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創設課堂教學貼近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其直觀性、開放性、感染性、多元化等特點,有利于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潛能和創新性,提高教學質量。
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教學方法創設原則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需要大量具有綜合職業能力、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以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而現有的職校的課程設置及教學方法卻亟待改進,存在著理論課程過多、教學環節陳舊、學生不易接受的諸多問題。社會發展要求教師們應努力改變教學觀念,引入先進的教學方法,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才能適應職教新形勢的要求。
一、什么是情境教學法
所謂情境教學法,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情境、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最優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直觀性、開放性、感染性、多元化等的特點,有利于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如何在職教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情境創設教學
1.進行情境創設教學的手段
(1)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進行模擬情景創設教學
現代教育都提倡無紙化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集文字、圖像、聲音、數據、動畫和視頻等信息于一體,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變靜態為動態,展示感性材料,能讓學生親自體驗和感受知識,樂于求知并加速記憶所學的知識。比如,在《質量分析與控制技術》課程中有一塊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是全面質量管理中的生產現場管理“5S”標準,所謂“5S”是指對生產現場各生產要素(主要是物的要素)所處狀態不斷地進行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潔(SEIKETSU)、清掃(SEISO)和提高素養(SHITSUKE)的活動,具體要求非常翔實。如果教師僅在課堂板書講解,相當枯燥,內容過多印象不深。通過多媒體課件,可在課堂展示一個模擬的生產現場,并對生產現場進行分割,按照“5S”標準,對生產設備、生產環境、生產者的要求分別用圖像、動畫、視頻等課件進行講解,并組織學生對老師創設的模擬生產現場環境進行討論,并提出針對“5S”標準的整改方案,使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為視聽等多種感官的共同協作,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理論,從而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為后續學生進入創設的真實情境教學做好知識儲備。
(2)利用學校現有資源進行真實情境創設的教學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如學校的實驗室、實習車間、校企聯合辦的實習基地、實習工廠等,貼近教學內容創設真實情境,給學生創造實踐機會,進一步構建學生的技能和知識體系。比如,上一點講到的現場質量管理“5S”標準重點教學內容,在利用多媒體情境模擬教學之后,學生對此塊的知識已有初步認識。此后,利用學校機加實習車間,可以創設真實生產現場情境,教師在創設時可有意設計幾個不能達標的方面,然后把學生分成兩個DC(質量管理)小組,一組模擬車間工人在工位上工作,另一組作為場質量管理人員進行檢查,根據“5S”的標準,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其后教師重設情境,兩組角色對換。兩個DC小組在此之后分別進行討論,拿出整改方案,并自己動手制作一些生產現場達標必須的宣傳品和設施。兩個小組再進入情境現場重新進行達標整改方案的實施。通過這種真實情境的教學行為,學生可以進入一種真實的環境和角色,有助于學生組織形象思維,身臨其境,理解具體情境所傳遞的信息,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今后快速適應職業環境是很有益的。
情境創設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可使用情景展示、角色扮演、實踐體驗、情景辨析、情緒渲染等,所有方法須從增強教學實效性出發,情境設置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共鳴,要把握住學生的情感興奮點,將教材、教師、學生的情感統一在情境之中,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將教學與教育內容寓于情境之中,使其具有深刻內涵,才能達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2.情境教學之后的評價及教學效果總結
情境教學法的評價體系應體現多元化的原則。教學評價應分兩個方面,既要有對學生在教學中表現的評價,也要有教師對自身教學設計及教學效果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要從學生的參與性、對知識認識程度、創新性、個體性等方面進行,不可使用單一標準,要注重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識,注重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能力的發展。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則要強調整個教學過程的綜合效應,教師在情境教學中是否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的情境是否全體學生能共同參與,是否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各方面全面了解并設定提高方案的目的。
最后的教學效果總結,應與傳統教學方法在學生學習積極性、知識技能、課堂效果等各方面進行對比,得出客觀的結論。本文所舉例課程中強調的全面質量管理有一個質量環(如圖所示),即P(計劃)、D(執行)、C(檢查)、A(總結),在循環中提高質量,在情境創設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應在教學中引領學生進行PDCA循環,教師自己把控教學質量過程中也應遵循PDCA循環,做好教學效果總結,就是便于今后教學有一個質的飛躍。
三、情境創設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的原則
1.學生為主導原則
教師在情境創設地要以學生為主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體的模式,教師只在教學過程中起組織作用,因勢利導,使學生更充分地參與教學過程。認可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個性發展,使所有學生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2.全員參與性原則
教學情境創設的氛圍應適合全體學員共同參與,使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學習和提升的機會,都有展示個體特質的機會,才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激發全體學生的積極性。
3.鼓勵創新原則
職業教育提倡創新,應引入到情境創設的課堂教學。鼓勵學生發掘自身優勢,善于發現,勤于探究,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創新精神。而情境教學法因其具體、生動、形象的特點,對啟迪學生思維和想象力,提高創新意識等方面確有獨到之處。
綜上所述,創設情境教學有助于學生組織思維,理解具體情景所傳遞的信息,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變被動地接受知識為主動地感知信息,加工信息,構建知識,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目地。如何上好一堂課,出色的教學設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職教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探索如何將情境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有機結合,對于職教課堂教學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馮衛東,王亦晴.情境教學策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馮衛東.情境教學操作全手冊.江蘇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