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邕云
【關鍵詞】變式教學 以練代講?搖逆推導學?搖競賽激學
【中圖分類號】G ?搖【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A-
0023-02
教學活動要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線原則。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活動中有些教師并未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能得到發揮的現象普遍存在。相當多的學生不愛學習,也不會學習,學習的效率不高。筆者認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是提高語文課教學效率的首要條件。我們教育的對象是一群活蹦亂跳的孩子,他們有豐富的思想和求知的欲望,還有不可估量的創造力,如果我們教師能激發他們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智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那么,教學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語文課教學一貫按照“一、學習字詞,初知內容;二、理清層次,劃分段落;三、講讀課文,歸納中心;四、熟讀課文,鞏固練習”四步走的模式進行,這是切實可行的。可是,如果教師不加選擇,千篇一律地使用,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筆者嘗試打破常規,采用“以練代講”“逆推導學”“競賽激學”等變式教學法進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語文課教學的效率。下面,筆者具體談談這三種變式教學法的實施策略。
一、“以練代講”式
“以練代講”的教學方法旨在克服講風太盛的弊端,在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線原則基礎上,通過豐富多樣的課內練習來完成教學任務,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提高其朗讀和寫作的能力,使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活動,做學習的主人。經過多次教學實踐,筆者總結出“以練代講”的一般教學模式為:以練代講 感知全文→以練代講 突破重點→以練代講 突破難點→以練代講?搖總結全文 。筆者現以人教版語文第八冊講讀課文《魚游到了紙上》為例,談談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
(一)以練代講,感知全文
教師揭示課題后讓學生初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用上“玉泉、舉止特別、專心致志、活靈活現、仿佛游到了紙上”這組詞句練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訓練步驟由淺入深:1.按詞序說;2.加上“我”之后說;3.打亂詞序說。
(二)以練代講,突破重點
文中句子“說他特別,因為他愛魚愛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著金魚在水里游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體現了聾啞青年做事專心致志的精神,讓學生理解好這個句子,是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找出體現青年專心致志的詞語,然后按照“想→試→范→仿→比”的步驟,讓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先讓學生想一想怎么讀,然后自己試著讀一讀,接著在老師的示范下仿讀,最后比一比誰讀得好。學生理解了“忘我的境界”“呆呆地”“靜靜地”這些詞句的意思之后,通過朗讀理解句子的含義并快速背誦。
在教學“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茍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這個句子時,筆者設計了一系列的練習。
1.把四組題目分別交給每個小組,由組內同學共同討論,并派一位代表匯報結果。
第一組題:“一絲不茍”在這里的意思是: ,這句話把“ ”比作“ ?搖”。
第二組題:這句話的意思是( ?搖):①青年剛開始學畫金魚,畫得很慢;②青年畫金魚時非常勤奮、專注,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的馬虎。
第三組題:“他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仿佛金魚在紙上游動”中的“揮筆”“很快”是寫青年畫畫動作 ;“金魚在紙上游動”說明青年畫得 。
第四組題:后半句的意思是(?搖 ):①青年畫金魚的動作很熟練;②青年畫的金魚像極了,就像活的金魚游到了他的畫紙上一樣。
2.填空練習。
①做早操的時候,同學們有時 ?搖,好像 ?搖;有時 ,仿佛 。
②小江的情緒很不穩定,有時 ?搖,好像 ;有時 ,仿佛 。
3.說話、寫話練習:仿照以上的句子練習說話、寫話。
(三)以練代講,突破難點
《魚游到了紙上》這一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魚游到了我的心里”這一句的含義。教學中,筆者設計了貼卡紙的趣味游戲:讓學生手持一張“魚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卡紙,到黑板找到相應的位置粘貼,貼之前教師向學生發問:“貼在黑板的什么位置最合適?”當學生把卡紙貼在課題“魚游到了紙上”的下方時,筆者又問:“為什么要貼在這里?”學生通過貼卡紙游戲,弄清了魚“游”到“我”心里,再“游”到紙上的含義。筆者接著讓學生用“先……再……”“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等關聯詞結合貼卡紙游戲練習說話,既加深了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又訓練了邏輯思維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還鞏固了關聯詞的用法,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以練代講,總結全文
