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曉紅
(曲阜師范大學 日照校區圖書館,山東日照 276826)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為人民富裕、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做出了卓越貢獻。正是基于其崇高威望和歷史地位,鄧小平一直備受學術界的關注,長期以來,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學者,從不同角度對鄧小平的理論、生平和實踐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對鄧小平及鄧小平理論在各個時期、各個領域的重大歷史貢獻和指導作用進行了闡述,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今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本文對2005-2014年10年來我國核心期刊發表的關于鄧小平研究的學術論文進行了定量分析,從文獻統計的角度總結和評估了這些研究成果,希望能為今后的研究提供參考與借鑒。
由于與鄧小平相關的研究文獻眾多,為提高文獻的查準率,本文的文獻檢索式設定為“篇名”和“主題”,使用邏輯詞“并且”連接,檢索詞為“鄧小平”(包含副標題、引題)。為提高文獻的查全率,本文使用的數據來自代表性強、文獻質量較高的中國知網中文期刊數據庫、萬方數據庫和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中的“CSSCI來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來源。本文的調研數據更新時間截止到2014年6月20日。
在文獻統計時,有關鄧小平的活動報道、會議通知、會議綜述、出版信息等非學術性文獻不在統計之列。對于連載或分期發表的同著者同題名的論文均作1篇統計。
經統計得知,從2005至今的10年間,上述期刊共有研究鄧小平的論文2 223篇,年均載文量222.3篇。

表1 2005—2014年6月核心期刊鄧小平研究論文年度分布表
表1和圖1顯示,受2004年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論文高發期的影響,2005年的載文量為最高值,達到471篇。2006年的載文量自然回落。2007年為鄧小平逝世十周年紀念年份,2008年為改革開放30年周年紀念年份,因此這兩年的載文量不低于290篇。2005-2008四年共有鄧小平研究論文1 352篇,占總數的61.0%,平均年發文量達338篇。從2009年至2014年鄧小平相關研究論文數量走勢起伏較小,6年年均載文達146篇。除2012年為鄧小平南方談話20年周年紀念年份載文量略有走高外,其余年份的數量相對穩定,6年共發文876篇,占總數的39.3%。
以上數據說明,鄧小平及其理論的研究始終受到學術界的關注,重大紀念年份發文量相對集中,這符合對人物以及對人物思想理論研究的發文規律和特點。也可以看出,隨著研究時間的推移和研究內容的擴展和深入,學界對鄧小平及其理論的關注度也日趨走向穩定和成熟。

圖1 2005—2014年6月核心期刊鄧小平研究論文載文量年度走勢圖
鄧小平理論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科學體系,正如江澤民同志所說:“鄧小平理論形成了新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它是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領域,涵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軍事、外交、統一戰線、黨的建設等方面比較完備的科學體系,又是需要從各方面進一步豐富發展的科學體系。”[1]研究鄧小平的相關文獻,大多數是圍繞鄧小平理論體系進行研究的。圖2反映了不同主題在核心期刊發表的鄧小平研究論文中的分布情況。這些論文分別來自20個方面的主題,涉及多個學科和專業。

