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紹筆者應用本校教室中配備的投影儀及電子白板現代教育設備與多媒體技術在優化地理課堂教學方面的應用實踐經驗:創設情景、突破教學難點、補充拓展、應用鞏固。
【關鍵詞】多媒體 優化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517(2014)09-0061-01
我校地理組積極響應學校組織進行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課題研究,充分利用學校教室配備的多媒體投影儀、電子白板等現代教育設備,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地理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我們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核心,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為目標,講求實效,重視實踐及經驗積累,兩年多來積累了一些經驗,拿出來與同行們分享。
一、情景創設,激發興趣
枯燥乏味的灌輸式課堂越來越不受學生的歡迎了,我在學生學習資源中充分運用感性材料進行情景創設。教學中主要創設問題情景和創作模擬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1.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動機。根據教學需要對單元、節、知識點創設問題情景,在開場使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學習第二單元的《熱力環流》這一節時,首先呈現“海邊行人頭發被海風吹亂”圖,問:為什么夏天城市里悶熱無風的時候,海邊和湖邊卻總是有風呢?請思考哪些區位因素造成二者的差異,部分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已有的認識基礎可以回答二者差異原因,在很多同學帶著疑問的情況下,動畫展示熱力環流模擬實驗:將一碗冰塊,和一碗開水分別放在玻璃箱的兩側,觀察水蒸氣的流動過程。學生很快就明白了海風的產生過程。
2.創作模擬情景,在游戲中應用鞏固知識。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創作模擬情景,把地理學科中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問題在虛擬化的情景中展示出來,讓學生在游戲中形象具體地解決地理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學熱力環流,設計具體的區域,提供某地高低空等壓面分布等條件,要求學生拖動熱、冷、高壓、低壓到場景的具體位置,選擇不正確時進行提示,讓學生進行虛擬的訓練,學生在愉快的游戲情景中對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有了較為清晰具體的認識,提高了實際應用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
1.展示電子地圖和景觀圖片代替掛圖,提高復習效率。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牽涉的時空范圍廣,地理要素多,區域特征紛繁復雜。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它的使用非常重要,傳統教具教學掛圖常有以下不足。例如,復習《中國地理》中中國的政區、經緯位置、氣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礦產、城市等,先呈現一張空白政區地圖,再分別呈現政區名稱、主要經緯線、氣候、植被、土壤、地形、河流等要素,對政區和地形區進行疊加更好地掌握主要山脈、高原、盆地、平原等地形區的分布;對主要經緯線、地形和氣溫和降水資料進行疊加更好地理解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及氣候特征,并加深對這幾種要素的空間分布記憶;對地形、氣候、植被、土壤進行疊加更好地掌握植被、土壤的空間分布規律,理解陸地自然帶的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分布規律;對氣候、地形和河流進行疊加更好地掌握河流的水文特征。通過實踐,復習效率大大提高。
2.運用動畫或者插播視頻表示地理事物的動態過程。傳統教具雖然能夠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地理事物的運動過程,但是還有很多不足。例如地球儀能動態表示地球的自轉,三球儀能示意地球公轉過程,但是對于自轉的周期——恒星日及晝夜更替的周期——太陽日的區別,用地球儀或者板圖示意,學生還是會覺得抽象,不易理解,而運用動畫表示以太陽、恒星為參照物,地球自轉一周360度的位置變化和時間間隔,學生很容易理解二者的區別;三球儀難以清楚地表現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和晨昏線的變化規律,使用多媒體計算機設計展示地球公轉過程中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和晨昏線的變化規律,學生能夠迅速的理解,建立二者在思維空間的位置和運動過程。我在教學《大氣的運動》中的“實際中的風”,插播錄制的一個洗衣池水旋轉放出的視頻片斷進行模擬北半球氣旋,而且有生動悅耳的解說,變換了教學手段,學生的興趣大大提高,注意力更加集中,掌握的效果也更好了。插播視頻應用在一些較為枯燥的知識點的教學中效果尤其明顯。
三、快捷呈現,高效拓展、應用、鞏固
針對教學需要,補充合適的材料,可以直接從網上或是光盤獲得電子資料,也可以自己制作,使用多媒體設備呈現這些預先準備好的電子補充材料,或者練習題,播放快捷,有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進行拓展、應用和鞏固訓練,地理向來有無圖不成題的說法,很多圖形很難手工繪畫出來,在講解的過程中用粉筆也很難標注清楚由于電子白板的具有不同顏色和粗細的標注以及放大功能,圖形講解的效率大大提高。
四、展示學習成果,實現反饋、交流、提高
筆者對視頻展示的應用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是讓同學把構建的“腦圖”——自建的個性化的知識網絡,通過視頻展示臺在投影儀上展示,并根據自己構建的“腦圖”介紹該節的知識點及知識點間的聯系,再讓大家發表意見進行點評,作出肯定和提供建議,彼此之間交流、學習、借鑒提高。第二,課堂練習做完后,把個別學生的作業放到視頻展示臺即時展示,進行講評,講評效果很好。
【參考文獻】
[1] 《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ISBN7-5617-2007-6華東師大出版社.
[2] 《學與教的心理學》ISBN7-5617-0621-9華東師大出版社.
[3] 《教育技術課題研究指導》ISBN7-5427-1892-4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