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到高中的學習過渡,這個過程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非常的重要。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化學教學內容的延伸跟拓展,以及化學學習方式方法的改變,難免會讓很多學生遭遇滑鐵盧。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作為一名農村高中老師,更加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在硬件設施不太完善的條件下,要善于歸納總結初高中銜接這部分內容,并且注意研究以及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去指導學生。本文主要是從農村中學角度,分析描述初高中的化學學習的主要三大部分銜接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系列的教學建議,從而能夠讓“師與生,教與學”的關系充分融洽,讓學生更好的打好以后高考的戰斗 。
【關鍵詞】 農村中學 知識銜接 知識空白點 化學實驗復習法 學法指導課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517(2014)09-0052-01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中考的改革,化學被中考作為考察的科目,在一定程度上,越來越不被重視,這一現象在農村更為嚴重,致使初三學生進入高一后對化學學習存在著較大的困難,所以,對于農村中學,做好初高中知識銜接是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從教學內容上來看,初高中知識的銜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初中新課標已刪去,但對高中確實必不可少的知識點。這部分內容經常成為初中教材的知識空白點,通常被初中教師所忽略。筆者通過連續三年對高一新生的調查,發現本部分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內容:(1)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書寫;(2)溶液的導電性,電離及常見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3)溶解度的計算;(4)堿式碳酸銅的分解;(5)共價化合物和離子化合物概念;(6)酸、堿、氧化物的定義,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及相互反應;(7)對酸、堿、鹽、氧化物的分類;(8)元素的存在狀態;(9)二氧化碳的工業制法;10)啟普發生器的原理等。
第二,對于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論,初中新課標中有,在高中階段被進一步的延伸和拓展。這部分內容初中教師強調較多,學生比較容易形成定勢思維,不易吸收新的延伸跟拓展。其內容主要包括:(1)氧化還原反應。中只是從氫氣還原氧化銅開始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學生只能從得、失氧的角度表面的、直觀的認識有關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概念,而高一則必須要從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角度,從本質上深入的講解氧化還原反應以及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等。(2)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初中對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的描述是:生成物中有氣體,沉淀或水生成則復分解反應就可以發生。到了高中學生學習了強弱電解質則復分解的條件拓展為有易揮發的、難溶的、難電離的物質生成,復分解反應就能發生,使得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復分解反應的實質。(3)燃燒。初中認為燃燒是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高中拓展為只要能發光發熱的劇烈氧化反應都叫燃燒,而高一學生仍然認為燃燒一定有氧氣參加。(4)鹽溶液呈中性。初中認為鹽溶液是呈中性,高一接觸碳酸鈉溶液卻呈堿性,甚至學完鹽類的水解,有的同學仍然不忘,鹽溶液成中性。(5)溶液的PH值。初中學生只記得PH=7為中性,PH>7為堿性,PH<7為酸性,忽略這些成立的條件是在常溫下。
第三,主要是以化學實驗為基礎的知識點。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初中化學實驗涉及到的知識點,有一些在高中非常的重要。而大多數的農村中學并沒有條件開設學生實驗課,有的一些學校甚至連老師的演示實驗都很少見,只是根據課本以講代做。這樣就會造成高中涉及的實驗知識點產生空白,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興趣。比如水的進化的實驗涉及了過濾的操作,實驗室制氧氣及氫氣還原氧化銅都涉及常見的一些實驗方法、步驟和實驗安全等知識點,這些在高中都是學生必須掌握的。
綜上所述,高中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意學生可能會出現空白點的知識,并且要著重強調這些知識點,且針對不同的銜接的知識點應該要采用不同的解決辦法。筆者認為,在高一復習初中知識的主要方法可以有:
一、集中復習法
高一化學課剛開始時,老師可以集中幾堂課專門用來復習學生的空白點知識。當然前提是老師要在教學中可以充分了解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對這些知識進行有效補充,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特別要注意的是對于這些初中知識的復習,不能只是簡單一遍帶過,而是要突出重點。教師要根據所掌握的情況,適當分配教學課時,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要花時間徹底解決.如很多學生對酸堿鹽的轉換關系及對復分解反應的應用都非常的薄弱,甚至一竅不通。像這樣的知識點就得重點解決。
二、銜接復習法
高中化學的許多內容是初中化學延伸跟拓展,老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善于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以舊知識為基礎去進一步的探索認識新知識;同時教導學生學習把新知識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識思維中,弄清概念的本質,克服思維定勢。這樣就可以使初高中化學知識得到合理銜接.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通過氫氣還原氧化銅的例子,即復習了初中的知識,也可以順利過渡到高中的新知識,讓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這樣不但概念得以拓展,而且是學生更容易接受。再如可以通過復習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來學習氯氣和氨氣實驗室制法,使學生懂得如何選擇制備氣體的裝置,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劃分知識點復習法
結合高一的化學內容,以劃分知識點復習方法整理已有的知識,使初高中化學中相關的知識內容有機地融為一體。初三的化學知識大概可分為化學用語、元素化合物、溶液、酸堿鹽、化學計算,化學實驗等.老師可以針對各個劃分出來的知識點進行專題訓練。如可以通過高一的專題一第二單元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來復習初三化學實驗,通過第一次的學生實驗來規范實驗的基本操作。
除此之外,在高一階段,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不僅僅跟學生本身的素質有關,還跟學習方法有關,因此,教師要把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作為高一銜接教學的重要任務。老師如何能圓滿完成這個任務呢?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開始階段開設學法指導課。
首先,老師可以結合高中教材告訴學生初高中化學的區別:(1)在教學內容方面,讓學生知道高中化學是初中化學的延伸和擴展,從初中到高中,化學內容的難度會加深,并且范圍會變寬。(2)在教學方法方面,讓學生意識到初中化學內容較少,教師講得多,練得多,多采用直觀教學的方法,而高中化學內容相對較多,教師講得少而精,較注重難點的把握、廣度和深度的拓展以及化學思想的滲透,并且多采用以講授為主的理解性抽象思維教學。
其次,老師可以給學生介紹學習高中化學應采取什么樣的正確學習方法,讓學生意識到初中到高中的學習方法應該從被動向主動轉化。學生要更加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比如,在農村中學,老師要更加強調學生動手能力,要求學生重視實驗;學生必須做足課前的預習與課后的復習,并且及時的對知識的進行總結歸納,要用理解性記憶法掌握知識等。除此之外,老師還應讓學生同時注意學習化學中研究問題的方法。
通過以上的分析,筆者得出結論:老師一定要把初高中銜接放到特殊的環境中去考慮,特別是在農村,一定要把銜接的內容放到“師與生,教與學”這一教育教學的關系環境中去剖析,要盡力幫助學生認識到初高中的學習差別,鋪墊搭橋,引導學生順利過渡,從而有效的避免了學生出現知識空白點,也進一步的幫助農村學生未來更好的邁進人生的象牙塔。
【參考文獻】
[1] 九年級化學上冊(粵教版),2004.2(1).
[2] 九年級化學下冊(粵教版),2004.10(22).
[3] 高中化學必修一(蘇教版),200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