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教學設計為例,以情景創設為先導,以科學探究為方法,通過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從而實現高效課堂。
有機化合物課堂教學中學化學一、教材分析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選自《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一節。必修模塊的有機化學內容,沒有完全考慮有機化學本身的內在邏輯體系,教材的起點低。本節以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為切入點,從學生已有的生活背景知識出發,介紹甲烷的結構、主要性質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從結構的角度適當加以深化,建立有機物“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關系。本節課是有機化學的入門,也是學生化學學習一個新的開始。
二、學情分析
知識儲備:學生在初中化學已經知道甲烷是一種化石燃料,可以燃燒,能從甲烷的組成上認識燃燒反應的產物,但不能從結構角度認識其性質;掌握了物質結構和化學鍵理論,具備學習本節內容的理論基礎。
學習方式:喜歡從熟悉事物入手學習新知識,對圖片、實物感興趣,喜歡自己動手實踐。
認知方式:缺乏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究和建構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儲量情況;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刻認識甲烷的結構特點;通過實驗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應原理。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實驗、模型、圖片、動畫等,培養學生關心科學,研究科學和探索科學的精神;通過講授、討論、自學、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和比較、類比等科學方法與邏輯方法,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設計實驗、觀察實驗,并根據實驗現象得出可能的規律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關注人類面臨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通過甲烷的結構和性質的探索,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甲烷的結構特點、甲烷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甲烷分子的空間結構模型的建立、理解甲烷和氯氣取代反應的機理。
五、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情景創設、問題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等。
六、教學過程
(設問)請同學們說一說,你對有機物有哪些了解?
學生1:初中我們學過的甲烷、乙烯、乙炔、乙醇等物質都是有機物。
學生2:我們生活中吃的米、面、油、肉都含有機物。
學生3:我們穿的棉布、絲綢、各種化纖面料都含有有機物。
學生4:我們生活中用的中型筆、飲料瓶等塑料制品、橡皮、汽車輪胎等橡膠制品,都含有有機物。
(圖片展示)多媒體展示常見的有機化合物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圖片。
(引言)我們的吃、穿、用等都離不開有機物,那么從今天開始我們學習有機物。
(板書)第三章有機物
(學生)閱讀課本第三章引言。
練習1.下列物質屬于有機物的是
(1)H2S(2)C2H2(3)CO2(4)C2H5OH(5)CH4(6)Na2CO3(7)CH3COOH(8)金剛石(9)H2CO3(10)C12H22O11
講解:除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鹽及碳酸氫鹽外,絕大多數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機化合物。也就是說有機物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物質不一定是有機物。
練習2.下列有機物屬于烴的是
(1)CH3COOH(2)C2H2(3)C2H5OH(4)C2H4(6)CH4(7)C12H22O11(8)(C6H10O5)n
探究活動一:探究甲烷的組成及分子式。
提出問題:英國科學家道爾頓在1804年在沼澤中收集到甲烷并測得甲烷的組成。其途徑是:電爐加熱→生成氣體通入濃硫酸→堿液吸收。取16g甲烷燃燒完全后,產物中有44gCO2和36gH2O。又測得甲烷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6,請推斷:
甲烷的元素組成?如何確定甲烷的分子式?請表示出甲烷的電子式和結構式?
(學生)由題給數據推測甲烷的組成元素;通過計算確定甲烷的分子式;根據分子式寫出甲烷的電子式和結構式。
(過渡)結構式僅用來表示分子中原子的連結順序,不能表示分子中原子在空間的分布。我們知道了甲烷的分子式和結構式,那么甲烷分子的結構是什么樣的呢?
