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原諒,我們必須要把年終盤點的最后一個事件,交予我們所處的這個傳統媒體行業。《東方早報》一則關于“紙媒未死,我們邀您讀到天荒地老”的頭版廣告刊登后不足一個月,一份創刊至今已有15年歷史,發行量達數十萬份的滬上主流報媒被宣布停刊。這種無限接近“突然死亡”的結束方式,讓所有身處傳統媒體行業——不管是體制內的官媒,還是體制外的草根媒體,都頗有一些唇亡齒寒的悲涼感。媒體行業的巨變已經開啟,媒體未來將向何處去,誰都沒有方向。即便是在最寒冷的季節向所有傳統媒體行業從業人員打氣的《東方早報》,也據說要在幾年之內完全轉向電子化發行……
媒體人必須反省自身的問題了。“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的警告出自《我的團長我的團》中龍文章之口,如今在《新聞晚報》事件之上得到了最為冷酷的印證。
冬天其實早就已經到來,2012年,各大高校曾經風光無限的新聞專業被教育部列為警示專業,這意味著這一行業所能提供的崗位已經無法接納每年高校畢業生的數量。傳統媒體的經營狀況日漸慘淡,許多媒體平臺,包括報紙、雜志正在快速消亡。在強大的經濟壓力之下,媒體人的堅持正變得愈發脆弱,所謂新聞理想或媒體理想,在廣告金主的誘惑之下毫無抵抗能力。不堅持的結果令媒體變得愈來愈工具化,不轉變的結果則是其傳播思路不斷僵化,傳播效力也變得愈發低下。

堅持——在當前媒體行業中,這簡直是一個最奢侈的用詞。抱歉,我們忘了這個詞一年前已經被定義為“臟話”。然而“堅持”在我們心目中卻依然高貴。我們很沉痛地看到,在從事房地產市場和新聞報道的眾多媒體平臺中,越來越多的媒體正在淪為各大樓盤的售樓處,廣告影響力日漸式微,“電商”這種帶有明顯結果導向的全新媒體經營模式,迅速成為許多媒體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盈利方式。姑且不論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否經得起拷問,但必須指出媒體無比接近“售樓”功能,必然是一種短視行為。毫無疑問,這種所謂的“電商”,讓“堅持”變成了笑話,讓“操守”變成了商品,讓“公信”變成了荒唐。公眾媒體不再受人信任,那便喪失了生存的基礎。
吊詭的是,《新聞晚報》從未涉足“電商”,但最先死亡的卻是他們。而那些喪失了生存基礎的,眼下卻活得無比滋潤。
轉變——在當前媒體行業中,這簡直就是一個最時尚的用詞。抱歉,我們忘了這個詞在很多年前就已經被無數“先知”提及,就好像答案全都在他們心中。然而“轉變”是一個無比艱辛的跋涉,沒有榜樣可以模仿、沒有先例可以引為經驗或者教訓。越大的媒體,轉變越是困難。一壁是早已在體制內僵化的頭腦,一壁是嚴峻的市場現狀,誰都知道要轉,然而究竟要怎么轉?到底要轉到何方?以何種方式轉?好多困惑只有靠探索才有可能接近答案,或者也會因此越來越遠離航道,媒體行業,這么多年來從未如此徬徨過、掙扎過、無助過。
抓緊互聯網,抓緊當下所有全新的傳播途徑,包括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是當下所有媒體,包括《租售情報》統一的認識。只是除此之外,別的似乎也沒有太多的進步。互聯網一定是個抓手,然而技術的革新并沒有帶來思路的明晰,當前的媒體,不管新舊,都陷入集體的迷茫。
整體迷茫的當下,堅持和轉變盡管變得愈來愈難,但必須要說,這已經不是理想問題,而是生存的需要。我們依舊堅信,媒體行業一定會在一個不知道時候的時候,從絕望中生長出希望,從質疑中生長出信任,從卑微中生長出偉大。而在這之前,《租售情報》會繼續堅持,繼續轉變,至少,這能保證《租售情報》一直保持抬頭挺胸的姿態。至少,這是我們目前所能做的最好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