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的帶領下,教學方式有了一定的改觀,但是部分教師仍舊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評價制度沒有進行徹底改變,導致學生對歷史學科存在偏見,造成了學生對歷史沒有興趣,教學質量低。本文根據自身教學經驗淺談一下對于農村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圍繞著提高教師水平、引導學生、緊扣教材等來構建協調和高效的課堂教學。同時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明確新時代教學目的,從本質上改變教學,從而使得農村高中歷史教學高效及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 農村高中歷史 高效課堂教學 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517(2014)09-0023-01
2014年,在高考改革新方案的推動下,專家和教師對課堂教學越來越重視。高效課堂教學的實質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內,圍繞著教師、學生、教材三者來構建協調和高效的課堂教學,高效率的完成教學。同時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明確新時代教學目的,從本質上改變教學,從而使得農村高中歷史教學高效及提高教學效率,最大的實現教學效益。要想實現歷史高效課堂,就要使課堂研究學習成為學生的樂園,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欲望,教師要創建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才能達到高效的目的。
作為一名農村高中歷史老師,很了解農村高中的現狀,不像城里高中,農村條件有限,在環境和教學的平臺上相對匱乏,而且農村孩子膽子小,不敢表現自己,基礎差,受家庭影響和環境影響嚴重,但是農村的學生熱愛學習,上課積極。那么怎樣構建農村高效課堂呢,筆者認為首先要理解歷史課堂的內涵。
歷史學科不像其他學科,是特殊學科,相對具有特殊性。它是對發生在過去的人和事的學習,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事件,是屬于凝固的知識。教師要把這些凝固的知識演變成形象的事件,或者和現實社會進行比對,讓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對歷史知識有一定的感知和了解,并實踐,演變成自己的知識。也可以說學習歷史知識是對前人思想和感情的學習,和學生產生情感交流,塑造學生思想,因此,歷史課堂是充滿生活和生命活力的課堂。
其次根據自身經驗淺談構建高效歷史課堂以下幾點思考:
一、精心備課
好的備課效果,能使課堂教學達到不同凡響的效果。通過備課能更好和更快的進入課堂,設置情景,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產生興趣和學習的欲望。教師備課應該把握教材重點,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做到啟發學生、激發學生和吸引學生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學習“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這課時,由雅典想到奧運會,教師可以把2008年中國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畫面做成PPT首頁,來吸引學生,從而引出雅典。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學習的欲望。
精心設計課程,不僅是課件和知識點的設計,還要課堂導向、氣氛等等把握。教師應該把握住課堂多維交流,以學生為主,教師輔助調節,共同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應該時刻把握住創造平等、和諧、積極的學習環境,保證高效課堂。
二、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具有信息量大、方便和直觀的特點。其可以把歷史知識、相關圖片、視頻、影視資料收集一起,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使得課堂氣氛更活躍,更形象。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去收集資料,在收集資料的同時就對歷史知識產生了興趣,比如收集和教材相關的圖片、相關的影視資料,相關書籍等,在此期間,學生就對知識有了一定了解,同時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比如在學習《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成就》一課時,這是過去的事件,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講,實在難以理解,利用多媒體教學,還原當時國情,再現當時狀況,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還可以讓學生搜集這方面的相關影片《新中國的外交成就》錄像片,了解當時美國對我國外交的方針和政策,了解我國建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采取此政策的原因等等,當時我國和那些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怎樣建立的,在國際上有什么影響等等。通過多媒體課件觀看,再現當時情景,讓學生產生共鳴,化抽象的文字知識為動畫觀看,從而達到高效的課堂效果。
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歷史教學相對而言,比較枯燥乏味,為了高效教學,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青少年中產生困難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行動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現在他們面前。”可見,空洞乏味直白的灌輸教學根本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達不到教學的目標,為了提高農村孩子的膽量,同時教會學生怎樣表達自己的見解,采用多種靈活的方式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更好地達到高效課堂。
1.設置歷史情境
情境教學已經應用到多個學科,其是把語言、音樂等融合到一起,給學生營造氣氛,是學生身處當時的歷史情境里,加深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和感悟。通過設置歷史情境問題,更好地激發學生興趣,開發學生思維,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
比如:在講《偉大的抗日戰爭》這課時,教師可以在講述“侵華日軍的罪行”,來設置情景,激發學生興趣。上課時,教師講到:哎,自1840年起,也就是鴉片戰爭開始,我國近代史就是一部沾滿了國人鮮血的恥辱史。可惡的日本帝國主義把滅亡中國當成既定國策他們蓄謀已久,在1927年,日本開始了他們野心勃勃的侵略政策,在東方會議上,日本帝國主義確定了“征服滿蒙”的武裝侵略方針。同學們,落后必定挨打啊!我們應該怎么做?通過這樣的激動慷慨的講解,用最真摯的感情來打動學生,讓學生產生共鳴,接下來,教師進行課堂講解,讓學生對歷史有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學習的過程。
2.提問
歷史知識繁瑣,為了便于學生記憶和學習思考,教師應該多提問,通過提問讓學生有思考的過程,打開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打開思維,同時吸引了注意力,促進學生思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比如:教師在講解文革時期社會形態時,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同學們聽過爺爺奶奶講過他們的故事嗎?誰給我們講講他們那個時代有趣的事情?農村的學生可以說對歷史問題相對來說有一定的了解,聽過爺爺奶奶講過那個年代的苦日子,設置這樣的提問方式,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3.表演節目
歷史劇有很多,教師可以選擇相關片段,讓學生開發思維,設計小品、話劇等節目,這樣是學生身處其中,更能深刻的感受當時的社會環境,拉近學生和歷史的距離,讓學生深刻感悟歷史,客觀準確的進行理解和分析。
比如:在講授〈羅馬人的法律〉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根據羅馬不同時代,分小組表演話劇這樣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和理解。同學們我們回到羅馬最初的城邦時代,學生一表演平民斯提赫,學生二表演貴族菲力,學生三表演法官。平民斯提赫經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了一片土地,辛苦種植莊稼,快豐收的時候,被貴族菲力坐馬車踩壞,這是貧民告到法官,法官……通過話劇讓學生深刻理解,在公元460年那個時代,羅馬人的法律是為保護貴族而設立的。
作為一名農村高中歷史老師,應該積極打開教學方法和思路。必須按著農村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了解學生,認識學生,把教學方式打造成最符合農村學生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要學生發散思維思考,獨立學習,自我分析問題,評價歷史人物,引導學生養成學習歷史的好習慣,同時培養農村學生大膽發言,敢于表達自己的習慣。因此,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結合資料,改變傳統教學放來,爭取達到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 王俊.回歸教學本質,構建高效課堂[J].天津教育,2008(5).
[2] 湯紅琴.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教學現狀及策略探討[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6(4).
[3] 張敏.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探究[J].新課程學習,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