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既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也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并能夠在生活中得到例證的課程。因而物理教學既要注重理論方法的傳授,也要重視時間實驗的驗證。基于此,文章以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為例,探究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一些問題及措施,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關鍵詞】 初中物理 教學生活化 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517(2014)09-0048-01
新課程標準對于初中物理提出了如下要求:改變學科本位觀念,注重全體學生發展;以生活為媒介讓物理走向社會;努力探究多種學習方法,關心科技發展與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目標[1]。因而初中物理的教學應當從這些方面出發,教學生活化既符合物理學科的特點,也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種教學方式將理論教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創設積極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生活現象發現物理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1.教學生活化概述
所謂教學生活化就是以現實中的生活現象為教學情境,在教學中創設這種情境,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學生活化的提出,是基于以下教學理論的。
1.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中發揮著主觀能動作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著主導作用。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構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吸收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融合,形成新的知識。這種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知識的獲得不是教師的傳授,而是學生有意識的構建,它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知識構建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同時還有構建知識的社會環境。
1.2實用主義教學理論
美國的杜威是著名的實用主義教育家,他在其代表作《民主與教育》中提出“教育及生活”這一建設性觀點強調了教育與生活的關系。首先教育來源于生活,教育的內容來源于生活中的現象或是現象體現的規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進人的發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其次,教育與生活相輔相成,教育的產生是生活經驗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結果,生活的發展會帶動教育的發展,反之教育的進步又會對人們的生活起促進作用。最后,教育是一種超脫于現實生活的活動,教育不光服務于當前生活,也為未來生活服務,它體現了一種超前性與預見性。
2.教學生活化的作用
2.1降低教學的難度,易于學生接受
教學生活化是通過創建生活中常見的教學情境或是以一些生活現象為切入點,導入物理教學問題。物理現象較為抽象,采用這種方式將物理問題轉化為生活中常見的想象,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學難度降低,符合一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的學習水平[2]。
2.2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學生處在少年期向青年期過度的關鍵時期,在學習上自制能力較差,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教學生活化將生活中一些體現了物理問題的現象引入教學之中,增加了教學的樂趣與實用性,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2.3教學生活化體現了教學的來源與目的
教學生活化,將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變得密切,以生活中的現象引入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也積累了生活經驗。教學是一種社會現象,來源于現實生活,而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知識和經驗的學習,實現人的發展,從而更好地生活。從這點來說,教學生活體現了教學的來源與目的。
3.教學生活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3.1教學情境的生活化
教學情境在教學中起導入作用,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筆者所教的班級為江蘇省某中學八年級,采用的教材為蘇科版物理教材,在“液體與壓強”這一張的教學中,筆者聯想到現實中人們接觸到的最常見的液體是水,學生與水有著較多接觸且比較感興趣的是游泳。為此,筆者在情境創設中,以提問的方式導入點,問學生最近有沒有游泳,又對當今游泳界比較出名的運動員進行了簡單討論,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參與度很高;之后,筆者進一步提問,在水面游泳與潛水的感受有何不同,學生經過上一輪的啟發,很快就探討出了“水面壓力小,水下壓力大”的結論。為此,筆者將問題一轉,提問“你們知道同樣是水,為什么水下壓力大嗎?”順理成章引出此次教學的主體“液體的壓強”,此時學生的興趣已被引出,在課堂中表現得較為活躍。
3.2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在教學之中,遇到一些較為抽象的問題,生活化可以降低教學的難度,增進學生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如在“液化與升華”一章中,學生不理解,為何幾種形態的物質可以互相轉換,這種轉換又是如何實現的。為探討這一問題,在課堂中,筆者拿來了一支冰棒,并在學生的注視之下撕開包裝,此時,白色的氣體在冰棒周圍出現,筆者為學生解釋,這是“液化”,并解釋這種氣體不是氣體,二是水蒸汽液化的小水珠,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學生對物理現象的掌握程度提高。
4.結語
初中物理是學生物理學習的基礎階段,對后期學習的影響很大,因而必須注重教學效果。教學生活化注重物理教學與生活的結合,在教學中引入生活中的現象,增進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有利于學生物理知識的形成和生活經驗的積累。
【參考文獻】
[1] 農勇.談談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巧用生活化教學[J].欽州日報,2010,10(27):122-123.
[2] 范宗潮.創設物理生活化情境發展學生多元化智能[J].讀與寫雜志,2009(1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