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江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時代發展的車輪將我們帶到了充滿希望和挑戰的2014年。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吹響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這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央關于學校體育改革的最新要求,寥寥數語,意蘊深遠。這是繼2006年全國第一次學校體育工作會,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2012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四部委《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之后,又一次從戰略的高度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提及學校體育和青少年健康問題。青少年興則國家興,青少年強則國家強,從長遠看,青少年的發展是一個國家最核心的競爭力。因此,每一個國家和每一個民族都會把教育和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放在優先戰略地位和重要位置來考慮。這次《決定》中強調的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正是基于國家戰略和民族振興的全局和億萬家庭幸福所提出的重要要求。
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點。體育在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磨練堅強意志品質,培養良好道德以及完善人格方面都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學校體質健康調查結果看,全國學生體質和健康狀況總體上有所改善,中小學生身體素質下滑趨勢得到遏制,但學生肥胖檢出率有所增強,視力不良率仍然高居不下,高校在校生的爆發力、力量、耐力素質水平有所下降。前不久,清華大學對來自全國300多所中學的400余位尖子生進行體質測試,優秀者僅為5人,近三成尖子生體測不合格。雖然,近些年來中央高度重視,各級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相應措施,但總體上沒有根本轉變重智輕體、重文輕武的局面,中小學生課業負擔仍然過重,體育課和鍛煉時間難以保證。這些問題已經影響到了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任其發展勢必會制約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未來進程。《決定》中提出的學校體育改革目標與任務如此具體明確,使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在各自的教育崗位上,大力營造體育的氛圍,大力宣傳體育的文化,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體育并從中體驗體育給他們身心帶來的愉悅,真正把體育作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點落在實處。
中國近百年來,積貧積弱、受盡凌辱、一盤散沙、東亞病夫,很多歷史教訓值得我們汲取。當前,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這個民族太需要用先進的體育文化來涵養民族的素質,太需要用體育那種挑戰者精神來塑造民族的靈魂,太需要用體育那種團隊精神來凝聚民族的力量, 太需要用體育那種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來錘煉民族的性格,太需要用體育那種公平、競爭、規則意識來約束國民的行為,太需要用體育特有的功能來強健民族的體魄,讓我們共同努力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我們的力量。