圖2 2005-2014年鄧小平相關論文主題百分比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始終是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改革開放也首先是從經濟領域展開的。作為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鄧小平理論中的經濟思想始終受到學術界高度關注。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梳理總結和解讀。近10來年,核心期刊發表的鄧小平研究論文中有關經濟思想的有331篇,占總數的15%,位居發文量之首。內容涵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等各個方面。
鄧小平政治思想十分豐富,涉及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核心期刊發表的這部分論文數量為269篇,占總數的12%,位居第二。有關鄧小平哲學思想的研究論文總數也在200篇以上,這部分論文主要解讀了鄧小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理論精髓,同時將理論精髓與社會生活各方面結合,探討了應該如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按辯證法辦事的思想。
發文量在100至200篇之間的論文有黨建、教育、政治建設、社會發展與現代化、文化、歷史六個方面的主題。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包括學者們在總體框架下概述鄧小平為構建馬克思主義理論所做出的貢獻,以及在實踐中應用的具體分析。文化思想研究中不僅包括對鄧小平文化建設與經濟、政治建設的關系的綜合解讀,還包括鄧小平理論中對文藝、新聞和體育的具體指導方針的闡述。歷史分類項下的論文主要是對鄧小平在各個歷史時期的史實回憶和追述,注重歷史事件的陳述和歷史資料的呈現,表達了人們對一代偉人的紀念。以上六個主題共有文章957篇,占總數的43%。可以看出,以上幾個主題受學界關注度較高,總和占了總數的近半數,從發文數量和內容涉及廣度來說應該是鄧小平研究論文的主體和中堅。
發文量在100篇之內的論文,主要涉及外交、社會建設、民主與法治、社會主義本質論、行政管理、民族思想、一國兩制、軍事、統一戰線及這幾方面的內容。在外交思想的研究中,既有對鄧小平理論中我國外交戰略總體原則的分析,也不乏結合鄧小平具體外交實踐的闡述。在社會建設分類中,學者對鄧小平關于社會發展思想、社會發展總體目標、構建公正和諧的社會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詳盡的研究。以上兩個方面內容都將近有100篇的發文量。
社會主義本質論是鄧小平非常重要的理論思想,本文按照學界的分類習慣將其單獨列出,并與鄧小平的政治理論列在一起。近10年來,核心期刊發表的研究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論、民主與法治、行政管理、民族思想、一國兩制、軍事、統一戰線等七個方面的論文共有155篇,占總數的7%。
另外有117篇、占總數5.3%的論文,是從某一角度對鄧小平理論的綜合梳理和探討,還有的是從思維方式、創新精神等方面對鄧小平人格思想的闡發和分析。為了便于分類,本文將這部分論文歸到了“綜合”項下。
鄧小平研究的不同主題在每個年份的發文量也有所不同。如果將某一主題在當年的發文比例進行逐年比較的話,不僅可以了解到每一年的研究熱點,還可以看出同一主題在不同年份的受關注度,由此我們可以分析出研究者主題興趣變化的特點和研究著力點的發展走勢,以便掌握這些變化的原因,為今后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提供參考。
從圖3我們可以看出,2006至2008年,鄧小平經濟思想的一直是研究的熱點,2006年達到發文比例最高值,說明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學界更加關注鄧小平經濟理論及其對現實經濟建設的指導意義。2007年是香港回歸10周年,關于“一國兩制”的研究主題較為集中,論文數量提升幅度較大。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的2008年,雖然沒有特別突出的研究熱點,但是這一年的研究主題最為廣泛,在所有被統計的研究主題中,2008年是唯一沒有研究空缺項的年份。2012年為鄧小平“南方談話”20年周年,與之相關的政治思想類、綜合類論文數量之比都明顯提高。在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建設廉潔政治的重大任務,在此大背景之下,結合鄧小平黨的建設理論的相關主題成為2013年的熱點主題,發文量比例達到最高值。2014年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紀念,對鄧小平理論研究的述評類文章明顯增多,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豐富和發展的研究論文達到了最高發文比例。

圖3 鄧小平論文主題各年發文比例比較
近10年來關于鄧小平紀念性的文章有61篇,占總數的2.7%。有27篇占總數1.2%的文章為研究述評類論文,展示了學者對鄧小平理論研究狀況的總體回顧和梳理,具有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
(1)作者單位
通過對作者單位分布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鄧小平研究學術力量的分布情況和學術隊伍的基本結構,獲知鄧小平研究的學術隊伍構成情況。統計中2 223篇論文共有作者2 714人,具體統計結果如表2。

表2 鄧小平相關研究論文作者單位統計

圖4 鄧小平相關研究論文作者數量及單位分布圖
由圖4可知,有2 070位作者來自高等院校,占作者總人數的76%,說明高校教師是鄧小平研究的主力,他們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突出,大都受過本專業系統的學術訓練,思維活躍,創新能力強,對鄧小平研究進行長期的關注和跟蹤,相關的學術積累深厚,他們在鄧小平研究的學術實踐中一直發揮著引領和帶頭作用。
接下來的三個部門的作者數量旗鼓相當,主要有:對黨員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理論培養的各級黨校系統,這部分作者人數有199人;研究主題決定了鄧小平研究領域中有各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作者,其中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的作者占大多數,還有不少國家機關高級領導干部或知名學者,共計193人;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各省級社會科學院構成的科研機構學者也是鄧小平研究的固定作者群,他們共有153人。以上三類部門的作者能夠站在較高的理論高度,把握最新的研究脈搏和理論動向,不斷拓展鄧小平理論研究的新思路。研究視域開闊、研究邏輯嚴密、時代感強等特點使他們的研究在宏觀上形成了鄧小平理論研究的引領之勢。
(2)核心作者
有學術影響力的作者群體的狀況集中體現了學科科研實踐的趨向,是某一學科領域科研活動的縮影之一。通過對作者群體進行研究,可以把握學科科研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對于科研活動的管理、組織、協調和引導都有積極意義[2]。
在被統計的2 223篇論文中,通過對獨立作者及第一作者的統計得知發文量最多的是15篇,單篇論文最高被引用的頻次為39次。依據文獻計量學普賴斯計算公式可知本次調查的核心作者的論文下限為[3]:

