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除了對世界地圖、經度緯度、天文知識等進行學習外,鄉土地理知識同樣重要。學生通過鄉土知識的學習,能夠更加地了解自己的家鄉,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歸屬感。地理教學與鄉土教學巧妙結合,如案例教學、野外考察、研究學習等,讓教學的方式變得多樣豐富。
高中地理鄉土地理結合策略“鄉土”在高中新課標中主要是指中學所在的縣一級區域,或者省一級區域。“鄉土地理”,主要是指中學所在縣或省一級區域的位置、氣候、地形地貌、植被、礦物質、交通、產業分布等知識。首先,對此本論文對鄉土地理與地理課堂結合的意義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其次,對鄉土地地理教學的特點進行分析,再次探討了鄉土地理與高中地理教學結合策略及教學中常見問題,最后進行全文總結。
一、鄉土地理要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必要性
(一)提升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興趣
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過程,大多數的地理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離的較遠,難以讓學生有直觀的感覺與深刻的記憶,使得地理教學變得難以理解,只能死記硬背地理知識。然而,鄉土地理的融入,能夠很好地解決此類教學問題。通過參照家鄉氣候、地形地貌等地理知識與高中地理教材中相關知識點進行對照學習,讓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識,同時也使得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二)促進學生吸收新地理知識
學生對鄉土地理具有很強的親切感,出生及成長都在這里,對生活地方周邊的河流山川、草地森林、季節變換、氣候溫度等信息都有一定感官上的了解,只是還沒有針對其地理知識進行系統化的認識。如在地理課堂上,將鄉土地理進行對照講解,就會讓地理知識中的術語、概念更容易讓學生理解與吸收。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實踐探究的精神
書本中的地理知識取材于生活實踐,并應用于生活實踐。因此,學生進行地理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本上的學習,還需要學會就近取材,對感興趣的現象進行研究探索。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自發自覺地進行地理知識點研究,并通過吸取大量的知識與資料,以及使用各種方法進行解釋與說明,形成項目的體系,使學生的實踐探究精神得到了培養。
(四)有利于學生愛國情懷的樹立
對鄉土地理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家鄉的地理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很自然地讓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得到提升。然而將鄉土地理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進行相結,使得學生對中國的地理知識有了更進一步了解,讓學生樹立愛國情懷。
二、教學特點分析
(一)“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
鄉土地理教學通過開展實踐教學,讓學生更好地觀察生活周圍環境、社會現象并有效地引導其應用于生活。此種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出了“學生為主”的理念,與以前“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差別。兩者之間的區別在于:一是鄉土地理教學更加地強調學生的參與性,鼓勵其深入實際研究,參與實踐活動;二是鄉土地理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間協作能力,讓學生能夠資源共享,共同進步。
(二)“鄉土風情”的教學內容
在進行鄉土地理教學時,其教學內容需要按照各自學校不同的地理位置、人文特色、自然環境、經濟現狀等特點進行設計。由于每個地方的地理情況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鄉土教學的內容都各具本地文化特色,各自有所側重。
(三)“服務當地”的教學目標
鄉土地理充分地體現了本地社會經濟、人口、資源、自然環境等重要信息。因此,對于已具有一定知識基礎、閱歷、觀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高中生,對鄉土地理學習中,不但有助于其充分的認識并了解家鄉特征及優勢,而且還可以通過教師的指導,開展獨立的本地地理研究。通過對當地某一地理現象或者問題進行調查研究與分析,有助于家鄉更好的建設與發展。
三、鄉土地理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結合策略
(一)本土案例教學
由于高中生的活動范圍及經驗相對較小,因此對于當前地理教材中的案例缺乏直觀的認識,使得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就有難度。對此,教師選取本地的地理情況作為案例,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直觀想象與理解地理知識。
(二)研究式教學
研究式教學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教學方式,主要是指根據所學的地理知識,使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并解決某一地理問題的研究學習過程。該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了考察或調查、實驗、觀測、評價等,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項目進行選擇。
(三)本土實地考察
本土實地考察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自身實踐能力,老師應該鼓勵并積極組織學生走出課堂,感受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老師將班上的學生進行分組,并指定組長對組內任務進行分配。老師則需要提前對考察的路程進行考察,以及必要的緊急醫療用品(如創可貼、紗布、消毒水等),為學生準備必要的考察工具(如放大鏡、指南針等)。本土實地考察的對象的選取既可以是本地的土壤、地形地貌、植被等,也可以選取本地交通分布、人口分布、工業分布等;既可以鍛煉學生地理技術及實際操作能力,也能夠提升學生人際溝通能力。
四、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切忌鄉土教學占主導
鄉土地理教學雖然重要,但是應該分清高中地理教學的重點。如果在課堂上教學內容中無鄉土地理教學內容的時候,老師必能強行的增加過多鄉土地理知識,導致正常的授課時間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忽視了課堂中的難點與重點的講解,這種情況會使得學習產生反效果。如果在引用或者進行鄉土地理知識的舉例與學習的時候,不能舉例過少或者舉例不具代表性,這會導致教材知識難以得到學生的充分理解,使得鄉土地理無法起到相應的作用。
(二)鄉土地理知識引用不當
老師在傳授地理知識的時候,要引用或者講授前需要做好資料的篩選,對本地地理知識的資料進行審核,保證知識的正確性。否則,將會讓學生吸收錯誤的知識,導致以后難以糾正。
五、結語
綜上所述,鄉土地理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相互結合,相互補充,讓現代地理教學更具科學性,符合時代教育的發展方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學習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在鄉土地理與高中地理相結合的策略中,既要注重實踐的結合,也需要把握好尺度,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得到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宏.試分析鄉土地理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相結合策略\[J\].成功,2013,(20):148.
\[2\]倪文影.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鄉土地理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2002,(02):129-130.
\[3\]張海莉,劉軍偉,鄧英達.基于新課標的高中鄉土地理教學探討\[J\].消費導刊,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