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春秋時的楚方言中,夢,意為“湖澤”。云夢,其實可以這樣理解:“云的故鄉,水的天堂。”
她因水得名,獨具特色。境內河流蜿蜒,淺灘眾多,濕地豐富,生態多樣。近年來,云夢人圍繞“水鄉云夢”的城市建設新目標,發掘濕地資源,大手筆實施“三湖連河”工程,復活了天然水系。如今,府河的水經曲陽河進入東城新區,連通黃香湖、夢澤湖、鄭家湖,構筑出“河湖相連、水清岸綠、城水共生、人水和諧”的生態走廊和文化長廊,演繹“水鄉如夢、古城入畫、田園可詩”的生態之美。投資12億元的曲陽河公園水下工程已全線貫通,形成20公里的環城生態水系。
她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國歷史上周、秦、漢三代沿襲使用的重要城邑故址——楚王城遺址就在這里。云夢出土國家一級文物1000余件,其中,秦代竹簡被譽為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漢“關內侯”金印、秦代漆器、東漢陶樓等均為稀世珍寶。
她聚風積氣,人文淵藪,著名人物有經邦緯國的楚國賢相令尹子文;惟忠惟孝的名臣,中華民族“二十四孝”之一黃香;著書立說的宋元理學大家趙復;儒雅的明代學者鄒觀光;勇赴國難的英杰、被孫中山授為大將軍的辛亥革命先驅吳祿貞等。
如今的云夢人,承接著歷史榮光,譜寫著水鄉園林城市的新篇章。
緣起
云夢縣的文明創建活動,自1997年以來就一直在深入開展,從未間斷。在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云夢連續四屆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省級衛生城”和“省級文明城”;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也屢獲佳績,連續多屆榮獲湖北省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的“楚天杯”。
即便如此,云夢縣的領導們依舊覺得做得還不夠。
2011年6月份,湖北省倡導構建長江中下游城市群。云夢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到周邊兄弟城市學習觀摩,覺得別人的城市更漂亮,回來之后發奮圖強,發動了一場“城管革命”,收到良好效果。接著,孝感市委市政府也組織大家出去轉了一圈,發現有些城市比孝感還要強,回來后下決心做“四城同創”(即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
“就算市里不做,我們也會做。”云夢縣縣委書記張漢平如是說,“一個城市,最能吸引人的、打動人的,不是別的,而是整潔、有序、優美的環境。我們云夢要努力打造城市品牌,擦亮城市名片,改善城市形象,增強綜合競爭力。”
孝感市“四城同創”的計劃剛提出,云夢縣委、縣政府就作出了《創建省級園林縣城》的決定,按照“政府組織、部門參與、統一規劃、因地制宜、以人為本、講求實效”的原則,堅持打基礎與樹精品相結合、改善環境與發展經濟相結合、達標準與創特色相結合,努力打造藍天碧水、街綠城美的水鄉園林城市。
據了解,近兩年來,云夢全縣新增綠地面積115.55公頃,人均公園綠化面積8.15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為31.8%、36.50%,初步形成了綠地布局合理、功能設施齊全、風格特色鮮明的城市園林景觀。
規劃
“云夢縣的創園工作,旨在通過實施城市凈化、美化、亮化、綠化工程,在面上抓普及,線上抓提高,點上抓完善,努力達到‘一街一樹、一路一景、綠蔭連片、四季常青’的綠化目標。到2015年,城區綠化率達到31%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36%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15平方米,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95%,主要綠化指標達到省園林城市標準。”云夢縣副縣長劉寶明介紹。
為了夯實“創園”基礎,云夢縣委縣政府成立了專門的班子,提出了“五有” 措施。
一是有大員上陣。2012年,縣委、縣政府成立了“四城同創”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任政委,縣長任指揮長,縣“四大家”相關領導任副指揮長,所有縣直單位“一把手”為領導小組成員,組建了6個創建工作專班,共同推進創園工作。
二是有創建氛圍。除了在縣直機關召開動員會外,還通過在辦電視臺創建專欄,制作大型公益廣告,開辟社區宣傳欄,向市民發放公開信,公汽、出租車電子顯示屏滾動宣傳“創園”標語等方式,廣泛開展“創園”系列社會宣傳活動。
三是有投入保障。為確保“創園”順利推進和實施,2014年,縣政府確定財政投入1.57億元,招商引資5.15億元,爭取項目資金0.82億元,共計投入7.57億元用于“創園”工作。且從今年起,園林綠化養護管理經費逐年提高,全部納入財政預算。
