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 陳學文
摘 要:本文簡要分析了三峽壩區通航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建設工程的建設背景,概述了工程建設內容,重點論證了工程建設成效及創新點。
關鍵詞:三峽通航 綜合信息系統 信息化
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以下簡稱“三峽局”)成立以來,根據三峽轄區的自身特點和實際需求,結合對先進信息技術的廣泛和深入理解,進行信息化長遠規劃,并分步實施。經過多年的建設積累,三峽通航信息化得到了快速發展,推動了通航管理模式和業務流程的優化及再造,通航效率、服務能力顯著提高,“數字三峽、智能通航”已具雛形。但是,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的建設、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信息系統的應用水平等還不能完全適應三峽通航快速發展的需求。
三峽通航管理的特點體現在“綜合”上,要確保樞紐安全和通過能力,保障過往船舶“暢行三峽,一路陽光”,三峽局必須適應現代通航管理需求,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三峽通航信息化進行“頂層設計”,對已有的信息系統進行整合集成,為船閘運行、安全監管和調度組織提供暢通、高效的信息交互平臺,推動信息化由面向應用到面向服務的轉變。
為此,三峽局根據交通運輸部“關于三峽壩區通航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的批復”(交水發〔2011〕692號文)開展三峽壩區通航管理綜合信息系統建設工程(以下簡稱“綜合信息系統工程”)的建設工作,充分利用三峽局信息網絡、數據庫及應用系統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利用現代技術對現有辦公平臺、業務系統和政務網站進行進一步整合升級,建立統一的數據中心,補充完善、優化整合、改造提升三峽壩區通航管理綜合信息系統。
工程建設內容
該工程將充分利用三峽局信息化一期工程、三峽通信網絡工程、三峽—葛洲壩船舶監管系統工程以及三峽壩區數字航道等工程建設成果,結合三峽通航綜合管理需求,進一步完善網絡基礎平臺、建設數據中心、開發通航管理綜合信息系統,使其能夠滿足通航管理業務對網絡安全、無線覆蓋、視頻監控、船岸通信、數據共享以及綜合應用的全業務過程覆蓋的通航管理綜合信息服務要求。建設內容包括:網絡擴容、數據中心、綜合應用系統、配套等項目建設。
建設成效及創新點
三峽局利用綜合信息系統工程進行信息化“頂層設計”、打造容災數據中心、率先建成了長江通信專網首套PTN系統、搭建綜合視頻監控管理平臺,并在協同辦公系統應用方面進行了一些創新與突破。
1、抓好信息化“頂層設計”,進行信息資源規劃及應用系統架構建設,完善信息化建設標準和規范
綜合信息系統應用系統架構建設子項目對三峽通航信息化進行頂層設計,對現有信息資源、應用系統進行梳理,并提出一套科學、完整的三峽局信息資源規劃及應用系統架構建設方案;
對三峽局的信息資源進行“頂層設計”,制定相關數據格式標準;建設基于SOA的應用系統架構,開發應用系統框架軟件,制定數據交換接口標準,實現三峽局應用系統的數據融合、協同應用,解決目前存在的生產作業數據存儲分散、冗余度高、無法共享等問題,實現數據的統一管理,為三峽通航管理提供高可靠、高安全、易管理、易維護的數據應用保障,為后續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制定了標準和規范,助力“數字三峽,智能航運”發展。
2、打造“容災數據中心”,對數據資源量體裁衣,實現信息資源全面整合
綜合信息系統數據中心體系架構采用異地數據熱備份的總體架構:即在壩河口建立一個生產中心,葛洲壩建立一個容災中心,將生產中心的數據備份到容災中心。生產中心及容災中心的數據庫服務器均采用雙機熱備配置,以保證數據服務的連續性和安全性。
