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以閱讀教學為基點,做個有心的“插柳者”,根據教材的特點、寫作訓練的要點,精心選擇讀寫的結合點,練精、練準、練活、練實,架起閱讀與寫作的橋梁。
【關鍵詞】 閱讀教學 寫作訓練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517(2014)09-0039-01
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是不可分割的,但目前我們看到,閱讀課中教師常常把寫的訓練忽略掉,或只是蜻蜓點水,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幾乎互不聯系,成了兩張皮,只在作文課上才討論怎樣作文,進行寫作訓練,學生的作文能力是難以培養起來的。針對這種現狀,我們必須重視在閱讀教學中見縫插針地滲透寫作訓練。
一、馳騁想象——讓思緒飛揚起來
黑格爾說得好:“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為學生創造滋生想象的肥沃土壤,營造出激發想象的語言環境。給課文補白就是催生想象、鼓舞表達的肥沃土壤。對文本的“留白”處進行個性化的補白,能喚起學生對寫作的感覺。讓學生的思維植根于課文,想象于書外,準確表達自己的心聲,喚起學生對文本的得與悟。
如《地震中父與子》有一位教師是這樣激活學生想象:36個小時,這位父親一直就堅持做著一件事,那就是挖!看看他是怎樣挖的?
生1:我看到這位父親跪在廢墟上,不停地用雙手挖啊挖,汗水濕透了他的衣服,挖了好長時間,他疲憊不堪……
生2:就在父親不停的挖掘的過程中,余震不斷,不斷的有瓦礫落下來,砸在父親身上……
生3:父親的雙手都流血了,手腫像個饅頭,身上也受傷了……
師:父親就這樣不停的挖著,挖了12小時,24小時……此時父親的心里是怎樣想的?
生1:父親心里想:時間就是生命,我要和時間賽跑!
生2:父親心里想多延長一分鐘,就意味著我兒子多添一分危險,我一定要努力!
師:此時有許多好心人來勸這位父親,父親又是怎樣說的?同學們,展開想象,寫寫這36小時背后最感人的一幕。
通過想象父親“挖”畫面,把學生帶到地震的現場,填補課文36小時后面感人的一幕。學生流淌的不僅僅是對父親怎樣挖的過程,更是對父親的重新認識。教師挖掘有價值的空白點,既叩開了學生的想象之門,又放飛了學生的心靈體驗,讓學生從“單薄”的文字中悟出“色彩”,學生自然興致盎然,創意無限,在“無聲”處寫出“心聲”,學生的思緒也在想象中飛揚起來。
二、激活情感——讓體驗深刻起來
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都是因“情”而作,“人之于事,則必動于情”,教師構筑起閱讀教學的“情感場”,讓學生在“情感元素”這一“催化劑”的作用下,輕輕松松地投入到語言文字的實踐活動中去。寫在理解的深入處,寫在情感的共鳴處。有一位教師教學《橋》這一課,完成課文教學后,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師:是啊,英雄離我們遠去了,但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在人們的心里鑄造了一座永不坍塌的生命橋。請你們拿起筆,用飽含深情的語句寫下你們對老漢的哀傷和敬意吧。
生:在兇惡的洪水面前,老漢像一座山地站著,在洪水咆哮,村民們亂成一團的時候,他依然沉著冷靜。在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的情況下,他如此大公無私,留下自己的兒子,他是多么令人敬佩的黨員啊!他的兒子有如此偉大的父親,是多么值得驕傲啊!村民們有著如此優秀的村長,是多么幸福!老漢為了群眾利益而舍棄了個人利益,它的死比泰山還要重……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面對這樣一個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老漢,學生心里有無限的感動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和空間,以此作為練筆的支點,一定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可以說,此時的讀寫訓練好像就給同學們找到了宣泄情感的噴射口,所以人人想寫,越寫越感人。學生的寫作激情被點燃,以“情”激“情”,胸中噴礴的情感就會流淌筆尖。
三、借助資源——讓仿創結合起來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認識語言現象,掌握語言規律,學會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這個工具。”在教學中常常見到這樣的情形,學生有了內容卻不知如何下筆,或者是文章語言表達平淡。對于小學生來說這是很正常的。如何解決這樣的教學問題呢?我認為可以借助課文的表達資源入手:
王榮生先生針對選文不同特性,把選入課文中的文本分為四類“定篇、例文、樣本、用件。其中樣本這類文章適合供學生模仿。如一位教師讓學生圍繞一句話寫一段話:(1)外面的雨真大啊!(2)今天的午餐可真豐盛啊!就是模仿《富饒的西沙群島》中的第六段的結構來寫的。因而模仿樣本的結構風格是學會表達的一種方法。如我教學《我愛故鄉的楊梅》時,從題目“愛”字入手,提出這樣四個問題:(1)故鄉的楊梅是什么樣的?(2)作者為什么喜愛故鄉的楊梅?(3)故鄉的楊梅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4)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楊梅的?讓學生圍繞著這些問題研讀課文,感悟作者寫作思路和方法。而后我便安排學生模仿練筆《我愛故鄉的……》。學生們選擇生活中的實物來寫,如草莓、橘子……,在寫作指導中,我將水果的實物和圖片呈現在學生面前,指導觀察水果的形狀、顏色,然后品嘗其味道。在觀察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相像:“葡萄的形狀像一串亮晶晶珍珠瑪瑙……”,“橘子像一盞盞小燈籠……”等等,同學們沿著“閱讀—仿照—創造”的軌跡,便能推陳出新。
在教學過程中,以閱讀教學為基點,做個有心的“插柳者”,根據教材的特點、寫作訓練的要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練精、練準、練活、練實,架起閱讀與寫作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