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學的具體過程中逐步養成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師所面對的重要課題。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技能,需要以潛移默化的熏陶方法為依托,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感受創新思維的妙趣,并逐步養成傳新思維的習慣。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策略現代教育呼喚人的主體精神,而新課程改革意在培養具有健全人格、較高文化素養,敢于創新、勇于實踐的社會建設者。新的教學理念更是將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貫穿于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的各個環節。但現行的學校教育無論在教育觀念、教學目標,還是在日常教學的內容、方法、組織形式、評價方式上都略顯滯后。尤其是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目標和評價標準單一、教學中“單向灌輸”、教學方法機械單調、內容上強調純粹知識記憶等現象。這就否定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創造潛力,解決以上問題向基層數學教師提出了進行教學創新的迫切要求。
一、努力營造創新環境,逐步強化創新意識
正如張楚廷先生在《數學與創造》一書中所說:“數學是一部傳奇史,它最重要的特色是充滿誘人的創造活動。”而創新意識的鮮明特點即是發現問題、積極探求。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時,首先,要設法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現問題,并勇于踏實探求,從而為學生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但值得注意的是,“創新教育”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需要以平等、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同時也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以尊重、平等的態度去感染學生,促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愛”的氛圍。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氣氛中,學生更可能對所學知識產生較大的興趣。
其次,教師需要進行創新性的教學設計,有機地將各種教學方式中的優秀成分兼容并包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使數學課的教學成為開放型的教學。包括營造開放型的教學氛圍(物理和心理兩方面的)、選擇開放型的教學內容、設置開放型的問題、形成開放型的教學風格等。民主和諧的氛圍、平等寬松的研討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更能夠促使學生自覺地發現、創新,從而其創新意識就會更強烈,創新思路也就會更寬廣。
另外,教師在具體教學操作中還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盡量促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的過程中來,充分調動他們的想象思維,深挖他們的創新潛能。例如,在講授“圓的面積公式推導”一課時,可在開課前先讓學生自主開展預習活動,通過活動不僅可以拉近師生間的關系,也可以讓學生充分了解課程內容。從而讓學生從三角形、梯形等已學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去思考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
總之,通過老師精心的營造“創新氛圍”,再加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能在課堂上產生比較好的效果,同時也能為學生培養創新思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改革傳統知識教授方法,倡導互動教學模式
對于學生來說,當前的學習內容大都是經過長期積累和檢驗所獲得的間接經驗。相比于讓學生快速的掌握那些“現成的”成果,或者沿著一條“順暢”的道路去學習,鼓勵學生自己重新推演目前的“現成的”科學成果與科學發現,無疑是一個有效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好方法。并且,如果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有意地創設一些必要的問題情境,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技能則更是十分有益。中科院王梓坤院士說:“對于科學家的發明創造,我們只是看到了成功的結果,那些逐步拋棄的中間假設則從不公布,是很可惜的,因為其中蘊含了許多經驗教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如果能有意識地將某些需要揭示的概念、證明的規律納入“待解決”的問題序列之中,將學生學習概念、規律的過程設計成對這些問題的“再發現”“再解決”的創新思維活動過程,或許能使學生在經歷了探索過程的彎路、岔路和糾偏過程后受到創新思維的啟迪,從而增進創新技能。
在特意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的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不斷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要引導學生敢于面對問題向前進,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新路。另外,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然后啟發學生重構、遷移、融合所掌握的知識。
教學創新中的小學數學教學還應是開放性的,包括空間上的靈活性、學生活動的選擇性、學習材料的豐富性、課堂內容的綜合性及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性,如此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因為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僅僅是課堂教學,教師也并非是知識的唯一傳播者。學生必須具有自我學習的能力,才能接受信息、篩選信息、加工信息,使信息變成知識和財富。
三、鼓勵實施自主教學,培養創新素質能力
實施自主教學,就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積極踐行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發展學生創造性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自主學習”。而教育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必須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也就是讓學生自己嘗試、自己操作、自己發現、自己體驗、自己評議,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正如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所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這就說明,如果能使學生主動地學習,他們就會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熱情提高,思維也會非常活躍,學生就有了一個主動探索的空間。
但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呢?這就要教師積極創設激勵學生表現的情境,在教學中廣泛開展討論、合作活動。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互助提高,更利于促使學生養成善于合作、敢于交流、具有較強整體意識的良好品質,從而在將來的集體中展現、運用其良好素質,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另外,大量的教育案例表明,思考性的練習是訓練學生創新思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注重巧設練習,從生活出發,從細處出發,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教學案例,這樣不僅可以開放學生的思路,發揮學生的潛在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素質。
四、結語
課程改革后的數學課堂應創設具有創新氛圍的課堂環境,提出富有探索性、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來學習。這樣不僅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善于發現的科學精神。而課堂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主陣地。教師需盡可能努力營造創新環境,改革傳統知識教授方法,盡力實施自主教學,大膽實施素質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