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玲
2013年,江蘇海事局全面落實海事“三定”規定,不斷提升水上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完成了年初部署的528項目標任務。2014年該局牢牢把握江蘇海事階段性發展特征,以深化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努力增強江蘇海事科學全面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構建具有江蘇特色的海事現代化監管綜合體系。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江蘇海事局局長張同斌。
記者:在監管責任與日俱增的壓力下,2013年江蘇海事局轄區的安全形勢如何?
張同斌: 2013年,我局轄區實現了安全形勢歷史最佳。全年發生運輸船舶一般以上事故28起,沉船21艘,直接經濟損失6991萬元,同比去年分別下降1.79%、4.6%和47.7%。組織水上救助行動236起,成功救助1998人,救助船舶191艘,挽回直接經濟損失6.8億元,人命救助成功率達96.43%。同時,在簡政放權優化職能的要求下,確保了監管服務更高效便捷。全年監管船舶載貨量13.74億噸,其中危險貨物1.08億噸,進出港船舶205萬艘次,征收船舶港務費6.5億元,港口建設費20.17億元。實施PSC檢查1322艘次,FSC檢查15024艘次,辦理船舶登記5212艘次。
記者:2013年江蘇海事局全年監管船舶載貨量達到了13.74億噸,你認為主要是哪幾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保證了船舶的航行安全?
張同斌:我認為重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安全監管方面,強化了事故防控與應急處置能力。我們總結了轄區十大安全隱患,落實事故預防預控工作要點,開展定線制知識再學習、再宣傳、再培訓,確保了轄區安全形勢穩定。運用網格化管理信息流轉平臺,完善電子巡航與現場巡航的有機結合機制,加強對四客一危、老齡船、失控船、超大型船舶的安全監管,杜絕了有重大社會影響的群死群傷事故。
促進了江蘇沿江沿海開發。發布《江蘇沿海船舶航路總體規劃》,完成靖江、建湖口岸開放,新增開放碼頭14個。分別與鎮江市、鹽城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助推沿江沿海整體發展。規范超大型船舶進江安全管理,出臺服務航運企業發展便利舉措,推動成立江蘇船員服務協會。大力助推LNG船舶燃料動力改造,牽頭編制水上LNG加注站技術法規和管理規定,推動全國首個水上LNG加注站“海港星1號”建成并投入試運營。
完成連云港兩翼和南通沿海VTS改造工程設備招投標。建成新版網上政務大廳和電子指紋考勤系統。推廣車輛GPS管理系統。試點應用海船遠程電子簽證系統。完成局機關虛擬化機房改造。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實現了動態巡航執法和靜態審批業務網上辦理。全年組織開展科研課題27個,申請專利14項,其中4項發明專利和2項實用新型專利通過審批獲得授權。
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方面,結合開展“查研定改評”活動,局黨組中心組專題學習8次,召開專題研討會4次,黨組成員給所在支部上“紅色黨課”6次。通過多種方式收集梳理干部職工意見173條,行政相對人及有關單位意見45條。在聚焦“四風”深入查擺問題的基礎上,認真撰寫對照檢查材料,組織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全面制定落實整改方案,解決了一批突出問題。
記者:2014年,江蘇海事局的總體指導思想是什么?
張同斌:2014年是全面推進江蘇海事“三化”建設的起始年,我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江蘇海事局“三化”建設戰略目標,牢牢把握江蘇海事階段性發展特征,以深化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不斷提升有效履職能力和科學管控能力,以規范管理和人才建設為保障,不斷提升綜合管理能力和執法服務能力,搶抓機遇,穩中求進,努力增強江蘇海事科學全面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構建具有江蘇特色的海事現代化監管綜合體系。
記者:圍繞“三化”建設的戰略目標,你認為2014年江蘇海事局將重點做好哪幾個方面的工作?
張同斌:強化監管,保障轄區水上交通安全。全面實施《長江江蘇段船舶定線制規定(2013)》,持續優化通航環境和通航秩序。積極推動江蘇沿海進港航路建設和港外錨地建設,強化沿海施工船舶、砂石運輸船舶安全監管。科學把握水上安全監管規律,建立領導帶班值班和電子巡航工作標準,優化事故預防預控工作要點。開展《江蘇省水上搜救應急預案》實施情況后評估。厘清海事機構與相關監管部門在危險貨物運輸及防治船舶污染中的監管責任,實施危化品運輸全過程監管。開展船員管理全流程電子化模型研究,建成船員現場監管體系。強化審核業務與現場監管協同機制,建立航運公司安全管理動態監控與評估制度。
深化改革,切實轉變行政管理職能。深入推進海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實施簡政放權,清理、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啟動建設以標準化的海事管理體系、全方位的海事信用體系、現代化的海事數據體系為基礎的新型海事監督管理框架;探索建立海事法律顧問制度;積極落實《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推進長江江蘇段LNG加注站的規劃與建設,助推船舶工業轉型升級和航運產業綠色發展;試點開展海事全過程信息化執法和船員證書異地領取制度;全力做好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南京青奧會水上安保工程、滬通鐵路長江大橋及沿海風電場建設工程各項服務保障工作。
規范管理,完善海事“三定”后續工作。明確“三化”建設的總體要求、戰略目標、發展重點和保障措施,制定出臺“三化”建設專項規劃,細化分解年度推進計劃。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持續健全內部審計檢查制度。組織開展“三定”實施后評估,制定機構設置調整標準和人力資源配置標準。準確定位三級海事機構職責,嚴格依法構建履職體系,進一步完善海事執法管理模式。健全公務員、事業編制和協管員隊伍管理機制。
創新驅動,加快裝備與信息化建設。根據局“十二五”調整建設規劃,積極推進調增項目前期工作,編制完成“十三五”建設規劃初稿。按照2014年在建項目形象進度目標要求,全面加強在建項目管理和督查。完成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二期軟件開發,利用流媒體技術升級改造CCTV視頻監控系統,,試運行國內航行海船遠程電子簽證,開發“船港通”系統,完善船員管理系統,推廣海事“云桌面”。全面升級“海事通”移動終端,擴容網絡帶寬,建成基于3G、4G、衛星、微波等技術的高速移動互聯網絡,探索在分支局和海事處分布式存儲執法數據。強化信息化應用能力培訓,將信息化系統建設、運行、維護,以及領導干部信息化應用能力納入全局考核體系。
服務中心,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持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建立基層黨建責任制。固化“查研定改評”長效機制,探索在窗口單位設立黨員接待室。落實“五好班子”建設方案,深入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組織開展新一輪文明創建工作,創新創建方式,優化創建載體。挖掘培樹先進典型,積極打造“幸福船員”等一批服務品牌,深入開展執法窗口“四示范”和“安全暢通文明”航區評比。
反腐倡廉,強化權力運行監督體系。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形成改進工作作風的常態化機制。嚴格執行部局政風建設“五個禁止”要求,對違反規定的一律實行“零容忍”,堅決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