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教師只管教,學生只管學,師生課堂互動少,教學氣氛沉悶。教學只關注優秀學生,對后進生關注少;教師一味灌輸,學生思考少;教師大包辦,學生幾乎無法參與;只重視結果,關注過程少;拼時拼力多,科學施教……”,這些弊端在數學課堂上經常上演,導致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厭煩學習。在教育改革過程中,我們數學教師經過多番探討與實踐得出一個理念就是:自學、精講、訓練、反饋,高效、創新教學方法與內容。
【關鍵詞】 導學互動 教學模式 初中數學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517(2014)09-0014-02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正在從“獨奏者”的角色逐漸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并不斷地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從繼承性學習轉向創新性學習。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不應該被動消極接受知識,而應主動積極學習,主動參與學習,配合教師完成教學。在沒有進行素質改革的中學數學課堂中以教師居中心地位,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傳遞的新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嚴重壓制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性和創造性,打消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素質改革的今天,這種教育制度必須進行進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新課改下的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造就終生愛好學習的自主學習者,全面提升學生自由發展的潛能,使學生獲得和諧的、有個性的發展。“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它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作為首要目標,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性,進而更好的與教師配合,使教學事半功倍。
一、“導學互動”模式的內涵
1.“導學互動”的定義
“導學互動”教學是以導學結合和互動探究為特征的教學體系。它的基本理念是“變教為導,以導促學,學思結合,導學互動。”這一教學模式分為四個環節:第一環是“自學導綱”,教師先創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然后出示提前編寫好的導學提綱讓學生獨立完成。第二環是“合作互動”,學生自學中發現的問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及師生、生生互動的形式進行解決,共性的難題再通過教師精講來解決。第三環是“導學歸納”,教師先簡要的概括,然后引導學生自我歸納總結。第四環節是“反饋訓練”,這是課堂教學的終結環節,它包括兩個步驟:課堂訓練和反饋指導。
其操作流程及基本要求如下:
2.“導學互動”模式的目標與基本特征
“導學互動”模式的目標主要有:
一、它對初中數學教師的作用:提高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師教學能力、學科知識能力,使得初中數學對數學教學的熱情得到大大的提高,改變以往死板教學的模式,學生更容易接受;
二、利用“導綱”培養學生的合作意思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將數學課堂變成學生們喜歡的樂園,在其中自由充分發揮、主動學習培養創新潛能;
三、利用“導綱”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學知識的大部分基礎問題,教師針對所有學生都理解不了的問題進行解讀,這樣既提高了數學教學的課堂效率,又為實現素質教育做了更好的鋪墊,讓學生快樂學、主動學。
它的基本特征:一是以課時作為基本單位,把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以課堂訓練達標作為控制的教學過程。二是以導學提綱為中心組織教學活動,導學提綱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三是以“導學互動”作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二、初中數學“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
1.初中生生理、心理特點
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早期,學生的身體和大腦的發展都達到了一定的平衡,這為學習復雜的思維提供了理論基礎,有一定的能力去學習初中多樣的學科知識。依靠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培養并加強邏輯思維能力,可以對一些簡單的事物進行抽象的概括和總結,有意記憶成為他們記憶的主導方式。在心理方面,他們開始關注“自我”,情緒的不穩定性逐漸減弱,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重視友誼并迫切希望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為“導綱”教學提供了條件。“互動”,互相幫助、合作交流,在學習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取長補短彌補自己的不足,進而提高自己。
2.“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實施
在進行課堂教育之前,教師應該編寫好自己的“導綱”,根據“導綱”的內容進行教育教學。“導綱”是“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中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導學互動”展開的主線。課堂教學導綱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和教學的效率。在編寫“導綱”時,應注意情景的創新、問題的梯度設計和習題的多樣性。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只是在照本宣科,在教師的眼中知識是固定的,只有把概念解釋清楚,再做點練習題和相似題型的題海演練,就完成了教育教學的過程。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只是被動接受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下降,理解能力越來越差,最后變得不愿意看書、思考問題,學生的興趣降低。在這種情況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成了一節優質的數學課的首要任務。
如何進行發揮“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作用,我們以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為例進行研究。
講解導多項式乘以多項式這一課時,我們先進行新課的導入,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導入,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胃口”。在教授學生學習新知識時,先讓學生進行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將自己不懂得寫下來,有針對性的學習新課程。進行講解新課之前,對之前學過的單向乘以單向式請一兩位學生做一個回顧,強化舊知識的掌握。再進行下一步時,教師要做好中間的過渡,語言簡單簡練,讓學生從前到后的思維鏈接緊密。回顧完單向式乘以單向式,接著進行回顧學習單向式乘以多項式,例如:a(x+y)去括號,它等于a分別與x和y相乘,因此有a(x+y)=ax+ay,得出了單向式與多項式相乘等于單向式分別與多項式里的每一個因式相乘的和。
簡潔的新課導入之后就進入第二個步驟,出示由教師深入分析學情后精心編寫的具有一定教育教學思想的“導學綱領”,簡稱“導綱”,它指導學生自我學習。
進行簡要提示,提示的內容主要是本節課涉及的重要數學概念、運算法則、數學思想方法等;其次,學生預習教材內容,能認知問題并解決基礎性的問題,并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逐步發現并接受新知識的過程;最后,利用習題訓練反饋自己是否達到教學要求的目標,對知識與方法進行及時自我梳理,鞏固已掌握的新知識和新方法,同時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困惑之處。
把理論應用到課堂中,首先根據前面的導入,簡要提示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運算法則和數學思想,提問學生在預習中不懂、模糊的地方,讓學生們先進行合作交流討論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提問,每個小組派代表說出他們遇到的問題,老師集中解決,教師在講解多項式乘以多項式時語言要精練,思路清楚,合理利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本節課中的作用,使學生輕輕松松前后聯系學習本節課的重要內容,把握其運算法則和基本數學思想。學生快樂的學,教師開心的教,這是一種理想的課堂,“導學互動”這種好的教學模式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樂于學習,教學氣氛不再是死氣沉沉。
教學模式僅僅是促使教學目標有效達成的一種輔助手段,每一種現行的模式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沒有哪一個模式是無可挑剔的,更沒有哪一個模式能取代其他所有的教學形式。模式選擇的關鍵是在實際的運用中,是否符合學校的情況,是否為師生接受,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只有當好的教學模式、教師的靈活運用及學好的學習習慣三者結合,才能成就完美的教育。
【參考文獻】
[1] 葉瀾主編.新教育學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332.
[2] 李伯黍.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333.
[3] 宋思運.“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綜論 [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