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包志毅 1964年10月生于浙江東陽,畢業于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師從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陳俊愉先生,1993年獲博士學位。現為浙江農林大學園林學院院長、教授,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風景園林專家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風景園林學會副理事長,杭州市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曾先后參加或主持30余項各級科研項目,取得多項科研成果。
植物和植物景觀在整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非常重大的價值和意義。植物是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礎設施,根據國家園林城市建設的相關規定,在公園設計中,植物和綠地面積要占公園總面積的70%以上,所以在城市風景園林建設中占用面積和使用量最大的還是植物和植物材料。植物材料是風景園林改善和保護環境的主體,因為植物材料可以調節光線和溫度、改變濕度、凈化空氣、保持水土和降低噪音等。
因此,植物和植物景觀最主要的功能并不是為了美化城市風景,也不是為了藝術,它的最重大的意義在于改善和保護環境。
植物景觀設計的最高境界——鳥語花香
植物種類繁多,變化萬千,其花、果、葉、枝、皮、根、形等均可入景,還給動物提供了生活棲息和遮蔽的戶外空間。有了植物才會有動物,隨著生物的增加便會形成群落和生態系統,植物會隨著季節的更替漸漸長大,有些植物在不同的季節呈現不同的形態,隨著時間的流逝,往往還是城市歷史的見證,因而我們可以說植物才是活生生的歷史文化。杭州西湖的著名景觀如曲院風荷、梅塢春早等以植物為主塑造的園林景觀,在西湖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時,植物景觀成為其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植物是我們所有生物的基礎,它處在食物鏈的底層,所有動物的食物來源都來自植物。所以我們的生活生存都離不開植物。
我認為風景園林植物景觀最高的境界,應該是鳥語花香。我們不能只考慮對植物景觀的功能需求和改造環境的需要,還要考慮到植物生存的需要以及以植物為生的動物生存的需要。一棵樹就可以形成一個生態循環系統。曾經有人做過研究,在熱帶地區一棵大喬木有差不多有300種昆蟲依附于它,江南地區的昆蟲要少一點,也有幾十種以上。此外,還有鳥類,鳥喜歡吃什么樣的植物及果實,喜歡什么樣的空間結構?我們有研究生專門研究西湖公園綠地植物種類和鳥類的相互關系。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知道,在什么樣的綠地空間,植物與鳥類依存關系怎么樣,這可為我們做園林景觀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不同的鳥類有自己不同的喜好空間,比如我們常見的畫眉,它飛得不高,喜歡在灌木叢里活動,但是我們城市的灌木叢都是人為設計修剪的,沒有它棲息的空間和食物,所以畫眉不會在這種人工灌木叢里活動。如果我們的設計師要想做出生態的植物景觀,植物景觀部分就需要考慮鳥類等動物的習性來設計,這樣才能吸引鳥類、吸引動物前來棲息生活,真正做到鳥語花香。
地域特色才是真正的特色
不同的地域、氣候形成不同的植物特色,如華南、江南、東北的植物群落就明顯不同,我們只要看一個地方的主要植物就可以知道當地的氣候、溫度、濕度等,不同地域的植物特色也會形成不同的地域風土人情,甚至有些城市如桂林、成都(蓉城)、福州(榕城),其簡稱就直接來自當地主要植物。
植物景觀在我們現在人居環境建設、風景園林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植物景觀為什么可以營造城市特色?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經濟、文化、技術、信息全球化,現時代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城市的同質化,包括我們創建園林城市。如果你到紐約、香港、東京、上海,或者深圳、杭州街頭去看一看,會發現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城市之間的差異并不大,城市地標性的個性特色不明顯,都是高樓大廈。尤其我國在快速的城鎮化進程中,如果說各國城市或各地城市都差不多的話,這對于我們風景園林師來說是個很大的遺憾。
