎歡迎,快請進!”這時“奶奶”“爸爸”“媽媽”也都很有禮貌地向客人招呼。大家唱著生日歌,還請“爺爺”“奶奶”先吃蛋糕,開開心心地為娃娃過生日,其樂融融。在為娃娃過生日的角色游戲中,老師不斷地引導孩子使用禮貌用語,學以致用,從而讓幼兒在家懂得尊敬長輩、有禮貌地與他人交往,培養了幼兒初步的親社會行為。
(3)在戶外游戲活動中進行品德教育
在戶外游戲活動中,老師放手讓幼兒自主選擇戶外游戲或自選活動內容,給孩子們提供表現愛心、責任心的機會和條件。如我們幼兒園開展了“大帶小”的戶外游戲活動,老師先對活動中的角色提出明確要求,并給予指導,充分體現了大幫小、大讓小、團結協作共同發展的目標。活動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們帶著中小班的“弟弟”“妹妹”分散到各個活動區域,開始了他們的獻愛心活動。如帶領“小弟弟”“小妹妹”有秩序地排隊滑滑梯,并告訴他們不能擁擠,要互相謙讓;當“小妹妹”摔倒時,馬上把她扶起來說:“小心點,沒傷著吧,嚇死我了”。“大哥哥”想去廁所,還囑咐中班的姐姐幫著看會“小弟弟”,當“小弟弟”不見時,他們會著急,并馬上把他找回來,告訴他們“不能亂跑,會被壞人偷走的,更不能跟陌生人走”。小妹妹鞋帶開了,大姐姐主動幫著系鞋帶,還給小妹妹講解系鞋帶的方法。小弟弟口渴了,大姐姐忙著去接水,還試試燙不燙等。孩子們此時儼然變成了“老師、爸爸、媽媽”,他們把成人為他們的付出,都真實地反饋到了弟弟、妹妹身上,從而強化了幼兒愛心、責任心的情感體驗。
總之,在角色游戲中滲透德育,老師應善于觀察每個幼兒的不同表現,抓住每個教育契機,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意識地將一些良好的品德賦予故事中,促使他們表現出積極的情感傾向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故事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具有情境性、直觀性和說服力,恰當運用并將品德教育滲透其中,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家園配合,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創造良好的精神環境,鞏固幼兒良好品質的形成
可見,家庭是兒童的第一課堂,家長的處事方式、人生觀和價值觀深深地影響著幼小的心靈,孩子們的表現,猶如一面鏡子,映射出家庭的美好,也呈現出不足。因此家長要讓孩子有好的模仿對象,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表率。讓孩子學會做人,學會生活。
總之,培養兒童的良好品德,不能僅靠老師的說教,特別是良好的品德行為更是應從生活中去挖掘。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培養他們的進取心,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在一次次的競爭中,鍛煉他們沉穩應戰,勝不驕而敗不餒,使他們的人生變得更豐富、更快樂。
參考文獻:
\[1\]隋波.淺談當前幼兒的品德教育\[J\].成才之路,2011,(1).
\[2\]程小玲.優化幼兒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徑\[J\].教育藝術,2010,(6).
\[3\]劉桂云.如何培養幼兒的道德觀\[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