探究活動二:探究甲烷分子的結構。
已知:實驗測得甲烷分子中4個C-H鍵完全相同,每相鄰的兩個C-H鍵之間的鍵角、鍵長、鍵能都相等。
(活動)同學們利用手中的硬紙板、橡皮泥、小番茄、牙簽等,制作出你們認為甲烷可能的空間構型。
提問:請××同學來總結你們小組討論的結果,并展示你們的作品。
(實踐活動)依據課本P60,制作正四面體模型。
(展示)甲烷的分子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講解)結構式實際是分子球棍模型在平面上的投影,表示分子內各原子的成鍵情況。球棍模型能表示分子內各原子在空間的相對位置和立體構型。比例模型能表示分子內各成鍵原子的相對大小和在空間的相對位置。
(學生)根據甲烷分子模型結合實踐活動,說出甲烷分子的結構特點。
(講解)經過科學實驗證明甲烷分子的結構是對稱的正四面體結構,碳原子位于正四面體的中心,4個氫原子分別位于正四面體的4個頂點上,四個C-H鍵強度相同。
(投影)拓展資料:甲烷分子結構的參數——鍵角、鍵長、鍵能。
(知識拓展)在甲烷分子里,雖然C-H鍵都是極性鍵,但CH4分子是一種高度對稱的正四面體結構,四個C-H鍵的極性相互抵消,整個分子沒有極性,所以甲烷是非極性分子。
探究活動三:探究甲烷的物理性質。
學生實驗:觀察集氣瓶中的甲烷氣體并聞氣味;將集氣瓶倒置于水槽中,觀察現象。
學生活動:請總結出甲烷的物理性質;根據物理性質推測出甲烷的收集方法。
探究活動四:探究甲烷的化學性質。
(教學情境)結構決定性質,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甲烷分子是一種對稱的正四面體結構,請猜想甲烷的結構是否穩定?試說明你推測的理由。
(交流討論)小組討論后回答。
(答案)甲烷的結構很穩定。可能原因是:第一,天然氣在地殼中貯藏比較豐富;第二,天然氣能長途輸送。
(學生實驗)將CH4分別通入酸性KMnO4、溴水、含酚酞的NaOH溶液、含石蕊的H2SO4溶液中
(學生活動)請匯報上述實驗結果;根據實驗現象推測出甲烷的化學性質。
(結論)在通常情況下,甲烷比較穩定,與高錳酸鉀等強氧化劑不反應,與強酸、強堿也不反應,也證明了上面猜想是正確的。
探究活動五:探究甲烷與氧氣的反應。
(演示)點燃甲烷。
(學生)描述甲烷燃燒時的現象(火焰為淡藍色)并寫出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問題探究)甲烷是一種優良的氣體燃料,通常情況下1mol甲烷在空氣中完全燃燒,放出890kJ的熱量,火焰呈淡藍色。請同學們設計一套檢驗甲烷燃燒產物的裝置同時思考以下問題:(1)點燃甲烷前應有什么操作?(2)有幾種產物?怎么檢驗?
(學生)點燃甲烷前應驗純,燃燒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過將干燥燒杯罩在甲烷的火焰上,之后倒轉燒杯迅速倒入澄清石灰水來檢驗。
(板書)1、甲烷的氧化反應——燃燒反應
(注意)在這里化學方程式盡管已經配平,但不用等號用箭頭表示。這是因為有機化合物參加的化學反應往往比較復雜,常有副反應發生,同時用結構簡式代替分子式。
(教學情境)目前,大部分城市正在進行燃氣改造工程,即將管道煤氣改造為天然氣。
第一,根據煤氣和天然氣的燃燒反應方程式,判斷燃燒相同體積的管道煤氣與天然氣,消耗空氣的體積較大的是哪種氣體?
第二,燃燒管道煤氣的灶具如需要改為天然氣,灶具將如何改進?若不改進可能會產生哪些不良后果?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后,展示討論結果。
(資料卡片)第一,閱讀課本P61資料卡片。
第二,我國煤礦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中,絕大多數是由于瓦斯爆炸,約占特大事故總數的70%左右。我國目前國有重點煤礦大多數屬于瓦斯礦井,其中高瓦斯礦井和突出礦井占全國礦井總數的44%。
第三,2005年2月14日,遼寧省孫家灣煤礦發生一起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14人死亡。事故的原因是由于巖爆造成大量瓦斯異常涌出,局部停風造成瓦斯積聚,工人違章帶電檢修,產生電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問題探究)根據以上資料,瓦斯爆炸的條件及預防措施是什么?
(歸納總結)瓦斯爆炸的條件:一定濃度的瓦斯、高溫火源的存在和充足的氧氣。
防止瓦斯積聚的措施:加強通風,杜絕火源。
探究活動六:探究甲烷與氯氣的反應。
(過渡)大家看到,甲烷與氧氣反應要點燃,那么與比O2氧化能力更強的Cl2反應時是怎樣的呢?
(播放視頻)甲烷與氯氣的反應。
(提問)看完了這段動畫,同學們再來總結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總結)氯氣的黃綠色逐漸消失,瓶壁上有無色油狀液滴生成,水面上升、試管中有白霧產生,石蕊變紅。
(動畫演示)甲烷與氯氣的反應。
(問題探究)為什么氣體顏色會變淺甚至褪去、有油滴出現?為什么量筒中的液面上升、有白霧產生,石蕊會變紅?甲烷和氯氣反應會有哪些鍵發生斷裂和形成?
