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海事局局長、黨組副書記梁建偉表示,廣東是我國經濟、貿易、人口第一大省,應加快融入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為爭創發展新優勢,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贏得更廣闊的空間。他在提案里就廣東融入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提出幾點建議。
一是建立健全政策支持體系。建立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協調聯席會議制度;加快南沙自貿區建設步伐;加大對廣東海洋事業發展、公共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專項投入力度,爭取國家對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項目的大力支持。
二是加快水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廣東港口及航道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港口資源整合,加大水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廣東水運資源開發利用。構建以西江干線至珠江三角洲“三縱三橫三線”高等級航道網為核心,以北江、東江、韓江、榕江等重要地區航道為依托,以其他航道為基礎的水上快速航路網,更快地推動珠三角產業轉移,更好地促進粵東西北“出山入海”振興發展。
三是健全區域合作機制。建立健全廣東與東盟國家的溝通合作機制。發揮我省華僑在當地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力,深化與東盟各國在經濟、文化方面的交流,營造共建海上絲綢之路的良好氛圍。
四是推動廣東航運轉型升級。以建設廣州航運交易中心為抓手,大力發展航運總部經濟,吸引航運公司地區乃至全球總部落戶,發展國際高端航運服務業,使以珠江三角洲地區為核心的廣東沿海港口群成為亞太地區最開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物流中心。以國務院《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頒布為契機,以珠三角造船基地為依托,推進西北江內河船型標準化、大型化,發展滿足國際新規范、新公約、新標準的節能安全環保船舶,鼓勵游艇、郵輪旅游等新興航運產業健康發展,推動廣東航運業轉型升級。
五是努力打造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鼓勵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廣東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好“南海 I 號”、“南澳 I 號”等重要涉海文物,加快建設廣東海洋歷史博物館、廣州海事博物館。發揮廣東海洋大學、廣州航海學院等涉海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海洋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奠定人才基礎。
六是加強廣東涉海管理及海洋執法力量建設。完善涉海相關政策法規,構建職能有機統一、組織結構優化的涉海綜合管理體制和技術支撐體系。加強海上執法力量建設,強化與周邊國家之間互聯互通合作,為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海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海洋權益的保障維護,海上絲綢之路的便捷暢通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