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高效率的抑制病癥
現在主流的西醫,以高效率的抑制病癥,改善病人的自我感受而深受患者的喜愛。隨著現代各種慢性病的風行,靠著西藥來抑制癥狀的同時,患者也因為長期服藥而誘發了眾多原發疾病之外的健康問題,在終生服藥的陰影下,許多患者的生命質量每況愈下。這樣的境況,也促使很多人開始尋找一些更加安全的醫治方法。
因為西藥所提供的成分多是針對癥狀,而非機體自身修復的,那么治標不治本的帽子始終會戴著。西醫要想繼續在未來保持霸主的地位,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與營養學聯合,如果西醫愿意正視營養在身體康復中的作用,那對許多人來講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如果西醫對營養無法認同,那就只能寄希望于基因療法、干細胞療法的發展,能夠人工修復機體的各種損傷。不過,如果科技能夠發展到這個水平,人類的壽命將會增加不少。
中醫的加速優勢
中醫的很多技術手段是幫助身體解除束縛的很好的工具。其中在家庭保健過程中能運用的基本上是穴位按摩或者是經絡按摩。其他的一些手段則必須在注冊醫師的協助下才能完成。關于穴位按摩和經絡按摩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今天我只舉個例子讓大家能夠理解它對我們身體能起到的作用。
穴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像開關一樣,對身體資源調配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刺激穴位的情況下,可以快速地使身體的現有資源得到重新分配,去支持特定的器官或組織。有一次外出吃飯,在席間有位朋友突然胃疼難耐,疼得直冒虛汗。剛好我在旁邊,沒有帶營養素在身邊,即使帶了,這種情況也很難用營養素來緩解。所以,我幫他做了針對胃疼的穴位按摩,8分鐘之后,疼痛完全緩解,還能夠簡單吃點東西了。但我囑咐他回去之后要進行營養補充,不然這種情況一周之內還會復發。沒想到他回去之后,以為胃不疼了,就沒事了,也沒吃營養素,結果一周不到真的又復發了,疼得死去活來的,直后悔沒聽我的話。所以,中醫也可以快速治標,但想要標本兼治,必須要有營養的支持,不然癥狀會很快復發。
營養素——機體修復的最佳途徑
對于身體本身而言,機體的修復才是治療的終極目的,只有機體修復了,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康復。癥狀控制是為機體修復爭取時間。在機體修復方面,醫學營養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營養療法所提供的是修復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好的營養補充劑可以為身體提供優質的材料讓其得到修復。然而在癥狀控制方面,在一般人的眼中,營養素顯然比不上西藥來得快。這對于追求控制癥狀的人來講,是制約營養療法的一個重要的短板。
如果從營養的角度出發,只有克服對癥狀控制的短板,才有可能被更多地人接受。而對癥狀的控制其實不應該成為營養學的短板。在歷史上維生素C是治療壞血病的最好藥物,維生素A是治療夜盲癥的最好藥物,維生素D和鈣是治療佝僂病的最好藥物……只是在面對更復雜的病癥時,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將各種營養組合起來對抗病癥?
從我們的研究和實踐經驗看,營養素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控制癥狀,例如臨床上藥物很難控制的發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我們可以在不依賴藥物的情況下,用營養的辦法把這些癥狀在1~7天內控制好。這樣的結果已經可以媲美藥物的療效,卻不會有副作用,同時也能夠支持機體的修復。相對于中醫的精奧、西醫的科技水平的制約,在未來的幾年,最有可能的是來自營養學的突破,當營養學突破了療效的限制時,必然會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這種安全的,又能快速控制癥狀的維護健康的辦法。
營養為中心,中西醫為基本點
很多人會習慣地把中醫、西醫、營養獨立來看待,甚至對立起來看待,在我看來,其實它們都是維護健康過程中的必要手段,有各自的優點,也有各自的缺點,但是如果能夠把它們組合起來使用,將妙用無窮。
可以用一個比喻,來闡述中醫、西醫、營養之間的關系。如果把身體比喻成一部帶定速巡航功能的汽車,那么營養則是汽油,中醫是油門,西醫是剎車。在沒有異常路況的情況下,可以借助營養及自帶的定速巡航功能,在不踩油門和剎車的情況下,也能讓身體正常運作。但在異常狀況時,你可能有時需要踩踩油門,有時需要踩踩剎車。
如果能夠理解中醫、西醫、營養這三者之間的關系,那么在維護健康時便能夠靈活地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措施。當身體被束縛,需要突破時,可以借助中醫的一些技術手段來助一臂之力,打開身體自我修復的程序及力量。當身體的反應過激,有可能會產生新的風險的時候,則可以借助西醫快速控制癥狀的優點,適當剎剎車,讓身體在安全的前提下得以修復。運用中醫和西醫的前提是在營養有效介入的情況下,營養作為動力的源泉,能夠保證在踩油門的時候有足夠的燃料作為身體修復的動力。融合的力量是最大的,在維護身體健康的過程中,理想的模式是以營養為中心,中西醫為兩個基本點,協同作用,發揮最大的功效。
立體營養:具有很強的個性化治療功能
現在所說的立體營養和傳統營養有著很多不同之處,首先主體不一樣。傳統的營養研究多以營養成分為主體,而立體營養應該以人為主體。其次,立體營養更注重多因素綜合分析,傳統營養因素越單一越好。其三,立體營養應該帶有很強的個性化治療功能,而傳統營養更多仍在關注不足與過量的問題。
立體營養除了保留原先的預防疾病的作用,現在已經提升到了治療的高度,當然對于急癥,用營養治療比較慢,很難達到一個快速的療效。人體出現疾病是因為身體中各類營養的失衡,而立體化的營養治療主要是改變人體內營養素的這種失衡狀態,以達到對機體的修復作用。但不同種類的疾病,其營養失衡的狀態是不一樣的,所以對于不同的疾病,以及疾病的每個階段給出的治療方案都有所不同,需要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對于營養治療來說,其用的“藥品”主要為食物、營養強化食品或者營養膳食補充劑,其參考的檢查可以是代謝組學的檢測結果,也可以是西醫中的各項檢測結果,然后給出相應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