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基層園林工作者認識了解風景園林植物與城市風貌的特點、關系及作用,進一步提升我省風景園林行業基層工作者的理論和學術水平,促進我省風景園林事業高效、健康、可持續發展,2014年8月24日,湖北省風景園林學會與華中農業大學聯合舉辦的“風景園林植物與城市風貌”學術論壇,在華中農業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舉行。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建處處長曹向東、鄂州市副市長汪繼明、華中農業大學副校長高翅及各市、州、直管市、縣(市)園林局主要負責人及部分園林綠化施工、科研、設計單位的技術人員參加了本次論壇。論壇由省風景園林學會理事長詹林主持。
論壇伊始,曹向東處長肯定了省風景園林學會在政府與行業、企業溝通中起到的紐帶作用,要求各級園林部門集思廣益,在當前城鎮化進程中,著力從園林植物的選擇和配置角度體現文化、突出特色。
此次活動特邀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李雄教授、浙江農林大學園林學院院長包志毅教授、華中農業大學副校長高翅教授進行專題講座。
在講座中,李雄教授指出,綠色作為區別于建筑學、城鄉規劃學的重要標志,在風景園林建設中,只起到了本底的作用,重視程度不夠。他從植物景觀認知的角度,從宏觀上分別闡述了生態文明與風景園林的認識、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的認識、植物景觀結構的認識和植物自然景觀體系的認識。
談到生態文明與風景園林的認識時,李雄教授提出城鎮綠化不在單一化,而應是一項重要的綠色生態建設、一項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一項為民工程建設。在園林植物景觀相關概念上,李雄教授提出了“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的概念,指出傳統的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的思想本質,主要停留在植物的景觀設計層面,把園林植物景觀理解為園林景觀中的配景,注重局部的植物景觀視覺藝術效果。隨著風景園林研究領域的擴張,要求園林植物景觀也應從傳統的視覺領域中突破,從國土區域、城市大環境等不同的角度來構筑合理的園林植物景觀體系和相應的植物景觀表達形式。
講課過程中,李教授講解了古今中外的經典園林景觀,通過大量圖片和資料,給人留下了直觀、深刻的印象,使與會人員系統地了解了植物景觀結構體系,如自然力與植物景觀形式、植物自然景觀體系的形式與構成、形式與空間等概念。
包志毅教授主要從事植物景觀規劃設計、園林植物資源和產業化等領域的科研和教學。他從更為實際的角度講解了植物景觀對于園林綠化建設的重大意義和如何用植物景觀體現鄉土風貌。在講解植物景觀對于園林綠化建設的重大意義中,包教授認為城市綠地是城市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礎設施,植物對于改善城市環境的作用,應得到更加的重視。一個綠地能不能達標,首先應該檢驗它的空間設施有無達到要求。利用喬、灌、草多層植物,能形成更為有利于城市環境的空間結構。在探討如何用植物景觀體現城鎮鄉土風貌這一問題時,從植物的時差、季節、生命周期等方向,從不同時間節點,不同動態,從常綠樹的單一使用到常綠、落葉樹木合理搭配,從氣候、地域分布等角度,通過大量的圖片和案例,生動地講解了植物景觀在反應地域景觀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引發深入的思考。
本次論壇的策劃人之一、華中農業大學副校長高翅教授,長期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教學、科研和實踐工作,主持完成20余項各級各類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項目。他從植物四特質(生命、美學、空間、文化)出發,利用大量簡潔易懂的圖片、文字,從全新的角度讓大家對植物有了新的認知。講座中,高校長提出了植景規劃設計這一新概念,向大家介紹了植景設計的目標、設計任務。談到了植物群落選擇、布局的基本原則,指出植景設計和后期管護都影響著植被的自然進程,植景設計必須理解自然進程并與之齊心協力,進而充分發揮植物的功用。講解了中外兩個的極具代表意義的案例。最后,高校長呼吁,可持續性的風景與園林應是守衛自然和文化、地域特質、城鄉統籌、權益平等的風景園林。風景園林工作人員,唯有與植物為友,與自然交流,與文化對話,把握植物的生命、美學、空間和文化特質,方能相地合宜、構景得體,進而實現“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
本刊節選嘉賓部分講座內容,精心策劃、編輯后呈現給讀者,以期達到業內最為廣泛的學習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