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學生探究興趣實驗在物理教學中,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而且是一種物理思想,同時也是重要的教學環節。物理實驗不但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能促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識和規律,激發學生們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一、精心設計實驗方式,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難免會碰到一些實驗效果不明顯的小實驗,其操作方式不簡便,可見度比較低。這就需要教師對這些實驗加以改進,在原有實驗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有時只要另外添加一些其他“試劑”,實現效果就會比較明顯;有時利用生活中的簡易物品加以替代,就可以使操作變得更為簡便。實踐證明,對于一些抽象難懂的物理知識,采用實驗方式加以解決,可以增強知識的直觀性,使學生一看就懂,并加深他們對知識的印象。如果物理教師能夠對每次的實驗教學都仔細思考,朝著簡單、高效的方向創新設計,往往會使實驗教學變得有趣和生動,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充分發揮實驗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加強實驗訓練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作為物理教師,要注重各種物理小實驗的設計與制作,引導學生參與到其中,不管是演示實驗、觀察現象,還是總結規律、學以致用,都要求學生親力親為,讓他們在眼、耳、手、口、腦的協調并用中提高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學“導體和絕緣體”時,要求學生用導線、鱷魚夾、小燈泡組成一個實驗裝置,用來檢驗物體是否導線。當鱷魚夾夾住鉛筆的筆芯時,小燈泡開始發光,這表示電路是通暢的,說明鉛筆芯屬于導體;當鱷魚夾夾住鉛筆的木質材料時,小燈泡沒有發亮,表示電路不通,說明木材是絕緣體。此外,學生們還選用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材料進行實驗,如塑料筆、金屬、玻璃等,通過這一實驗,不但使學生掌握了哪些是導體,哪些是絕緣體,也訓練了他們的實踐技能,提高了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三、拓展實驗探究廣度,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師要緊扣教材,抓住重點難點,以學生生活為依托,拓展教材內容,用“科學探究”態度解讀教材,賦予實驗新的活力,利用挑戰與樂趣共存的實驗教學拓展學生眼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創造潛力。例如,在開展“探究串、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時,在學生對電路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為了讓學生對電路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我會在實驗基礎上,開展“部分電路短路與全電路短路連接”的拓展實驗,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再如,進行“用電壓表測電壓”實驗時,在學生已掌握電壓表的使用方法后,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如何用電壓表快速診斷電路故障,拓展“用電壓表判斷電路故障的方法”的實驗,無疑不失為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創新能力。
總之,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物理教學的精髓。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意識和實驗技能。
參考文獻:
\[1\]胡銀羅.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方法\[J\].數理化學習,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