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模式使語文課堂變成真實的課堂,趣味課堂,靈動的課堂,使學生在有效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所最求的。本文重點探討了幾種常用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希望對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教師 "學生
【中圖分類號】 G623.2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5-6517(2014)08-0063-01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學科中的一門基礎課,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思維、創新能力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在新理念指引下,語文教學課堂呈現出多種模式,學生在多模式下的語文教學課堂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自己的創造力、想象力,從被動學會向主動學習轉變。下面就常用的一些教學模式做一些分析。
一、多媒體教學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對未來教育做了如下概述:未來教育=人腦+計算機+網絡。教師要善于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邊聽聲情并茂的錄音,邊看栩栩如生的畫面,邊欣賞形象化的詞句,在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下,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從而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并深刻領悟文章的內涵。如在教《東方之珠》一文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講授新課前,先投影幾幅展現香港獨特魅力的圖片,再請學生口頭簡要描述畫面,談談感受,學生便迫不及待地想要走進課文,了解香港。在接下來的教學中,筆者同樣利用形形色色的圖片來引領學生充分感受香港的美麗繁華,那一幅幅生動的感官畫面所帶來的沖擊是文字所不能給學生的。
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充分認識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積極參與學習知識全過程的一種重要學習途徑,它是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體現。它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尤為重要。教師角色由原來處于中心地位的知識講解員、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課堂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學生提問,教師點撥,變式訓練,學生自行歸納小結等做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三、對話型教學
對話型語文教學就是通過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的平等對話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獨特體驗,實現彼此視界的融合,并最終實現學生主體自我建構的教學。它是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好生成性教學的非常關鍵的一環。教師應該充當好課堂教學中對話的主要組織者和引導者,促成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有效對話,從而使課堂教學具有較強的生成性。
四、分組教學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采用班級教學模式人數多、時間緊、任務重,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參與討論的總是幾個佼佼者,絕大多數學生得不到發言機會,體會不到成功感,不少學生在幾年的時間內都只是聆聽者,難有參與機會。為端正教育思想,為面向全體學生,為彌補班級授課的缺陷,我們不妨嘗試分組教學模式。分組教學模式即是小組幾人團體圍坐的形式,是面向全體學生,強化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它在教學時間不變的情況下,提供給學生的發言機會將增加幾倍。它使一群同齡人面對面地進行思想交流,使人人都能獲得自我效能感,達到面向全體學生施教的目的。
五、質疑提問的教學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啟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主動、愉快的獲取知識的積極狀態,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習興趣來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就要根據學生這樣的心理特點和學科的知識特點,合理創設情境,引發出學生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將自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給自己提出問題,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教學《沙漠中的綠洲》時學生問:“‘沙漠中的綠洲’指的是哪里?沙漠中又怎么會有綠洲呢?”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才會更有熱情與興趣。這時,教師要充分地鼓勵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讓他們帶著問題主動去探索、去思考,從而也使孩子們切實地體驗到學會和會學的快樂。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能做的應該就是通過課堂實踐不斷總結、不斷摸索,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模式使課堂語文課堂變成真實的課堂,趣味課堂,靈動的課堂。使學生在有效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 "周奕.淺談語文課堂的對話型教學[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
[2] "賀建農.語文課堂分組教學模式淺探[J].教學與管理,2000.7
[3] "馬佳.基于課例分析的小學語文課堂文化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