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學知識的增長往往始于問題的提出、終于問題的解決。生物課堂教學中,合理設計、有效提問是促進學生思考和推動教學發展的手段。因此,我們要把著眼點放在強化學生的有效提問上,通過問題的提出、解決,發展學生探究生物本質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關鍵詞】 生物教學 培養 提出問題 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517(2014)09-0053-01
當前的生物課堂教學中,往往是由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消滅問題的過程。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用批判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世界,去比較、分析、綜合、歸納、反思所獲得的信息和聯想有關的信息,扼制學生新的見解和新的創造。立足現狀,本文介紹了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一些作法。
一、轉變教師觀念,樹立問題意識
著名科學家李政道說過:“求學問,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問,是點燃智慧的火花;問,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問,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改變傳統片面重視繼承性、接受性的做法,采取問題式教學,給學生做好榜樣。課堂教學中,激勵學生廣開思路,探索求異,對習以為常的現象和“權威理論”敢于持懷疑、分析、批判的態度,同時不過于牽制學生的思路或用自己的思路取代學生的探索過程,使學生擺脫長期以來形成的“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思維習慣。
二、營造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問
洛克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你不能在一個戰栗的心理上面寫上平正的文字,正如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面寫出平正的文字一樣。”科學實驗和人們的生活體驗也證明,在民主和諧、自由寬松的環境下,人的思維處于最活躍的狀態,各種智力和非智力的創新因子能發揮其最佳水平。因此在生物課堂上,教師要擯棄“師道尊嚴”的傳統觀念,做學生的朋友。比如有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膚淺的甚至不著邊際的問題,此時教師要積極鼓勵,切忌諷刺挖苦,以免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對那些成績好、提問多且質量高的學生,要給予表揚,并作為典型立為榜樣,以帶動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在這種氛圍中,久而久之,學生提出問題的數量就會增加,質量不斷提高,問題意識也就逐步形成。
另外,生動有趣的情景使學生敢于提問。教師在教學中應適時給學生創建一個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學生能自然發問。例如:在講“反射”一節時,我講課間突然走到學生跟前,用教本“打”了一下一個學生的肩,該學生驚訝既而臉紅,全班學生大笑。于是我讓學生分析,自己提出問題。從該學生的反應和全班學生的反應中自然得出“反射”的概念。
三、聯系生活,體驗問題價值
生活中的生物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使學生對生物世界充滿好奇,并幫助他們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使他們覺得問有所得,問有所用。如“針對學校環境中的問題,提出改善環境狀況的建議”,“你家里每天產生的垃圾可分為哪幾類?其中可以回收利用的有哪些?怎樣妥善處理家庭垃圾?回憶一下自己外出活動時怎樣處理垃圾的,它們是否回污染環境?”等。
在教學過程中,每周我都抽出一節課,在課前問問同學在上周有沒有什么新發現,然后同學們共同分享問題,諸如:“樹葉為什么顏色不同?”,“為什么冬天路邊的草都死去,而路邊的樹木還活著?”等,然后同學們再共同用自己的知識來解決提出的問題,使學生體驗到生物課堂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進一步感悟到生物知識的實用魅力。
四、多元策略,培養提問能力
第一,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我在每堂課的最后,都要公布下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預習的重點,并要求學生設計好問題。對于學生的問題,進行兩項處理:一是反饋預習的質量;二是篩選。由于精彩的問題可以到講臺去“亮相”,這就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自我表現和自我欣賞的機會,而我在講課時也可以直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減少了“無用功”。
第二,讓學生能廣泛聯想,舉一反三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事物稱為聯想。我們的聯想可以是很廣泛的:從植物的一種組織或者器官聯想到其他組織或者器官,由植物聯想到動物或由動物聯想到植物,由一個學科聯想到另一個學科,等等。在自己已有知識、經驗、理論和能力的基礎上,通過聯想可以提出很多新的問題。
例如學習根尖的結構和功能后,學生懂得了通過聯想,可以舉一反三地提出問題后,依據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就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如:根能夠生長的部位是根尖的分生區和伸長區,葉、花、果實、種子都能夠生長,這些器官是否有特定的分生區和伸長區?如果有,它們在這些器官的什么部位?如果沒有,這些器官在生長上有什么特點?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法進行提出問題的關鍵,是當學生沒有思路時,要適時地用“啟發的方式”提示學生注意將所學的各種知識聯系起來,從而發現要探究的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
總之,生物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教師應注重轉變傳統觀念,為學生提供提問的氛圍,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爭論的精神,提高學生提問的能力,真正促進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 胡志剛.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生物學教學,2003.
[2] 周美珍.生物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3] 李維.課堂教學技能.貴州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