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它激勵著人們上進,鼓舞著人們努力。酉陽縣民族小學校將教育夢、學校夢和“中國夢”有機結合,秉承“為師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基”的理念,努力打造民族、科技特色,創新機制,科學管理,奏響了學校求實奮進的樂章;嚴謹治學,特色凸顯,編織著“民小名校”的夢想。
創新一流名校夢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教育人的夢。學校是教育夢開啟的地方,我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酉陽民族小學的“名校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基本情況
酉陽縣民族小學校始建于2001年,學校雖然年輕,但發展較快,現有66個教學班,4197名學生,194位教師,是全縣辦學規模最大和少數民族比例最多的一所直屬小學。
建校以來,學校認真落實原市長包敘定、王鴻舉同志的指示,以創建“重慶市名校”為目標,堅持“為師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基”的辦學理念,發揮“欲為校先,敢為人先”的立校精神,堅定走“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之路。學校先后榮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民族文化進校園示范學校”;重慶市“依法治校示范學校”“民主管理示范學校”“科技教育特色學校”“教育科研基地學校”;縣級“示范小學”等190多項榮譽,成為全縣小學教育的一面旗幟。
二、名校夢想
“十二五”之初,根據酉陽縣委、縣政府確定的酉陽教育“崛起武陵山,領先渝東南”的戰略目標,縣教委振興酉陽教育的“六大行動”的總體要求,我校按照“高規格辦學、高品味教育”的方向制定了十年規劃,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是:2012年建成渝東南名校,2015年建成重慶市名校,2018年建成武陵山經濟合作區知名小學,2020年建成全國知名小學。
三、追夢路徑
(一)著力理念建設,以思想引領人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辦一所什么樣的學校才可以實現真正的教育?我常常在追問,也時時在思考:一所學校要快速發展,要有生氣、活力,形成特色,最需要什么?
我校在不斷的追問、思考中,提煉形成了系列辦學思想。確立了“為師生終身的發展和幸福奠基”的辦學理念,定位了“民族科技,傳承創新”的辦學特色,形成了“依法治校,人文管理”的治校方略,提出了“全面優質,個性卓越”的校訓,倡導“健善達觀,共榮成長”的校風、“崇真尚美,博采眾長”的學風和“樂教善新,厚德博學”的教風。
(二)科學規劃發展,以智慧凝聚人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辦學夢,校長要讓學校成為辦學夢想成真的平臺,就要積淀師生員工的共同理想追求、尊重文化傳統、規范行為準則。十多年來,校長帶領全體師生先后出臺了《校園整體建設規劃》《“十一五”發展規劃》《“十二五”發展規劃》等文件,這些規劃是師生集體智慧的結晶,體現了學校發展的共同目標,振奮了師生的精氣神,集聚了學校發展的正能量。
(三)構建人本制度,以管理激勵人
校長一定要善于學習,實施人文管理、人文關懷,團結所有教師沿著學校既定的發展目標奮進。同時還應該高瞻遠矚、統籌全局,不斷完善學校的管理制度。必須集思廣益,立足校情,要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做到合理化、科學化。我校從2004年開始實行教師積分管理,涵蓋教師德、能、勤、績各個方面。首先在教職工代表大會上通過,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又與時俱進對教師積分細則進行修正,做到全體教職工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讓教師心悅誠服,使制度真正成為了調動教職工工作積極性的催化劑。
(四)打造卓越課堂,以夢想成就人
我校認真踐行市教委卓越課堂“九大行動”計劃,實施夢想教育,打造卓越課堂,實現了教育教學的“三個轉變”。
首先,是理念之變。學校把課改突破口放在夢想課堂,抓住“生”這個關鍵詞,把如何實現學生的人生需求作為課改的出發點,在課堂中體現“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問題比答案更重要,信任比幫助更重要”理念。其次,是模式之變。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課堂關注的是“生要”而不是“師給”,打造師生學習共同體。第三,是評價之變。化單一的文化成績評價為學生綜合評價,只要學生進步了就是課堂成功了,這種評價方式助推了夢想課堂的發展。通過這三個轉變,促進了課堂教學的高效和卓越,2012年4月18日~22日,學校成功承辦了全國夢想課程研討會,受到了來自13個省市的250多名代表廣泛好評,切實助推了學校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五)傳承民族文化,以特色拓展人
酉陽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民族風情濃郁,是“土家擺手舞之鄉”。學校以“六個一、六走進”作為載體來傳承優秀民族文化。一是組建了一個團隊,走進土家文化發祥地;二是編印了一套教材,走進校本課程(讓土家擺手舞、土家民樂民歌、土家民間藝術走進校本課程);三是成立了一個藝術團,走進民族文化宣傳(有儀仗隊、民樂隊、木葉歌隊、舞蹈隊、合唱隊等);四是確定了一個主題,走進校園文化(已舉辦校園民族文化藝術節5屆,傳承和弘揚土苗優秀文化);五是建設了一個中心,走進科教研究;六是建立了一套機制,走進教師考核評價。目前,學校已建成“全國民族文化進校園示范學校”,真正體現了民族教育特色。
(六)注重科技創新,以實踐培養人
科技是我校的一張名片。學校充分利用縣科技活動中心落戶的契機,切實實施科技教育,開展課程研究、科技科研、興趣小組、科技節、科普陣地、科技賽事等活動,培養了師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2009年以來,學校獲得各級榮譽19項,教師、學生獲得各級獎項198項,建成了“重慶市科技特色學校”、“重慶市科普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七)加強對外交流,以合作發展人
我校充分發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輻射功能,切實加強與市內外友好學校的交流。近幾年來,學校接待縣外市內友好交流68次,市外5次,湖北省鶴峰縣教育局、科協、科技館,湖南省湘西州教科院,山西太原、貴州大龍等教育考察團先后到校調研,感慨酉陽學校工作務實有效。
學校工作多次獲得重慶市教師研修網、重慶電視臺、華龍網、中國文明網、中國教育發展網、中國報道、人民網等17家媒體公開宣傳報道。我們認為,合作與交流、報道與宣傳能夠促進名校的發展,促進學生的發展。
十多年來,全體教師不斷餞行素質教育理念,探索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新途徑、新方法,使學生素質得以全面發展,學校的各項考核指標位居全縣前列,著實激發了教職員工的事業成就感,提升了師生的幸福指數。
有夢想的地方就會充滿希望、有夢想的地方就會生機勃勃、有夢想的地方就會彩虹滿天。實施管理創新是民小人不變的夢想,建成一流名校是民小人永恒的追求。只要樂于放飛夢想,敢于不懈追夢,教育人的人生就會無限精彩!
參考文獻:
\[1\]小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南通教育博客,2008-03-26.
\[2\]季順玲.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科技信息,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