(結論)甲烷與氯氣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氯化氫極易溶于水,氣體總體積減少,導致試管內壓強減少,氯化氫溶于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白色酸霧,氯化氫溶于水顯酸性;碳氫鍵斷裂、氯氯鍵斷裂。
教師書寫甲烷一氯取代反應方程式,學生仿寫一氯甲烷與氯氣進一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師)甲烷分子里的氫原子是被氯原子逐步取代的,共生成五種物質,四種取代產物。我們稱這種反應為取代反應。請大家由剛才的動畫思考,什么是取代反應呢?(學生很有興趣的大膽猜測、估計,試探說出取代反應的涵義。)
(比較)對甲烷的四種取代產物從狀態、俗名、溶解性、用途四個方面進行比較。
(強調)CH4的四種氯的取代產物都不溶于水。在常溫下,CH3Cl是氣體,其他三種都是液體,CHCl3和CCl4是重要的有機溶劑。這些產物都屬于鹵代烴。
教師:我們以前學習過置換反應,置換反應與取代反應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請思考討論后填寫下表?
(比較)將取代反應與置換反應從生成物中是否一定有單質、影響反應進行的因素、反應是否可逆等方面進行比較。
(知識拓展)甲烷的受熱分解。
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加熱至1000℃,甲烷分解生成炭黑和氫氣。
氫氣是合成氨和合成汽油等工業的原料;炭黑是橡膠和染料的工業原料。
(學生)閱讀課本第一節P60第一段,歸納出甲烷的存在和用途。
(投影)
1.甲烷的存在和用途
(1)甲烷是天然氣、沼氣、油田氣和煤礦坑道氣的主要成分。
(2)天然氣是高效、低耗、污染小的清潔能源。中國是最早利用天然氣作燃料的國家。
(3)甲烷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
(4)“西氣東送”工程是我國開發西部的一項重大舉措,可以改善我國東部能源結構。
(知識拓展)可燃冰——未來的新能源。
練習1.甲烷分子是以C原子為中心的正四面體結構,而不是正方形的平面結構,理由是()
A.CH3Cl只代表一種物質B.CH2Cl2只代表一種物質
C.CHCl3只代表一種物質D.CCl4是非極性分子
練習2.若要使0.500molCH4完全和Cl2發生取代反應,且生成的四種氯代物的物質的量相同,試求所需Cl2的物質的量。
(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開始了有機物的學習,認識到甲烷的正四面體立體結構和重要化學性質:氧化反應、取代反應、受熱分解反應,學習中重點應對甲烷分子的結構和Cl2的取代反應加以理解,要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觀點。
(課后活動與探究)查閱資料了解西氣東輸的有關知識,認識甲烷在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調查沼氣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了解我國沼氣的使用歷史和現狀。
七、反思
首先,本節課的核心問題是甲烷的結構特點及取代反應。本節課由于探究過程較多,要注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的把握,語言要精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控制好節奏,要根據時間適當調節教學內容。
其次,甲烷實驗室制取不容易,可用天然氣代替,沒有天然氣的農村學校,如果學生家中有沼氣池,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一個家庭實驗:觀察沼氣的顏色、狀態、氣味;觀察沼氣燃燒時火焰的顏色;在沼氣火焰上扣一只玻璃杯,觀察玻璃杯內壁有何現象;用澄清石灰水潤濕玻璃杯的內壁,然后再將玻璃杯倒扣在沼氣火焰上,觀察玻璃杯內壁有何現象?
再次,甲烷與氯氣反應需要時間較長,可以帶領部分學生在課外做實驗,并錄成視頻在課堂上播放,將視頻中實驗現象做放大處理,便于學生觀察。甲烷的取代反應使學生接觸到的第一個化學反應,很多學生對有機反應不熟。所以要抓住有機反應的特點對甲烷的取代反應來理解,如有機反應是分步進行的,所以無論氯氣與甲烷以何比例混合,最終都有4種鹵代烴生成。寫好有機反應方程式一定要了解反應物如何斷鍵,才能理解生成物如何成鍵。并本著在哪里斷就在哪里接的原則,更好地寫出方程式。
參考文獻:
\[1\]宋心琦.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