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管理課程應該結合學科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資源和優(yōu)勢,提升學生在企業(yè)管理方面的能力。為了系統(tǒng)而有效地實現企業(yè)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夯實學生的管理理論基礎,充分為學生挖掘實踐的機會,同時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哲學思維和人際交往能力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有這三者并重,才能夠培養(yǎng)出企業(yè)管理的高端人才。
企業(yè)管理理論實踐素質企業(yè)管理是一門融理論與實踐于一身的課程,它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yè)基礎,也要求學生能夠靈活地將理論知識轉化成實際的管理才能。因此,為了提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競爭力,企業(yè)管理課程的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作用,讓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中掌握企業(yè)管理的方法,領悟管理的真諦。同時,也要認識到企業(yè)管理課程必須同時關注學生三個方面的能力,即管理理論、管理才能和綜合素質,才能系統(tǒng)有效地實現企業(yè)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
一、夯實理論基礎
理論知識是每一個學科的根基,同時也為學生日后的實踐提供堅實的依據和方向。因此,企業(yè)管理課程首先必須向學生傳授全面且深入的理論知識。
第一,教師要緊密關注學科的研究成果,向學生傳授先進的管理理念。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并不能局限在課本所呈現的基本概念。相反,企業(yè)管理課程的教師應該保持與前沿對話的姿態(tài),及時向學生傳達學界的研究成果,讓學生在前沿的研究中打開自身的視野,從而加深對企業(yè)管理的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組織學生對這些前沿的觀點進行討論,分析這些觀點的可取之處以及可待改進的地方。當學生敢于對這些前沿的觀點進行剖析和討論的時候,學生才能夠在切身的體會中領悟到這些理論的精髓所在,從而在激烈的觀點碰撞中激發(fā)出自身的想法。
第二,教師要加強自身的理論研究水平,及時和學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魅力,激發(fā)學習的熱情。在企業(yè)管理課程的講授中,教師不僅要及時地向學生傳達前沿的研究成果,教師也要加強自身的研究水平,對企業(yè)管理提出自身的看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跟學生分享自己的研究結果和研究心得。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是他們接觸到的第一研究者。當教師在分享自己對本學科的研究成果之時,學生不僅能夠近距離地感受到企業(yè)管理理論研究的魅力,也能夠在研究成果中感受到教師的努力和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二、挖掘實踐機會
由于企業(yè)管理課程要求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因此學生除了在課堂上接受前沿的研究成果以及感受教師的研究魅力之余,還必須加強自身的實際運用能力。為了加強學生的實際管理能力,企業(yè)管理課程的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充分地挖掘有關管理的實踐機會,從而讓學生在切身的體驗中學會如何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操作中。
為了更好地開展實踐活動,教師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實踐小組,從而讓學生在小團體的組合中更加便捷地開展實踐活動。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比較具有現實操作性的做法便是模擬情景。情景模擬是一種既節(jié)約實踐成本又能夠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其中的方法。因此,當班級學生成立了實踐小組之后,企業(yè)管理課程的教師可以收集當下企業(yè)管理的個案,在充分分析個案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相應的模擬情景以及設置對應的問題,并且分配給對應的實踐小組。這種模擬情景,不僅能夠貼合當下的實際,更加直接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能夠在模擬的空間中讓所有的學生進入管理的氛圍中,調動學生的想象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實踐小組接到模擬情景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詳細的分析,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示。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仔細地觀看學生的展示,結合課程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分析,幫助學生找出可以改進的地方。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自身的實踐過程中看到自身的不足,同時也能夠讓其他的學生汲取到同齡人的經驗和教訓,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較大的成果。當班級的實踐小組全部完成了模擬情景展示的任務后,企業(yè)管理課程的教師要將所有學生的展示成果進行總結,高屋建瓴地指出學生在模擬情景實踐活動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并且聯系企業(yè)管理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在宏觀的視野中加深對實踐活動成果的理解,同時讓學生在理論和實際的相連中更加靈活地運用理論知識。
三、提升綜合素質
理論知識能夠為學生日后的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而模擬實踐則能夠讓學生提前體驗企業(yè)管理的感受,提高學生日后的管理能力。然而,如果企業(yè)管理課程想要讓學生達到更高的水平,擁有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那么教師應該在課程理論和實踐之外關注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長遠的角度上看,企業(yè)管理的實質其實是如何進行資源和人力的有效調配和整合,它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管理知識和高深的管理技能,同時還潛在地要求學生具備哲學思維、交際才能等綜合素質。因此,企業(yè)管理課程在專注管理知識和才能之外,還應該在課程中加入能夠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內容。
第一,在課堂講授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哲學思維。良好的哲學思維能夠為學生提供宏觀處理問題的視角,從而讓學生在具體的管理問題面前保持靈活自如的姿態(tài)。因此,企業(yè)管理課程的教師要在提升自身哲學素養(yǎng)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哲學意識,在分析管理問題的過程中加入哲學思路的分析,從而帶領學生以一種更加宏觀的視角看待企業(yè)管理的問題,從而抽象出處理管理問題的一般方法,以便應付日后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
第二,在課堂中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管理問題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因此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處理管理問題時更加從容自如。在企業(yè)管理課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堂小組合作討論以及課堂即時演示的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鍛煉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讓學生在即時性的相處過程中發(fā)現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面的不足,從而為日后的改進提供一個明確的方向。同時,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密切關注不同學生的表現,為學生做好相關的記錄,在合適的時機中為具體的學生提供切實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學生更好地認清自身,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四、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yè)管理課程應該結合學科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資源和優(yōu)勢,提升學生在企業(yè)管理方面的能力。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首先要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通過介紹學科的理論前沿知識以及分享自身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調動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掌握先進的管理理念。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實踐的機會,從而讓學生在切身的體驗中學會將先進的管理理念運用于實際中。最后,企業(yè)管理課程的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哲學思維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讓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擁有更加廣闊的發(fā)展道路。只有這三者并行,企業(yè)管理課程才能夠系統(tǒng)而有效地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周祖興.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企業(yè)管理》教學改革與實踐\[J\].南方論刊,2011,(S2).
\[2\]李向前,劉芳.企業(yè)管理教學改革探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
\[3\]潘云國.通過教學學習管窺企業(yè)管理\[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0,(07).教研視點校外教育活動要在“新”字上作文章萬維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