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互聯網科技發展,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在現代生活中成為重要的人際交往平臺,大學生容易深陷其中,傳統思政工作也面臨新挑戰,探索微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勢在必行。
【關鍵詞】微時代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517(2014)09-0069-01
隨著這幾年微博、微信滲透到百姓生活,中國已悄然步入了微時代。走進校園,隨處可見拿著手機的學生。據CNNIC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統計狀況報告》顯示,截止到2013年6月,中國移動網民已達4.64億,而大學生是其中規模最大的群體,占26.8%。可以說,手機已融入他們的生活。面對這一現狀,作為一名思政工作者,怎樣將教育工作融入時代節奏中,“潤物細無聲”地幫助大學生形成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將工作做在實處?
一、當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困境
1.當今時代發展使教育對象思想多元化、復雜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與人的“互聯”早已由電腦發展為移動手機。大學生們身處校園,身邊發生的大事小事、心里閃過的念頭及腦中忽現的靈感都可以借助手機隨時上傳至自己的微博微信,即時發送給熟悉的同學朋友及網友,大家 “贊”或發表感想建議、引發討論。這些言語傳播的不僅是他們的生活片段、情感世界,更表現出每個人價值觀、生活態度。他們追求個性、喜歡表達自己獨特的想法并期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認同,而對于社會重大問題又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對社會熱點、娛樂八卦表現出相對熱情和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淡漠,由此隱射出當今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對弱勢。
2.傳統大課堂教育方式受時間空間限制不能順應時代發展
一直以來,一對多的大課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它的優點是受教育群體集中、教學過程比較穩定,理論完整性強、效率高;同時,它不夠靈活,只在固定時間、課程完成教學活動內容。不能夠根據每位學生的個性特質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有的性格內向靦腆的學生,他們只愿意私下與信任的人溝通、或者自己一個人消化承受,因此,教育者很可能觀察、照顧不到。雖然校方也不斷地開設各類思政講座、社團或課外實踐等大學生活動來彌補其缺點,但隨著時代進步,這樣陳舊單一的教學方式確實已不能滿足大環境的思想政治教學工作。
二、如何看待、利用“微時代”這一創新、發展契機
1.微時代發展已成時代趨勢
微媒體作為續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后 “第五媒體”,迅雷不及掩耳地蠶食傳統媒體的天下,形成的不僅是一道風景,更無可爭議地成為當今時代發展趨勢。以目前微媒體信息量爆發式增長,且和各領域無障礙結合的優勢來看,可以說,微媒體將在不久未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毫無爭議地擁有領導話語權。
2.豐富的信息源帶來無限新能量
目前,移動媒體的用戶數已超過臺式電腦,成為我國網民第一大上網終端,移動媒體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廣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微博上大V寥寥數語可能引起幾萬、幾十萬粉絲的跟帖討論;某個引發強烈社會反響的“今日頭條”可能始發者僅是一位不知名的小用戶;即時上傳分享,各種來源的信息如潮水涌向每位用戶,沖擊著人們的眼球,豐富信息源與傳統信息的被動獲取有本質的區別。
3.教育者可多角度觀察掌握受教育者思想動態
大學生借助微博微信將自己生活的片段或情感狀態上傳,這樣做很好地為自己的情緒找到疏泄口,教育者以朋友身份關注,將一切盡在掌握,同時,在互動中發現、疏導一些課堂上不易發現或來不及溝通的問題,最大程度激發他們的正能量。
三、革新教育理念,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微”而始
1.警惕微媒體弱點,避免其帶來的安全隱患
微媒體的優勢在于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網絡互動,將多個領域優勢合并,也同時有傳播信息缺乏深度、信息容量過大、易泄露個人信息等缺點。每位微媒體用戶都要警惕這樣的缺點,作為教育者,更有要教育、影響有著強烈好奇心和參與社會意識的年輕人責任。
2.理性面對微時代,內外聯動形成校園特有的微文化圈
微博微信在大學生中雖已普及,但各高校官方號的更新卻普遍較慢,不少只是校方新聞轉載,缺乏個性語言、觀點,很難吸引同學關注。針對這一現狀,校方需要以一位時代同步者的眼光及時、理性參與到信息洪潮中,讓官方微博和微信生動鮮活,更要讓每一位思政工作者也參與其中,形成校園特有的的微文化圈,主導、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影響每一位身處微時代的師生。
3.用微媒體塑造思政文化,確保與時俱進,揚長避短
思想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過程中起到特別重要的作用,潛移默化地熏陶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用微媒體塑造思想政治文化,有意識、有目的地創建營造現代化校園文化教育平臺,為大學生專業學習、拓寬知識面、培養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素質、發展個性特長都可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4]。因此,與時俱進,不斷探索符合教育實際的微媒體傳播方法和經驗,使健康正能量有效地傳播給每位大學生,將他們培養成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威.“微時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04.
[2] 占自華.微博研究評述[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