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火熱的上海房地產市場,卻不是人人都享受溫暖。絕大多數的別墅樓盤的整個2013年過得都不太順心。盡管有綠城·玫瑰園一躍而成為全國頂級別墅銷冠,盡管包括南山·雨果、九龍倉·蘭宮、世茂·納米魔幻城等個別項目銷售一路飄紅,但絕大多數別墅項目,尤其是經濟型別墅樓盤的銷售,都遇到了問題。
“限墅令”公布自2003年,自那以后,在別墅市場中有一個觀點一直占據主導的宣傳地位:別墅是賣一套少一套。物以稀為貴,誰都知道這里的價值,更何況在中國買房,多少是帶有一些投資意味的,越少的商品意味著越高的價值,照此理論,別墅照理應該是市場里的香餑餑才對。可問題是,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發現,號稱“賣一套少一套”的別墅,在這幾年里不但沒少,反而似乎越來越多了,真相揭露了之后,別墅的麻煩也就來了。大批自詡別墅的物業賣不掉,成了不折不扣的滯銷商品,更有甚者,人們進而發現即便是已經被賣出去好幾年的別墅社區,其入住率也低得可憐,大多都僅有1-2成。花大價錢買回的別墅居然都不住,究竟是不想住還是根本住不了人?不管怎樣,這里必然有問題。別墅產品由此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

危機首要根源,在于要直面為何在“限墅令”的條件下,別墅反而越來越多的現實。這相當程度上要歸功于開發商無盡的想象力和抄襲能力。好比在當前依舊有著一定知曉率的“90墅”——最初當達安圣芭芭“河谷三號”推出前無古人的“90平方米”小別墅,市場一片驚嘆和贊譽之聲;然后綠地推出了其“全新”的“90墅”產品并在全市多個遠郊區域復制,一眾媒體(包括《租售情報》在內)明知不是其首創、并且也的確已經發現該產品存在許多居住、生活上的問題的前提下,卻還依舊幫其搖旗吶喊。在這種充斥著許多抄襲模仿痕跡和商業利益的共同吹捧之下,長期來看給別墅市場帶來了許多后患。別墅越來越多,甚至越來越泛濫,而且越來越廉價——稀缺價值被不斷湮沒,夢想也在不斷地被利用,別墅在相當程度上,居然被市場演繹成一個廉價的貴族,這顯然不是其健康發展之路。
上海土地成本愈來愈高及限購限貸的政策,顯然對總價頗高的別墅市場有著更為顯著的殺傷力。極少有人會在首次購房的時候選擇別墅,盡管那幾乎是所有人關于居住的終極夢想。在當前人手一張房票的市場背景下,別墅產品似乎也希望在首次、至少是首改的買方人群中占領一些份額,這似乎是最為無奈也最為現實的做法,而這一切,歸根結底還是別墅概念及產品在過去的幾年里被演繹、被復制得過于泛濫之故。
別墅在大多數人的想象里,依舊是闊綽的尺度,天地遼闊的花園、獨門獨院的尊貴……這也是綠城·玫瑰園等別墅樓盤收獲良好業績回報的主要原因,畢竟在它們身上還有純粹和完整的別墅印跡,其他一眾滯銷的“別墅”盤,2014年的路不知會怎樣走,想象不出。這里需要反思的有太多太多,而結果,一定就存在于反思之后。
玩概念的,終有一天會被概念玩。踏實點、耐心點,比什么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