學界一致認為,城市之間真正的差異來自于地域性特色。所謂地域特色是指一個地區自然景觀與歷史文脈的綜合,它是一個地區真正區別于其他地方的特性。包括氣候條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動植物資源以及歷史、文化資源和人們的各種活動、行為方式等。
風景園林有幾個地域特色要素——山水構架,植物景觀,園林建筑,歷史文化,社會生活等。
看一個城市的個性也從這些特色要素上反映。
山水構架是一個城市地域特點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重慶和武漢都是兩江交匯的地方,但有明顯的地域特色上的區別。重慶在長江上游,是一個山城,武漢在長江中下游平原,所以重慶的山水構架與武漢的山水構架就不一樣。
植物是依靠氣候、土壤等來生長的,所以說植物是最能體現某地自然氣候、自然條件的自然景觀。植物根據其生態習性的不同及各地氣候條件的差異,致使植物的分布呈現地域性。不同地域環境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觀,如熱帶雨林及闊葉常綠林相植物景觀、暖溫帶針闊葉混交林相景觀等具有不同的特色。
中國處在城鎮化建設的高速發展期,能體現地域特色的老建筑被大面積拆除,歷史性的建筑保留不多,能夠體現地域特色和歷史風貌的建筑越來越少。
在營建城市的地域特色時,風景園林師可以很好抓住的首先是山水構架,其次是植物景觀。把握了這兩點,景觀設計便可以形成城市與眾不同的特色。
師法自然,雕琢無痕
什么叫師法自然?師法自然是向我們自己地域的自然學習,即地域性的景觀是地域性的自然。我們知道自然也是有地域特色的,所以我們要研究本土、本地的自然,不同的城市,方方面面的條件也不完全一樣,山水構架、氣候條件等各有差異,所以要研究本地的自然和結構,綜合在自然影響下歷史社會發展的軌跡,才能真正做到師法自然。
我們認識師法自然的植物景觀設計,應該是應用和模仿自然形態、結構以及符合和順應自然過程的設計,既能發揮自然功能,又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盡量減少對自然的破壞。
植物景觀可以很好地體現地域和環境的特色,這點主要取決于氣候條件,如華南、江南、東北氣候條件不一樣,植物也不一樣。常常有人打著“師法自然”的旗號,卻做著違反自然的事情。比如南方人喜歡北方植物,北方人喜歡南方植物。前些年,上海、蘭州、寧波、南京等城市都喜歡用南方來的加那利海棗、華盛頓棕櫚,這種植物樹形特別,在我國華南地區可以栽培應用,但是在上述地區,并不能很好地適應,養護管理費用很高。華南地區不少人喜歡北方的植物的秋色,很喜歡桂花,但很多桂花品種到了華南卻不能開花。
園林景觀設計和建設的一個很大的誤區是外來植物比本地植物出景觀效果,少用、棄用鄉土植物。
我們說地域的和鄉土的,往往是節約和持久的,因為地域性的植物景觀經過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考驗,是綜合自然要素和社會要素的產物。地域性的植物景觀還不僅僅是自然要素,常常是跟社會要素相結合的產物。其實我們在設計中要營造地域特色并非易事。首先要了解我們的地域特色,所選用植物既要符合本地氣候特點,還要體現當地的歷史人文特點但是很多人包括我們風景園林師在內,很多人覺得鄉土樹常見易養,在設計中不能標新立異,那種并非本鄉本土生長或在本地生長不易,不好養護管理的植物,因為不常見而覺得很有新意。所以他們到每個城市做設計時都用這同一標準,結果是植物生長不好、養護困難,與植物相關的鄉土文化蕩然無存,每個城市都設計成了異鄉。
因此,風景園林景觀構成要素中,園林植物地位特別重要,植物景觀規劃設計是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知識和技能核心之一;植物和植物景觀可以形成風景園林地域特色,它往往是地域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綜合反映;對地域性植物景觀營造方法和模式,鄉土植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研究等非常薄弱,亟待開發;風景園林工作者須重視學習和積累全面的植物和植物景觀營造知識,才能真正“道法自然”,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