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方針的貫徹落實,西部地區對高素質隊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盡管國家重視對西部地區的資金、技術、人才扶持幫助,但是西部地區想要真正發展,還須西部地區自身將這些幫助轉化為生產力,實現藏族地區經濟與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因此,提高當地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青少年的科學文化水平,則是其中一個重要而根本的環節。本文主要討論藏族地區初中漢語文的教學的現狀進行探討,具體分析目前藏族地區初中漢語文教學的教學狀況和教材狀況,以期對藏族地區初中漢語文教學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
藏族地區初中語文教學現狀環境一、引言
在藏族地區的初中課程中,漢語文教學是藏族地區初中學生的第二語言教學。藏族是我國人口分布較廣的一個少數民族,除青海、西藏兩省為藏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區外,在甘肅、云南等省也居住著一大批藏族人民。由于藏族地區地域廣闊,使得藏族人口居住比較分散,加上學生在文化信仰等方面所受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藏族地區的學生極少用漢語交流,因此加大對藏族地區初中學生的漢語文教學的重視與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討論藏族地區初中漢語文教學的現狀,具體分析目前藏族地區初中漢語文教學的教學狀況和教材狀況,以期對藏族地區初中漢語文教學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
二、藏族地區初中漢語文教學的背景與環境
藏族同胞居住的地區,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比較艱苦,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使得藏族地區人民的教育水平盡管在解放后有了顯著提高,但是與我國其他地方相比,教育水平還是遠遠落后的。尤其是個別地區,甚至還有很多學生無法享受正常的教育。縱觀整個藏族地區,大城市和城鎮地區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條件要優于農牧區,農區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條件優于游牧區和純牧區。藏族牧區人口稍多于農區人口。要發展農牧區的教育,既需要資金的大量投入,更需要專家學者的調查研究,探索出一條真正適合藏族地區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西部大開發的逐漸深入,不僅為藏族地區的教育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資金與人才資源,促進了當地教育的發展,也對藏族地區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藏族地區的初中漢語教學,除了受上述因素的影響制約外,某些軟環境諸因素也對其產生了重要影響。《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招收少數民族為主的學校,有條件的應當采用少數民族文字的課本,采用少數民族文字講課,小學高年級或中學開設漢語文課,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备髅褡逵袡嗍褂米约旱恼Z言文字,同時也應該鼓勵各民族互相學習語文,增進民族之間的交流,促進民族大團結。我國制定的法律法規既充分保障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功能互補,又提供了寬松明確的教育保障藏族同胞等少數民族的漢語言學習。
三、藏族地區初中漢語文教學的現狀
我國于1999年制定的《中國少數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標準(試行草案)》中明確規定:“少數民族中小學漢語課教學是第二語言教學。漢語課的教學目的,是提高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培養民族學生實際運用現代漢語的能力。漢語課教學必須從民族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的特點和規律出發,切實加強學生讀、聽、說、寫、譯的基礎訓練,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操?!边@段話規定了少數民族漢語文教學的學科性質,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教學實踐也有指導作用。因此,藏族初中漢語文教學不是母語教學而是屬于第二語言教學。由于藏族學生的母語并非是漢語,因而他們也一般不具備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藏族地區初中漢語教學應該以漢語是第二語言為出發點,遵循作為漢語第二語言的教學的特點和規律,主要培養藏族學生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的言語技能。
四、藏族地區初中漢語文教學的具體辦法
由于師資條件和學習環境等各方面的差別,現階段藏族地區學生大都漢語言基礎薄弱。我國藏族地區漢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歸根到底是培養藏族學生的漢語言技能,要提高藏族學生的漢語言技能,就必須從漢語的語言、詞匯、語法等基本的語言要素入手,通過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訓練,讓學生能夠準確運用漢語言進行交際和寫作。
1.創造學生使用漢語的環境
由于藏族地區學生以藏語為母語,漢語文基礎大都比較薄弱,漢語言的運用能力也遠遠達不到日常交際的程度,因此,老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說漢語,為學生創造用漢語進行交流的機會和氛圍。讓學生堅持嘗試用漢語進行閱讀和寫作是增強他們的漢語文能力的基礎和提高漢語文水平的有效途徑。老師作為藏族地區漢語文的教授者,要積極利用課堂教學及校園環境為學生用漢語與老師及同學間的交流創造機會,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堂思考和回答問題時用漢語進行講述。在校園中與其他人進行交流溝通時,也可以讓他們盡量使用漢語。通過堅持學生在日程生活中使用漢語來提高他們使用漢語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從而促進他們的漢語言水平的提高。
2.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漢語文閱讀能力,使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教師應該抓住自習及寫作課的良好機會,鼓勵學生進行漢語文課外閱讀。內容并不用局限于文學作品或者課堂上的教材,老師應該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廣泛的閱讀材料,如地理、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優秀書籍等。不同學生的漢語文基礎是各不一樣的,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情況為學生選擇難度適當的閱讀材料。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應該根據閱讀材料的特點和技巧給學生講解閱讀方法等,提高閱讀效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材料,結合平時語文考試的要求自己出題并做出回答,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做到一舉兩得。
3.要重視學生的寫作訓練
老師要鼓勵學生養成用漢語寫作的良好習慣,積極培養學生的漢語寫作能力。學生經過大量的漢語交際和漢語閱讀,已經為漢語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的漢語文寫作能力,這不僅是漢語文考試的要求,更是學生漢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指標。漢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能夠看懂一般的漢語文籍,還應該讓學生能用漢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讓中國人都聽到自己的聲音。藏族地區學生的口語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盡管較差,作為以培育學生為天職的語文教師,更應該以積極的心態來直面這種困難,積極尋找各種有效途徑,提高藏族地區學生漢語文能力,促進藏族地區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賀能坤.西藏農牧區教育調適研究\[D\].西南大學,2010.
\[2\]羅芳.西藏農牧區小學漢語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3\]頓金紅.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影響因素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22).
\[4\]鄭婕.論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學科建設和教材編寫\[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