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科是一門自然類學科,反映了人們對生命現象和生物活動規律的認識,在培養學生科學價值觀和拓寬視野方面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生物教學問題情境探究興趣新課改要求教學活動要以生命科學為基礎,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制定教學方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下掌握知識,并得到全面發展。
一、創設相應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課堂上的啟發探究是激發初中生學習生物的有效手段。作為生物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誘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努力思考,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陳憲章曾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產生疑問,才能促進思考,因此,教師要利用教材知識和學生的求知心理之間的不協調,將學生引入相應的問題情境中,但是要注意引入的方式應循序漸進、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思維空間。例如,在學習“綠色植物葉的結構”時,單純觀察葉片結構示意圖的過程非常枯燥,此時,教師可以設計有效問題,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以更好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如設計這樣的情境:荷葉上面有很多滾動的水珠,水為什么不會滲透到荷葉內?以此引出“葉表面角質層”,并讓學生推測角質層的作用。
二、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活動的一個典型特點是不允許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在傳統“填鴨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枯燥乏味的講解已經難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周邊的多種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技術等,它圖文并茂、生情兼備的技術優勢,可以有效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各個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例如,在教學“人的生殖和發育”這一課時,雖然學生對書本上的知識比較感興趣,但是對于“人體生殖”方面的詞匯卻“羞于啟齒”,因為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對于生殖方面的概念是懵懂的,如果單純運用語言表達,不但不能讓學生清楚的掌握新知識,還有可能令他們感到枯燥與乏味。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從網上篩選出幫助理解的“人的生殖和發育”視頻等資料,再由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和總結,不但可以讓學生清楚地了解人的整個發育過程,還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滲透,讓學生懂得每一個生命都來之不易,要做到珍愛生命、感恩母親。
三、學會傾聽學生心聲,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
一名優秀的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尊重學生思維方式,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激發學生思考的欲望和回答問題的熱情。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給予回應。比如,點頭或者微笑示意,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例如,在學習動植物細胞的不同點和相同點時,教師要讓學生自主總結歸納,并通過追加提問來完善學生們回答的方式,這樣一來,會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總而言之,我們教師要不斷接受挑戰,完善自我,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發揮學生的主體優勢,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