然而,作者論文數量只是作者付出勞動大小的度量,代表數量層面的意義,度量一個作者的學術影響力,需要從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來衡量[4]。作者文獻的被引頻次代表了其勞動成果的社會響應度,可以反映作者的勞動質量。基于此,根據普賴斯定律我們可得出本次調查核心作者的最低被引量為:

因此,根據上述計算,可以看出發表論文3篇以上、單篇論文被引頻次在5次以上的論文作者即可為鄧小平研究論文的核心作者,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共有14位核心作者,他們或者以學術活動頻繁、論文高產見長,或者以論文的高被引率、高影響力為優勢,還有的是兩者兼而有之。

表3 鄧小平研究論文核心作者統計
本次統計的2 223篇鄧小平研究論文共出自275種期刊。按刊載論文數量多少的順序排列可以看出(表4),刊載20篇以上論文的期刊有25種,共載文1 242篇,占總數的56%,從研究產量上看我們可以將這20種期刊視為研究鄧小平文獻的主要陣地。
在所有被調查的期刊中,有145種期刊為CSSCI(含擴展版)(以下簡稱C刊)來源期刊,占期刊總數的52.8%。根據C刊的學科分類劃分,共有16類C刊載有鄧小平研究論文1 201篇,占論文總數的54%。
圖5展示了鄧小平研究論文在C刊的分類統計。載文數量較為集中的期刊類別有馬克思主義、高校綜合性學報、綜合性社科期刊、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民族學與文化學,共載文1 170篇。以上僅七種類別的期刊所載論文比例就占C刊總數的97.4%,這樣的期刊結構分布突顯了鄧小平理論研究多集中于政、經、法、史和社科綜合領域的特點。僅馬克思主義一類期刊就載文621篇,占C刊總載文量的52%,是國內研究鄧小平及其理論當之無愧的核心研究陣地。

圖5 2005-2014鄧小平研究論文C刊分類統計

表4 2005-2014年6月鄧小平研究論文期刊統計
從以上的文獻計量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2005至2014年我國學界有關鄧小平研究的成果顯著。10年來研究論文發文量居高不下且日趨穩定。異彩紛呈的研究主題、多學科分類的研究內容,使這一研究領域視域廣闊,文獻受眾面廣。
第二,從研究隊伍來看,鄧小平理論研究者所屬機構層次高、學術研究能力強、研究團隊知識結構合理。從期刊來源看,鄧小平研究論文受到眾多學科領域內的高層次期刊關注,馬克思主義類期刊在其中獨占鰲頭。上述特點決定了此類論文的思想性較強、理論水平較高,有的文章已成為國內研究鄧小平思想的經典之作。綜上所述,我國學界對于鄧小平及其理論的研究在規模和質量上都已日漸成熟。
第三,鄧小平理論及其個人生平是意義深遠且領域非常廣泛的研究課題。習近平同志強調:“鄧小平同志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5]因此,隨著我們的不斷挖掘和整理,以“鄧小平”為題,對鄧小平及其理論思想的研究依然有很大的學術空間。
參考文獻:
[1]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1997,(18):2-23.
[2]邱均平,馬瑞敏.基于CSSCI的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一級學科文獻計量評價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1):24-29.
[3]丁學東.文獻計量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204-209,220-232.
[4]張詩博.2004-2008年國內圖書館學研究高被引論文的統計與分析[J].情報科學,2011,(3):387-390.
[5]李章軍.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實踐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N].人民日報,2013-0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