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園林對城市的貢獻表現在很多方面,它可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美化環境、減輕自然災害,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閑游憩空間,豐富城市生物多樣性,增加園林穩定性以及維護城市的健康環境意義十分重大。
當代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理念與發展趨勢
園林綠化的三大原則是:生態綠化——環境綠化、大山大水、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荒則荒;景觀綠化——審美、空間、尺度、秩序、搭配、功能;文化綠化——主題、寓意、精神、寄情于物、移情于景。
城市園林景觀綠化發展的核心問題是生態問題,城市園林綠化的新趨勢——以植物造景為主體,建設生態園林的理論與實踐正在興起,這是世界園林的大勢所趨。隨著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城市等概念的提出,生態園林已成為我國園林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八大理念是:1)充分保護自然景觀風貌,合理利用各種自然資源;2)強調景觀生態設計理念——師法自然,尊重自然;3)強調景觀的地域性特征——尊重自然與歷史文脈;4)強調整體設計理念——各景觀要素的共融與協調;5)強調以人為本,充分研究使用者行為心理; 6)強調多元文化,交相輝映,各種理念協調一致;7)注重不同氣候與立地條件的植物景觀效果,強調設計的科學性、生長性、生態性、季節性、觀賞性以及安全性;8)追求簡約的風格,盡量使用自然材料,強調養護管理的便利性與經濟性。
當代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理論、實現途徑與發展趨勢
追求“原野游憩” 人們追求“原野游憩”,是人類更高程度地利用大自然。美國國家公園建設與規模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總面積占全國土地的1/10。從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公園的創始,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到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又新興了一門科學:《原野游憩學》(Wildland Recreation),美議會通過了一項“原野公園法案”,建立一套全國的原野游憩系統,在聯邦政府中設有專門機構管理,在五十所大學設立原野游憩系,培育人才。美國一些專家認為“原野游憩”越發展,標志著人類社會的越進步。
主張“自然進展”的園林 Louis Roy、Schnidt等主張“自然進展”的園林,即不應加以人為的干涉,應聽任大自然作主宰自由發展。
主張“擬自然園林” 由于人口增加,工農業迅速發展,城市不斷擴大,欲完全恢復到大自然已不現實,所以Vrsula Klose和Michael Lauie提出了以最少設計指導思想的“擬自然園林”,要求人工與自然間的和諧,并在園林的發展完成過程中盡可能的消除人為加工的痕跡,盡量表現自然之美。
主張“大環境綠化” 所謂大環境綠化,即是在城市區域(指城市的行政區域即城區、郊區的總稱)進行園林綠地的規劃和建設,將城鄉兩個分散的綠化體系有機的結合為統一的大綠化系統,更好地發揮綠化的群體效應。
我國以天津為代表的城市首先提出了“大環境綠化”的設想,黑龍江及吉林省的許多城市如長春、吉林等都提出了城市的“大環境綠化”,許多人在此方面進行過探討。
建立“城市森林與城市林業” 隨著城市環境問題的進一步惡化,從森林中走出來的人類終于在大自然的懲罰下認識到“城市發展必然與自然共存”,“把森林引入城市,城市建在森林中”已成為人們的迫切需要,并逐步形成了現代林業的一個重要分支——城市林業。在我國,此概念主要由林業工作者提出,但由于理解角度和研究重點的不同,因而園林界和林學界對城市林業和城市森林的概念和范疇有不同的理解和提法,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在此方面進行了研究和論述。
建設“生態園林” Hellgn Brieiime從保護物種出發、R.Hansen(1981)從生境類別出發而主張“生態園林”的觀點。
我國園林工作者積極提倡發展生態園林的思想,認為城市生態系統是以人為中心構成的,這個系統是人類模擬自然,改造自然,建設良好人工環境的產物,生態園林是城市園林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城市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不像大自然環境表現那樣充分和完整,但也有其獨特的因子和作用。在這個系統中樹木花草發揮著最有效的作用。
生態園林既不同于過去以觀賞為目的的園林形式、也不同于只供文娛游憩為主的文化公園形式,而是根據生態學理論,模擬再現自然山林景觀,為城市居民提供接近自然的環境。
風景園林生態設計思想的四大傾向:自然式設計——通過植物群落設計和地形起伏處理,從形式上表現自然,立足于將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環境。鄉土化設計——通過對基地及其周圍環境中植被狀況和自然史的調查研究,使設計切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并反映當地的景觀特色。保護性設計——對區域的生態因子和生態關系進行科學的研究分析,通過合理設計,減少對自然的破壞,以保護現狀良好的生態系統。恢復性設計——在設計中運用種種科技手段來恢復已遭破壞的生態環境。
景觀都市主義 強調城市與景觀的整體性、功能性、藝術性、娛樂性、符號性、標志性、生態性、低碳節能性與趣味性;城市綠色綜合體規劃設計建設讓景觀融入城市,讓城市融入景觀,城市與景觀的界面十分友好連接,也就是界面由清晰到消失。
強調盡早編制園林綠地的綠線與藍線規劃以及城市生態控制線規劃(生態紅線):第一,維護和強化整體山水格局的連續性;第二,保護和建立多樣化的鄉土生境系統;第三,維護和恢復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態;第四,保護和恢復濕地系統;第五,將城郊防護林體系與城市綠地系統相結合;第六,建立社區無機動車綠色通道;第七,開放專用綠地,完善城市綠地系統;第八,溶解公園,使其成為城市的綠色基質;第九,溶解城市,保護和利用高產農田作為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第十,建立農業公園、鄉土植物園與園林苗圃。
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重點需要解決它的功能性、生態性、藝術性、安全性以及以人為本的服務性;以便達到可游、可居、可樂與可交流的功能空間與靈魂的棲息地。將藝術秩序、生態秩序與生活秩序融于各層面的設計之中,建設人類的物質家園與精神家園。
當前中國的風景園林景觀設計基本上解決了形式美、形態美、眼球美、視覺美。未來風景園林規劃設計要解決社會美、生活美、藝術美與生態美。
風景園林不僅僅設計生活的、休閑的可持續戶外空間與景觀,更重要的是設計建設人類的精神家園,靈魂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