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場所。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師所不斷追求的,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所在。對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策略進行了研究。
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策略教學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總結教學經驗,推陳出新,探索高效教學手段,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時間,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
一、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材是課程教學的主要資源,但卻不是唯一資源,過度依賴教材,局限在狹小的書本空間內,教學質量很難得以改善,只有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其它課程資源,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豐富學習方式,才能增強教學直觀性,保證我們的教育立于不敗之地。例如,教材內容豐富,特別是其中生動形象的插圖更是極具表現(xiàn)力,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中學生而言,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比如,以夸張手法和詼諧畫面而著稱的歷史漫畫,對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具有積極的效果,是歷史教學一道絢麗的風景線。
二、創(chuàng)設相應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作為歷史教師,要善于誘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讓他們真正走進歷史情境、感受人物內心,從而真正認識到歷史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形成科學的學習觀、價值觀、人生觀。要想培養(yǎng)學生“理解偏見、容納悖論”的人文精神,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情景假設、角色扮演等方式。例如,在教學“左宗棠收復新疆”這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采取交流討論的教學方式,具體步驟是:先讓學生閱讀教材和相關材料,然后給他們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是左宗棠,你應該如何收復新疆呢?學生在積極的交流討論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此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別的教學方式,比如,可以讓學生走向講臺,針對某一話題展開分組辯論;還可以組織學生編演課本劇或歷史劇;讓學生自主編寫歷史故事,撰寫歷史論文等,這些方式都具有生動、活潑的樂趣性,不但會讓學生感覺趣味十足,也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歷史學習活動中,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采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近年來,現(xiàn)代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特別是多媒體的應用打破了傳統(tǒng)格局,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言傳身教”的靜態(tài)教學模式。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特點,將形、聲、色有機結合,借助掛圖或實物模板給學生逼真的形象感受,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感官刺激,遵循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例如,在學習“開國大典”這一部分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開國大典的視頻錄像,當學生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中國人民解放軍昂首走過天安門前的時候,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既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又起到了思想教育的效果。
總之,在新課改活動中進行諸多實踐和大膽嘗試,其中既有成功案例也有失敗之處,但不管如何,通過實踐過程,都提升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職業(yè)素養(yǎng),對構建高效初中歷史課堂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