三峽通航管理數據資源豐富多樣,不同業務部門、不同系統用戶對系統業務功能和相關信息有不同的關注點,面對不同的業務應用場合,對數據信息獲取的側重點也不一樣。通過對通航業務的全面分析,對三峽局原有不同業務系統中分散的異構數據進行抽取、整合,在統一的數據平臺中對數據進行集中管理,并對數據分主題進行定義與設計,即:明確不同的業務應用場景對相關數據的使用范圍、信息內容、數據粒度的需求差異,實現對通航數據資源有針對性、選擇性的使用效果,進一步提高數據資源使用效能。
容災數據中心全面建成后將解決目前三峽局生產作業數據存儲分散、數據冗余度高等問題,實現“核心數據集中存儲、備份、異地容災”的數據管理需求,為三峽通航管理提供不間斷的高可靠、高安全的數據存儲、備份、容災以及應用等服務。
3、率先建成長江通信專網首套PTN系統,打造三峽光傳輸高速公路,有力保障通航管理業務穩定、高效運行
綜合信息系統工程搭建了長江通信專網首套PTN系統,以四個環網的形式,提供高帶寬、高效率的光傳輸服務,具有易管理、易運維功能,能針對不同的業務,實現動態寬帶分配,提高帶寬有效利用率和網絡管理水平。
PTN系統的應用使得三峽通航信息網絡的傳輸能力提升了3倍以上,實現了三峽局各項通信業務的全IP化管理以及對轄區內的語音、數據和視頻業務的實時傳輸,確保了三峽局通信網絡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有力保障了通航管理業務穩定、高效運行,滿足了三峽通航管理綜合信息服務需求,同時對長江通信專網建設具有引領和示范效應。
4、搭建綜合視頻監控管理平臺,整合視頻信號資源,完善監控防護體系
綜合信息系統CCTV監視系統結合三峽局已建CCTV監視系統應用,新建三峽河段重點渡線(口)、海事工作躉船、海巡艇等視頻監視點,搭建視頻監控管理平臺。
目前三峽局所有的視頻監控信號均整合到一個管理平臺上,實現了視頻信號的集中存儲、統一管理,滿足了三峽通航管理對重點水域的視頻監控需要。在巡邏艇架設移動監控點,利用Wi-Fi 5.8GHz設備將現場實時動態視頻信息回傳至監控中心,為應急指揮、現場救助提供了技術支撐,完善了監控防護體系。
5、建設協同辦公平臺,提升系統開放性,提高三峽通航綜合管理及公眾服務整體效率
綜合信息系統工程協同辦公子系統是在數據融合并集中管理的基礎上,通過對現有辦公及服務系統的改造和擴充,完善系統配置,實現辦公、公眾服務業務的有機融合,構建綜合應用,消除目前各系統相互獨立所造成的業務傳遞以及信息交換的障礙,通過多樣化的手段,提供更為豐富、便捷和人性化的信息服務。
該系統遵循三峽局信息資源規劃要求,以工作流程為驅動、以數據為載體,在不同單位、職責崗位和人員之間進行流轉,完成公文、審批單和信息發布的業務協同功能,實現了三峽局內不同層級、各部門之間或內部的信息傳遞、溝通和協同。此外,協同辦公系統還可利用網絡、短信、電話等多種方式,提供公眾服務功能,進一步拓寬服務渠道,全面提高公眾服務水平。
結語
綜合信息系統工程在三峽局“一切為了通航、一心服務船方”的核心價值觀指導下,以三峽通航管理“暢通、高效、平安、綠色”為總體工作目標,充分利用三峽局已建網絡及信息系統資源,進行整體優化、補充完善,通過完善網絡基礎平臺,建立三峽通航數據中心,開發綜合應用系統,從而達到信息資源的整合、提高、共享,實現通航管理業務的無縫接續和流轉,推動三峽通航由傳統管理向現代服務轉型,全面提升三峽通航管理與服務水平。
今年是“十二五”的信息化建設的關鍵之年,通航管理信息化已被視作提高航運效率、邁向航運現代化的關鍵舉措,特別是在整合通航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推進信息服務、加強安全監控等方面,國內外都在進行大力的研究和探索。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信息化發展之路,按照交通運輸部“四個交通”和長航局“四個長江”建設的統一部署,加強信息化“頂層設計”,打造“數字三峽 智能通航”,為實現三峽通航現代化奠定基礎,為長江航運的大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作者單位: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