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改革的進一步落實,促進了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與創新,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程講授時開始注重技巧的發揮。同樣,中學語文教學也有了本質的改善,不僅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同時提升了課堂的藝術含量。具體針對語文教學而言,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語言應用的課程,在課程講授中老師主要以課程講述語言作為依托,來向學生教授相關的語文知識,在此過程中,不僅老師的教學方式會對教學效率產生影響,同樣老師的語言運用也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中學語文老師需要在教學中,把握語言的藝術,來提升語文教學水平。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中學語文課程基本上是一門由語言組成的學科,不管是作者的語言、老師的語言,或是學生的語言,它均是傳遞信息的重要方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的授課語言運用不僅是一個老師教學能力的體現,同時也是影響課程效率的關鍵。因此,老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語言的感染作用,充分發揮語言的藝術功能,將較為枯燥的語文知識以生動、靈活的語言表達形式展現在學生眼前,將語文教學情景化、生動化,化單調為多彩,化平面為立體,變抽象為具體,豐富語文課堂的語言表達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
一、保持教學語言的精簡性,提高語文教學的知識性
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作為信息的重要傳遞方式,要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需要保障教學語言運用的精簡性,提升語言的含金量,眾所周知,準確且富含知識的語言,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所收獲。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其語言運用的精準性,避免教學中出現多余的無效信息對學生的語文學習造成干擾。在進行教學課程設計時,根據所教學的內容,提煉出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確保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從課程講授到課程結束之間,老師講述的語言必須具有其一定的教學邏輯。針對教學中較為復雜的語言理解類的問題,將其分解轉化為簡單的語言組成,化原本較難理解的教學語言為簡單、易于理解的平實的話語。在授課期間,注重語言的轉換,在課程理論知識講授時注意語言的嚴肅性,同時針對課程活動等活躍環境,可以適當采取較為放松的語言,從整體上保障教學語言運用的連貫性,注意把握語言轉換的度,在授課期間讓學生的思維伴隨老師講授的語言而變化,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善于發揮幽默的語言藝術,提升授課的趣味性
在課程教學中,若一直運用較為嚴肅的講授方式,不但不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會削弱學生的學習熱情。相反,在教學過程中,若適當運用幽默的藝術,不僅能夠提升教師授課的趣味性,同時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其全身心投入課程學習中。具體針對語文教學而言,幽默風趣的語言是一種形象化的語言運用方式,它能夠將語文教學中較難理解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哲學道理更加清晰化,將原本生澀難懂的道理更加簡明化,同時能夠緩解學生高度緊張的學習情緒,調動其學習熱情。據相關調查統計,有超過98%的學生更加愿意在具有幽默感的教師的課程上進行學習。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老師需要充分發揮幽默性的教學語言的功效,將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俗語、成語等穿插于語文教學過程,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將復雜的知識通俗化、趣味化,使語文課堂更加生動化,讓學生更加愿意學習語文知識,從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另外,老師還需把握幽默的度,若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僅以幽默、風趣的語言交流為課堂主題,忽視了知識的講解與回饋,則也是無效的幽默藝術。
三、注重教學語言的啟發性,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進一步落實,傳統的老師主導、權威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于新時代的教育發展趨勢,在教育領域,越來越多地開始注重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做到教與學相結合。同樣,新時代的語文教學也需要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老師的引導作用,注重教學語言的啟發性。老師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將知識進行合理規劃與整合,將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作用的發揮,適度地將難點進行有效點撥,運用啟發性的語言,將學生導入課程思考中,同時針對較難的理解性語文知識,老師需要特別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將關鍵思路予以啟發點撥,幫助學生逾越思維障礙,使之能夠有效地理解文章內涵,從而達到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四、重視鼓勵的作用,恰當運用激勵性的教學語言
語言具有其強大的感染力,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如果恰當運用鼓勵性的教學語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的激勵是學生學習信心的來源。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重視鼓勵的作用,恰當運用激勵性的教學語言,充分發揚學生的課堂作用,鼓勵學生個性的展示,聆聽學生的獨特見解,并對其給予肯定。語文課堂上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處于成長過程中的每個學生均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的重點及模式也不盡相同,因而,老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需要多角度思考其考慮方向,針對不同學生提出的答題方案予以不同程度的肯定,鼓勵學生踴躍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運用富含激情的教學語言,讓學生感受到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語言學科,教學語言是教學信息傳遞的重要載體,老師需要充分發揮語言的藝術性功能,通過從保持教學語言的精簡性、發揮幽默的語言藝術、注重教學語言的啟發性及恰當運用激勵性的教學語言等方面出發,去提升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啟發性,讓學生愿意充分投入到語文學習過程中,在語文學習中調動自己的全部學習熱情,敢于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主動參與到課堂討論中,進而從整體上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夏武.對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認識\[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33).
\[2\]熊蘇杰.在語言深處挖掘語文的美——淺談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J\].江西教育,2012,(27).
\[3\]王金金.讓學生在美的語文課堂上“詩意地棲居”——小議創造詩意的語文課堂教學藝術\[J\].新課程(教研版),2011,(10).
\[4\]羅麗華.醫院財務分析方法和指標體系\[J\].華北煤炭醫學院院報,2009,(11).
\[5\]史淑云.本色語文撲面來——賈志敏老師《給予樹》教學藝術賞析\[J\].美與時代(下旬刊),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