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技能、輕人文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的弊端,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針對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學生出現的一系列令人擔憂的現狀,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培養高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積極向上的進取意識,學會關愛、感恩以及誠實守信的美德,不僅重要,更顯必要。
【關鍵詞】傳統文化 高職院校 誠實守信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517(2014)09-0104-0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是中華民族的魂,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東方的基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代代相傳的愛國精神、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和行為準則。學習和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對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無疑是大有好處的。可是,隨著西方文化的滲透,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尤其是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熱衷于西方文化,越來越遠離自己的傳統文化,甚至對優秀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冷漠感。他們可以天天唱著粗俗膚淺的流行歌曲,卻背不出字字珠璣的唐詩宋詞;他們迷戀于網絡,微信,成天在網絡虛擬世界中漂流;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迫在眉睫。
一、培養高職學生的愛國精神,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來強調愛國,其蘊含的“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思想象一條紅線,貫穿于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漢代賈誼“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陸游“位卑未敢忘國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這些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他們“祖國至上”的信念構成了一股股熱流,激勵著無數后人胸懷報國之志,渴望建功立業。他們憂國憂民,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些愛國精神都滲透在傳統文化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使這些愛國精神得到了發揚。對于高職院校來說,應采取一定的途徑和方式將這些愛國主義精神融入教學中,以此來激勵大學生,從而達到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結,增強其社會責任感、民族自豪感,以昂揚的斗志的精神激勵自己,鞭策自己,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進取意識
孔子提倡“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可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推崇淡泊明志的同時,也鼓勵奮發有為,奮斗不息的人格理念,這些理念一直激勵著中華兒女為了理想和追求,要勝不驕、敗不餒,直面人生中的挫折與挑戰,不斷克服困難、超越自我,從而實現自身的追求。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高職院校應創新教學方式,將這種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滲透于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大學生積極進取、努力拼搏,面對生活中種種挑戰,要有堅定的信念,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發揚敢于擔當,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三、優秀傳統文化能使學生學懂得感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倡對人要寬容厚道、關愛他人、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強調朋友間真誠交往,注重親情、友情,不但要愛自己的親人,也要愛別人,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現在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情況,如缺乏愛心,凡事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心重,不懂得起碼的做人道理,不懂得起碼的尊老愛幼;甚至對父母的好言相勸,輕則沉默抵抗,重則跳樓恐嚇,離家出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懂得愛人,更談不上感恩。可見,幫助大學生學會愛人,懂得感恩,樹立和諧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僅是一種必要,更是一種責任。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仁愛”思想的提倡和弘揚,能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與人相處,愛自己,愛他人,懂得感恩,也懂得對他人無私的關愛是對自己父母、親人愛的延伸,這有利于大學生塑造完美的人格,讓大學生在生活中常懷著一顆愛心,增進友誼,和睦相處。
四、優秀傳統文化能培養高職學生誠實守信的美德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所謂“君子養心莫于誠”,它既是一項做人的道德準則,也是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孔子認為,人應當講求誠信,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重要道德標志,“言必信,行必果”。而現在一些高職院校的學生在誠實守信方面出現了一些危機。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大力提倡文化建設的今天,必須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和定位,改變過去“重技能,輕人文”的做法,加強對學生的個人綜合文化素養的培養。通過開設關于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課程,將中華民族瑰麗的傳統文化內化為學生的個人文化素養,從而培養出專業知識過硬,個人文化素養合格的社會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玉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3(2).
[2] 王寶生,馬晨靜.用傳統文化精華扮靚課堂[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3(Z2):36-37.
[3] 鄭淑媛.優秀傳統文化因素的課程滲透[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2(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