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而信息化時代的競爭,說到底則是人才的競爭,在人才的培養過程當中,首要的就是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都取決于對新一代潛能開發,因此,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要研究和倡導以開發學生創造力為關鍵的教育模式。本文主要從歷史教學當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發,提出了當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方式和策略。
歷史教學創造性思維必要性策略創造性思維主要指的是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來對事物進行創新,進而獲得新穎思路的一種創造性思維。初中歷史學科的知識具有綜合性、過去性以及具體性等特征,所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還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一、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眾所周知,我國已經針對于中學歷史教學進行了多次改革,但是在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方面還是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歷史學科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基礎性學科,在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必須要發揮重要作用。歷史新課改標準當中曾規定,在進行歷史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過程當中,逐漸形成正確的時空觀念,準確把握計算歷史年代和歷史圖表的使用技能,要求學生具備初步的閱讀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最終達到全面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這就表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初中歷史教學當中的重要環節。但就目前的現狀來講,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能力培養方面還存在很大的缺陷,如歷史教師的專業性不強,許多初中階段的歷史老師并非歷史專業文憑,而是學校隨機分配和安排的,即使有些老師是歷史專業出身,但是其在教學方面還是沿用以前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缺乏創造力。此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要。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的創新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當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要求未來人才必需要具備高度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也決定了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策略
1.實施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1)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
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條件,而這種條件的產生則主要依賴于教師創設的啟發式教學情境。因此,我們首先要將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將學生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究知識,確保知識的傳授具有啟發性。在上課開始的時候,教學不再是單純的陳述知識,而是提出問題和導讀線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的主動創造提供必要的心理和外部條件。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允許學生交流、討論,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可以處在一個比較開放的環境當中,以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拓展。在課堂接近尾聲的時候,教師還需要對本次課程的內容進行梳理,將歷史事件的脈絡和走勢理清,幫助學生總結和思考。此外,教學必須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盡量消除或是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鼓勵學生創新。
(2)引導學生大膽思考
在教學當中適當安排實踐和討論學時,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表個人見解,對于思維走進誤區的同學,教師要抓住機會,指導學生及時糾正。初中階段是學生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十分強烈,鼓勵學生課外探究和思考,對歷史知識進行批駁和論證,不僅能夠訓練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有效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激發學生的聚合、發散思維
(1)引發學生多角度思考,提高思維的流暢性
思維的流暢性指的是對刺激做出流暢的反應的能力,也就是說在單位時間內通過項目越多、反應越迅速,則思維的流暢性越好。一般來講,歷史現象和內部之間存在著各種復雜聯系,歷史的發展過程也存在各種原因,所以在對歷史問題進行分析的時候,一方面要求學生細微活動要迅速、暢通,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2)通過假設和變式,訓練學生思維的變通性
思維的變通性指的是對刺激隨機應變的能力,這是發散性思維的第二特征,即在面對問題情景的時候可以隨機應變,不拘泥于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當某一思維受阻時,可以進行思維的快速轉移。所以,要想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性,首先就要加強對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避免正向思維的機械性,有效活化學生思維。其次,要重視對側向思維的訓練,即通過對近似知識的類比,使學生獲得新的啟迪。在實踐教學當中,可以充分利用變式和假設,迫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3.鼓勵史料探究,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進一步深化
通過史料教學,可以激發學生思維,拓寬學生想象空間,引導學生探究史料,增強其研究知識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途徑。一般而言,史料是過去人們對于某件事物的看法,寫史料的人員一般都是站在個人的角度上發表觀點,因此,具有很強的主觀性。如何通過史料來進行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呢?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基礎史料,讓學生對其進行簡單的分析與思考,然后引導學生探究史料實在何種情況下,寫作者以何種目的寫出來。通過課堂思考和討論,讓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最后在教師的點撥下形成學生自己的見解。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學生死記硬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變化。
4.正確處理接受學習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系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經過多年時間證明的結果,但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并非完全拋棄過往的接受學習,節節課都讓學生獨立思考。接受學習是人類固有的思維模式也是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其主要是建立在前人的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學生。由于歷史課堂的教學是對過去人類活動的探究,因而接受學習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在初中階段,由于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在一個個發展階段,其思考問題的方式并不成熟,因此在面對難以理解的問題時,依然需要得到老師的幫助。所以,在進行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過程當中,要特別注意將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相結合,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郭瑞清.淺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創新精神的培養\[J\].才智,2009,(22).
\[2\]魏曉憐.課堂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32).
\[3\]周成山.淺議歷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學園(教育科研),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