四是有創建方案。對照省級園林縣城創建標準,結合自身實際,參照外地“創園”成功經驗,云夢制訂了創建工作方案,規定了62項創建工作任務,按職責劃定由23家縣直單位分別承擔,明確了創建標準和要求,明確完成時限,明確責任人。
五是有創建機制。將“創園”工作納入年度目標工作考核之中,實行縣級領導包路段、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任路段長的包保責任制,狠抓門前“五包”和庭院“三包”責任制落實,形成了橫到邊、縱到底的全覆蓋、無縫隙的創建包保格局。建立并堅持周六開展了全民參與創建活動日活動,堅持時時督查、每周檢查、半月考核、一月結賬的常長推進工作機制,使創園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重點
“創園”是個浩大而繁瑣的過程,云夢堅持穩扎穩打,突出“四項重點”,達到“四個提升”。
突出園林綠化,提升城市綜合品位。“以公共綠化為點,以道路綠化為線,以庭院綠化為面”,加快綠化系統建設。
廣場公園綠化方面,采取“空地留綠、租地建綠”的辦法,讓城區居民300米能見綠,500米能見園;在道路綠化上,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品”的原則,形成出入城市的綠色走廊。對城區道路實施高標準綠化,做到非硬即綠,增加綠量。小區綠化方面,開展創建園林小區活動,做到綠化設計與小區建設同步,明確規定新建小區綠化率不低于35%。
突出景觀建設,提升整體形象。
建設標準示范街。投資2000余萬元,對楚王城大道、建設路兩側行道樹、綠化帶、街道立面、戶外廣告進行了整治,重點是對街道實施高標準綠化。
對城區廣場、綠地游園、林蔭式停車場等重要景觀節點,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引進深鴻潤集團投資75億元,實施了楚國盛世·楚王城項目,對楚王城遺址進行保護性開發,規劃占地3000畝,計劃用3年的時間建成5A級國家風景區。
實施立體綠化。通過拆建還綠、拆墻透綠、見縫插綠、立體添綠等多種方式為城市增綠。
夜景亮化。完成了玉豐國際大酒店、隆盛華府等100余棟大型公共建筑、標志性建筑的亮化,城市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亮化率達100%。
突出節約型建設,提升現代魅力。
提倡鼓勵種植梧桐、香樟、欒樹、柳樹等鄉土樹種,提高成活率,降低種植成本和后期管理養護成本。
堅持建設留綠。在征地拆遷建設過程中,突出抓好原有樹木的保護,堅持拆遷不刨樹,建設不伐綠,將建設過程中能保留的大型樹木絕大部分保留下來。
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承載能力。
在基建方面,云夢縣委縣政府投資1.5億元,建成了日處理污水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和24.3公里的主污水收集管網系統;先后投資370余萬元,對倒店羅范垃圾填埋場進行了改造;投入50萬元對城區垃圾中轉站進行了升級改造。
精品
云夢是溫婉的水鄉,云夢人最引以為豪的自然是水。
縣委縣政府將“三湖連河”工程建設為重點,推進“一園二帶三湖”建設,打造精品工程,建設20公里生態綠化景觀帶。
“一園”,是曲陽河公園。
目前,曲陽河公園中段景觀綠化工程已完工,北段景觀工程已啟動,南段渠系清淤已完成,綠化工程即將建設,曲陽河公園已成為云夢創建工作和城市建設的新亮點。
“二帶”,指新云河和鳳棲路景觀帶。
借勢“三湖連河”工程,投資2300萬元,對建新渠進行全面治理,形成水面寬30米,水深5米,總長10公里的河岸景觀。投資2000萬元,在鳳棲路建設長1250米、寬50米的綠化帶,進一步提升城市綠化總量和質量。
“三湖”生態風景區,有夢澤湖、鄭家湖、黃香湖。
夢澤湖生態景觀工程占地面積342畝,其中水域面積182畝,綠地面積50畝。景觀圍繞“文、水、綠”做文章,規劃建設47處景點、2處廣場、1處節制閘,環湖建有親水平臺和棧道,水面建有3座小島,并通過四座拱橋相連;
鄭家湖生態景觀工程占地310畝,其中水域面積202畝,綠地108畝,主要建設景觀綠化、濱水商業街、公建配套設施等;
黃香湖生態景觀工程占地193畝,其中水域面積150畝,綠地面積43畝。
若要成事,必占先機。
在黨的十八大上,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可謂是云夢創建園林城市的“天時”;云夢東鄰武漢,西接荊襄,北達中原,南通湖廣,是九省通衢之咽喉,兩出東進之要塞,其區住優勢得天獨厚,可謂“地利”;在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云夢縣創建省級園林城市號角已經吹響,云夢人正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創園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