《魚游到了紙上》課堂教學結束時,筆者設計練說句式如下。
1.聾啞青年 ,因為 。
2.因為 ,我喜歡這位聾啞青年。
學生通過以上練習,獲得了思想品德教育,陶冶了情操,從而完成了課堂教學。
二、“逆推導學”式
1998年10月,筆者在紅星小學聽了一個教材分析的講座,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發。此后,筆者嘗試用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授課,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對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筆者總結這種教學模式為“逆推導學”式,顧名思義,“逆”就是方向相反,“推”就是推導、推理,“逆推導學”就是打破教學常規,按照“四步走”的教學模式反向運行。筆者歸納“逆推導學”的教學模式為:從課題入手 直奔中心→從中心入手
抓住要點→圍繞要點 學習內容
整理內容 熟讀課文?搖。下面,筆者談談利用“逆推導學”式教學人教版語文第十一冊《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的教學步驟。
(一)從課題入手,直奔中心
1.讓學生熟讀課文并思考:課文以“地球”為題好嗎?為什么?2.比較“地球”和“只有一個地球”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并思考:課文為什么要用“只有一個地球”作題目?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3.讓學生默讀課文,歸納出中心思想: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二)從中心入手,抓住要點
圍繞“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這個中心,筆者先讓學生討論:作者選取了哪些內容來寫,并用簡練的語句概括出來。四人小組討論后,請一位代表歸納出課文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板書:
一、地球是可愛的、渺小的;
二、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有限;
三、破壞了地球人類就別無去處。
(三)圍繞要點,學習課文
學習“地球是可愛的、渺小的”這部分課文時,筆者設計了如下教學步驟。
1.請學生認真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哪里可以看出地球是可愛的、渺小的?閱讀后請學生上黑板寫(每人寫一點)。
2.逐句分析學生寫在黑板上的句子,如指出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3.請學生用英文字母給句子排序,并說出理由,從而講清句子與句子的關系,以及構段的方法。
4.把句子連成一段通順的話,并練習朗讀。
(四)整理內容,熟讀課文
學習了第一部分內容后,教師小結學法,后面的幾部分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學完成。在獨立學習完課文的各部分內容后,讓學生討論: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從而把幾部分內容聯系起來,對全文進行總的認識,最后讓學生熟讀課文。
三、“競賽激學”式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有興趣,就有學習的動力;有興趣,就有學習的潛力。那么,什么活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呢?經過長期觀察,筆者發現學生喜歡競技類的活動,如:成語接龍游戲、朗讀比賽、書法比賽等。根據這一特點,筆者設計競賽激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以教學人教版語文第十冊《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為例談談做法。
《只有一個地球》一文采用科學小品文的形式,從人類生存的角度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呼吁人類珍惜資源、保護地球。這是一篇內容淺顯易懂的閱讀課文,課文所介紹的關于地球的知識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在教學中,筆者把學生分成兩個陣容——甲方、乙方開展競賽活動,活動的規則是:雙方隊員設計問題并向對方隊員提問,“會提問題的”和“能解答問題”的都可以加分,最后累計雙方的積分,評出獲勝的一方。在活動中,教師充當評判員的角色,對學生的問答給予公平、準確的評判,并針對相關知識及時點撥。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為了擊敗對手,認真地去閱讀課文,絞盡腦汁地設計問題。他們提出的問題很廣,也有一定的深度,如“宇航員為什么說我們的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我們可以到另一個星球去居住嗎?為什么?請列舉文中使用列數字這一說明方法的句子”。學生淋漓盡致地施展了才能,充分發揮了主體作用,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教學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利用競賽激學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訓練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增強了學生團結協作的集體榮譽感的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創設多方位、多渠道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樂學不倦,充分發展,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發揮所長,各增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